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1-09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離園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教師最忙碌,同時也存在安全隱患的時段。組織好離園活動,為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使幼兒輕松、有序、愉快地離園,是每個園長、教師都希望做到的。如果能充分挖掘一下離園環節中的數學教育,也許組織離園不僅不再那么令人頭疼,而且能使每個幼兒都以期待的心情向往第二天開開心心地人園呢。
1回顧一天的活動,體驗活動的時間長短和先后順序
家長接到幼兒后必問的一個問題是:“今天在幼兒園做了什么?”細心的幼兒也許還能想起在幼兒園做過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可粗心的幼兒搔了半天腦袋也未必能說出一二來。因此在離園前師幼共同回憶當天在園的活動,不僅能讓幼兒對家長有個交代,更有意義的是通過回顧一天的活動,能使幼兒體驗到各種活動時間的長短和先后順序。
如可以讓幼兒說說上午教師帶大家做了什么游戲,開展了什么有趣的活動,哪個活動的時間長?哪個活動的時間短?集體活動和游戲是連在一起的嗎?中間還間隔地做了其他什么事情?每天能和幼兒一起回顧當天的活動,長此以往必能使幼兒形成一種反思自己行為的習慣,體驗到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從而萌發要計劃、安排好自己每天生活的意愿。
在向教師和同伴說再見之前,還可以請幼兒思考一下,昨天做過什么?今天做了什么?明天想做什么?因為有了鮮活的事例做支撐,比教師挖空心思專門設計一次活動來進行“昨天、今天、明天”的集體教學效果要好得多。另外,如果能每天都做這種思考,而每一次具體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變化,這樣幼兒就能很快區分清楚這些抽象的時間概念,同時還可以促使幼兒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
2留30分鐘供幼兒支配
離園前的30分鐘內,幼兒的情緒往往會比較浮躁,那為什么不能把離園前的30分鐘還給幼兒呢?當然不是指將幼兒“放羊”不管了,而是可以請幼兒自己思考一下在離開幼兒園之前的半個小時里,自己還有什么想做但還沒完成的事情,這樣把時間留給幼兒供他們自己支配。當然應有一個前提,就是不可以妨礙他人,同時要注意安全等。
一旦有了支配權,幼兒就會非常認真地對待這30分鐘了。剛開始時可能幼兒還不會做什么計劃,教師可以引導或暗示幼兒,比如教師在當天早些時候布置的回家要完成的任務,是否可以此時就在幼兒園里來完成,或鼓勵幼兒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畫畫、玩積塑、剪貼等,也可以事先讓幼兒想好后把自己的計劃記錄下來。待幼兒養成自己做計劃、學會安排時間時,離園前的30分鐘一定是幼兒最盼望的時刻,誰不想做時間的主人呢?
3利用清點是否坐校車的幼兒人數,學習分類
現在許多園所都安排了校車,坐校車幼兒的交接令繁忙的離園環節更坐校車幼兒的工作讓所有的幼兒一起參與,就可以令這的事情變得生動而有趣。小、中班幼兒的點數能力也足可勝任這個工作了。
在押車教師來按幼兒之前幾分鐘,教師就可以請當天需坐校車回家的幼兒坐到離教室門口最近的地方,不坐車的幼兒坐另一邊,再請全班幼兒一起分別點數坐校車和不坐校車的人數。數完后想想,是坐校車的小朋友多,還是不坐校車的小朋友多?是不坐校車的小朋友多還是小朋友多?這兩個問題前一個是比較兩個集合數量的多少,后一個則是部分與整體的包含關系了,而將幼兒按是否坐校車分成兩大組,實則是按肯定與否定進行分類的活動。這個分類標準對于中班幼兒來說都是有一定挑戰性的,但因為有具體情境作支撐,班的幼兒也能很快地分清楚。
離園活動蘊含了大量的數學教育價值,以上所說的這些活動希望能給忙碌了一整天的園長、教師作一些參考,因為能輕松、有序地組織幼兒離園活動,也可以使我們每一天的工作更愉快、更有意義。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