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8-02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lO]4l號)指出,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關系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O-2020年)》強調,學前教育對兒童習慣養成、智力開發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在社會上,也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可見,學前教育對于人的終身發展非常重要。如今,"入園難"問題雖然已經得到有效緩解,但"上好學",即"讓學生接受有質量的學前教育"依然是當前社會普遍關注并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了解學前教育的內涵是提升辦園品質的前提
我們認為,判斷學前教育是否有質量,關鍵看以下四點:第一,塑造健康的體格和健全的人格,奠定兒童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品格。第二,尊重兒童成長規律,促進兒童全面發展,養成良好的行為與思維習慣。第三,拓展個性空間,激發兒童的天賦秉性,培養兒童的興趣愛好,使每個兒童都獲得自由、快樂和發展。第四,與家庭、學校和社會和諧共生,提高兒童的生存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要想辦有質量的學前教育,要求我們往以上四個方向去努力。這也是辦有質量幼兒園的前提。
二、明確辦學主張是提升辦園品質的關鍵
(一)關于"起跑線":每個兒童的起跑線是不同的
曾幾何時,"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深刻影響并誤導了不少家庭。實際上,源于阿基里斯和烏龜賽跑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卻是一個魔咒,也是一個悖論。而把基于這樣一個背景的說法引用到教育上,更是一個錯誤。如果實在要把人生比作賽跑,那么人生也應該算是長跑。長跑的要訣是保存實力,而不是早早就發力。相對短跑來說,長跑需要后勁和耐力。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各有特質的人,不是"白紙",每個人的"起跑線"是不一樣的,并不存在統一的起跑線。因此,我們認為,在學前教育這個啟蒙教育階段,應該更多地關注兒童的健康、習慣、性格、興趣和意志品質,而不是學了多少知識,掌握多少技能。
(二)健康與體育: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是學前教育的第一要務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把"健康"作為五個領域中的第一要素放在第一部分展開論述,充分說明了幼兒健康(包括身心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基礎性地位。教育家蔡元培說過:"修己之道不一,而以康強其身為第一義。"西方也有哲言:康強之精神,必寓于康強之身體。因此,我園進一步增加幼兒體育(包括游戲)活動的時間,通過體育舞蹈、形體訓練、簡單勞動、集體活動和游戲等形式讓兒童形成堅忍、勇敢的意志品質和健康的體質,培養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全面發展與個性:個性發展建立在整體和集體觀念基礎之上
"全面發展"即完整的人的教育,意味著個人與世界在"天、人、物、我"四個向度上建立起豐富的聯系,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做到能經常捫心自問,明確努力的方向、目標與策略,成為一個追求卓越的自我。個性是建立在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基礎之上的,服從于完整的人的發展。對此,我園立足于每一位兒童的全面發展,通過班集體活動和小組活動以及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等途徑著力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和整體觀念,促進幼兒之間和諧共生、共同發展。同時,我們針對每一位幼兒的特點,培養其學習興趣和其他愛好,讓幼兒快樂地成長。
(四)德育:以德育人,讓兒童成長為有德性的人
教育家蔡元培說:當為而為之之謂德,為諸德之源;而使吾人以行德為樂者之謂德性。體力也,知能也,皆實行道德者之所資。他認為,"循良知"是德性的基本立足點和出發點。在"德性"中,最為普遍的、根本的是"信義",即實事求是。筆者認為,學前教育也應堅守"以德為先,立德樹人",應著力教育幼兒避免陷入隨意承諾、隨性爽約的誤區,要培養幼兒慎言篤行、勤儉節約、恭敬低調,有禮貌等品質,讓幼兒懂道理、講道理,以德服人,成為有"良知"的兒童。
(五)智育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讓兒童體驗學習帶來的快樂是智育之本
蔡元培認為:知識者,人事之基本也。意思是說,人類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做什么事都有賴于知識。掌握一定的知識也是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力量源泉。兒童也要學習基本的知識和生活常識,因為沒有知識就難以明辨善與惡,也就難以判斷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智育與德育相輔相成,才能讓兒童在將來成為家庭、社會有用之才。對此,我園著重為幼兒提供優質的保教服務,尊重幼兒的成長規律,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親近自然。如在課內外、園內外,我們以多種形式和途徑教給幼兒必備的基本知識和生活常識;通過講故事、玩游戲、動手操作、課堂保教活動等方式對幼兒進行語言的學習和訓練;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兒童的"定力""耐力"與合作精神;通過兒歌和童謠等讓幼兒學會認真傾聽和文明表達(包括復述)……讓幼兒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六)美育:激發兒童的想象力,讓兒童初步形成健康的審美意識和創造美的能力
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每個兒童的內心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對于兒童來說,最需要的是寬松、自主的發現美和創造美的氛圍,能有人為他們提供發現美、認識美的機會,讓他們內心的那顆美的種子能生根發芽。對此,我們帶領幼兒走出園區,到校園外去感受和欣賞自然界中美的事物(包括藝術鑒賞活動),組織校內外的藝術活動(如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欣賞等),培養兒童發展藝術愛好的興趣,為兒童提供表現和創造的機會。
(七)習慣、禮儀與生活:良好的禮儀修養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
習慣被稱之為人的第二天性。習慣對人的影響猶如朋友的作用一般,而懂禮儀則有助于良好習慣的養成。孔子曾經說過: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兒童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雖"乳臭未干",但同樣也有自己的生活和生活方式。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成長和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教師必須要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明白事理,懂得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因此,我們按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組織兒童模擬日常生活,并在課堂和課外通過多種形式讓兒童懂得基本禮儀并能按照禮儀要求規范行為舉止、舉手投足,以此訓練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養成尊重和關心同學、老師和家長的良好習慣,促進幼兒能夠與他人友好相處。
(八)生命教育:珍惜生命,讓幼兒活出自我的色彩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在《生命教育導師》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系,最終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而在學前教育這個特殊階段,生命教育不只是一種教育形式、課程或是訓練,更是一種陪伴,一種感同身受。對此,我園樹立的職責就是要讓兒童知道自己和他人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和不可再生的,讓幼兒對他人(包括父母)有敬畏、感恩和珍惜之情(心)。同時,我園通過專題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結合日常生活和管理,讓每一位幼兒活出色彩,使得每一位兒童自尊、自信、自主,健康成長。
三、做好象園共育工作是提升辦園品質的保證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20l5年春節團拜會的講話中指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由此可見,家園共育、家園同步是保障教育效果,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為此,我園和家庭密切聯系,相互溝通,爭取在育人目標和方式上達成共識,步調一致。例如,我們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和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的終身教育思想,引導家長配合教師著重培養幼兒的愛心(愛家,愛校、愛老師,與同學團結友愛)、責任心,培養勤儉節約的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提高兒童的自主生活能力。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處于艱難的發展時期,教育資本化日趨嚴重、非正規教育各顯神通、家庭教育日益缺失、應試教育依然橫行、道德教育蒼白無力、學生體質日益下滑等都嚴重威脅到我國基礎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于幼兒園來說,還面臨著幼小銜接的挑戰,以及來自家長的壓力。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著眼于兒童的未來發展,正視困難和挑戰,堅持理想,按照辦學宗旨,圍繞辦學目標,通過家園同步教育,加強溝通,培養出身體棒、心理安、性格穩、氣質優、習慣好、興趣廣、耐力強的健康兒童。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