時間:2016-10-31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在我的幼教生涯中,每一年每一個學期,都會碰到一些缺點較多的孩子,他們經常會出現一些讓人頭痛的不良表現,如任性、固執、愛發脾氣、說謊、搗亂、不守紀律、打人、罵人等。這些在性格上、行為上具有一些特殊不良表現的孩子,一般稱為“個別孩子”。經過觀察和分析,我發現這些孩子,主要是由于在家庭中所受的影響不同,接受的教育條件不同,在生活中經受的鍛煉不同,所以他們除了具有本年齡階段孩子所具有的共同特點以外,在生理、心理方面也會出現千差萬別的個性特征。
孩子缺點較多,并不是一生下來就那樣,多是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和不良教育的結果。作為教師和家長,面對孩子這些不良的性格及行為的時候,只要我們能夠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采取科學、正確的方法,是可以改正的。但是,教育這些“個別”的孩子,我們需要比教育一般孩子花費更多的耐心和付出更多的精力。
那么我們該怎樣教育“個別孩子”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家長、教師要認真調查了解孩子不良性格及行為產生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耐心細致地進行教育。
一、因材施教
俗話說:“一百個人一百個性格”,孩子更是如此,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教師、家長要針對孩子的愛好和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在生活中,我們要做個有心人,時刻關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及特點,抓住有利時機,適時引導教育。比如我們班伍振豪這個孩子,剛接手教他的時候,是一個紀律非常散漫,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常常隨意在教室里走動,老師上課的時候,我上我的,他玩他的,可真一點沒把老師放在眼里,教育多次也不見改變,真的是令人頭痛。但經過我細心的觀察,我發現在我講故事的時候,這個孩子可認真了,從頭到尾都乖乖地睜大眼睛入迷地聽,而且在我講完故事后,還常常發表自己的看法。看到這種情況,我馬上因利制勢,常常利用課余的時候,和他一些閱讀故事書,而且還常請他給小朋友們講故事。慢慢地,這孩子不但故事講得好,而且在聽、講故事的過程中,慢慢地接受到了教育,現在,他不但成了班上大受歡迎的的故事大王,而且學習習慣也好了很多。
二、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親其師,信其道,孩子只有喜歡你,才會樂意聽從,接受你的教育。教師、家長要對孩子熱愛、了解、同情、關心、幫助。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孩子的信賴,使他從心眼里愿意接受教育。對此我深有感受。今年我帶的是學前班,班上有一個孩子叫譚創杰,他是園里一個非常“有名”的孩子,任性、固執、愛發脾氣、搗亂、不守紀律、打人、罵人,這些就是他上任老師給我對他的介紹。剛開學時,他的行為確實如他老師所說的一樣,但我沒有在小朋友面前批評過他,因為我知道批評對他來說應該是家常便飯。我常利用空余的時間,把他拉到我跟前,握著他的小手,和他聊聊天,讓他說說一些自己的事情。每次他都非常的開心,從我開始對他的一問一答,到現在,他已經非常樂意主動地和我聊關于他一切開心和不開心的事,連他家里的事也一大早回園就和我聊,生怕忘記了一樣。慢慢地,我發現,這個孩子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腦子轉得特別快,而且還很會關心人,是一個比較貼心的孩子。現在,他不但變得聽話、懂事,而且做事也積極多了,連他的媽媽都說他現在在家比以前進步了很多。看到他的轉變,我確信,只要有愛,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會變成一粒會發光的金子。
三、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
作為孩子,,每一個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表揚的話,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激勵。特別是那些被大家定格為不聽話的孩子,更加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只怕是一個溫柔的目光,都會讓他們感動。然而,很多老師,常常會把焦點放在那些乖孩子身上,從而忽略那些“個別孩子”讓他們備受冷落。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如有的孩子比較很好動、調皮,常常屁股不粘椅子,破壞班級紀律,然而他們的在動手能力方面卻有著突出的表現。作為家長、教師,我們要用放大鏡來看孩子的優點,發掘孩子的長處,以長制短,依靠孩子的優點來克服缺點。有的家長和教師對“個別孩子”往往把焦點放在了孩子的短處上,很容易只看到缺點,常常恨鐵不成鋼,不分場合、不講情由地訓斥、挖苦、諷刺,還常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不要過多談論孩子的缺點,因為這樣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產生對立情緒,效果很不好。要不斷發現、表揚孩子的長處和優點,調動其積極性。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相信他們會有進步。對孩子微小的進步要及時肯定和表揚,同時提出希望和要求,使孩子有信心改正缺點。
四、靈活運用教育方法
對于“個別孩子”,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教師要從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行教育,要機敏地、有原則又靈活地運用教育方法。例如,當孩子正在發脾氣時,我們不要和他僵持下去也不要為了省事而滿足他的無理要求,這時,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暫時離開現場,避免孩子的情緒繼續發展下去,等孩子情緒平靜后,再向他講道理。這時,孩子的情緒安定了,家長或教師再去教育他,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也能容易意識到自己的不對。
五、依靠集體教育“個別孩子”
教師和集體配合,對“個別孩子”進行教育,效果比較大。小朋友集體的正確輿論及約束的力量是相當大的,社會集體的新風尚、好行為對“個別孩子”的教育、感染也是很重要的。通過游戲幫助糾正“個別孩子”的缺點,效果也是很顯著的。比如在角色游戲中,我們可以請好動的孩子擔任需要控制自己活動的角色,讓他們在游戲中了解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準則、規則……這一切可以使“個別孩子”的行為適合集體的要求,去掉或控制自己不利于集體的性格及行為。`
六、正確區分“淘氣”與“好動”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用“老實”和淘氣作為區別“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其實這樣的標準是不正確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一般地說,“淘氣”的孩子智力并不差,相反他們是往往是高于“老實”孩子的。孩子“淘氣”,在某種意義上講,反映出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表現出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管處理的方法不一定是恰當,而這卻表明了孩子的智力正在積極地發展。當然,”淘氣“并不包括任性、說謊、罵人等,這些缺點是應及時糾正的。特別淘氣的孩子,有時是因為對教師教給的東西不感興趣,或者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而故事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看到好動、好奇、好發問正是體現著蓬勃的朝氣,只要我們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把注意力轉移到正確的方面,則“淘氣“孩子將會很快在各方面取得進步。
教育專家周弘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作為家長和老師,只要我們對這些“個別”孩子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則,我相信,孩子將會勾畫出彩色的未來。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