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9-15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導語
幼兒園已經開學,家長會又成為提上案頭的一項重要工作。
老師們有很多話想要對家長說,家長也有很多問題想要問老師,不過這次換個方式開家長會,用那些或令人沉思、或令人汗顏、或令人流淚的短片來替代長篇大論,用生動的畫面來講述深刻的教育道理。
幼兒園里的學習是這樣的……
家長A:
老師,幼兒園里教點啥?
家長B:
老師,孩子怎么每天在瞎玩?
家長C:
老師,多教點數學、拼音、漢字吧!
是不是經常遇到家長這么問?尤其是對幼兒園陌生的新生家長。幾十年間我們對兒童發展、兒童教育的觀點發生了很多變化,可惜這些變化并未到達所有的家長那里。
于是,老師們需要一遍遍給家長“洗腦”,告訴他們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的不同,和他們分享讓兒童在生活中學習、不斷探索、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重要性。下次,再要開這樣的家長會,試著播放下面兩則短片吧,然后讓家長自己說說,他們看到了什么。
短片1
一對相依為命在街邊販賣水果為生的泰國母女,媽媽沒有上過學。一天,小女孩羨慕地看著不遠處興高采烈地吃著冰棒的同學。媽媽看在眼里,將菠蘿切成冰棒的形狀,又凍在冰塊里給女兒做了菠蘿冰棒。
女兒開心地吃著,突然說了一句:“太好吃了,媽媽我們應該把它賣出去。”
故事從這里開始了,小女孩拿起菠蘿冰棒去大街上叫賣起來,可是卻根本沒有人買。
“媽媽,為什么沒有人買呢?”
“那你就該去菜市場,看看其他人是怎么賣東西的。”
小女孩從菜市場回來,若有所悟,改變了售賣方式……
媽媽微笑地在一邊看著女兒所做的一切,“看到她從實踐中學習,我很開心,自己試著解決問題,哪天要是我不在她身邊,我相信,她也會很好。”
這則短片是泰國電信AIS的宣傳片,由真人故事改編,片中的小女孩獲得獎學金上了泰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并于2013年順利完成了本科學業。
短片2
故事說的還是那對泰國母女。
“媽媽,豆芽菜怎么賣得這么好?”
“因為這里只有一處攤位賣豆芽。”
“我們也能種豆芽、賣豆芽嗎?”
“嗯,我們來試試吧”
可是,豆芽被曬死了。
“沒關系,我們可以再試試。”
母女找到種豆芽的書,學著書里的方法再一次種豆芽。
“這次可以了嗎,媽媽?”
“我們試試吧。”
可是,豆芽這次又被淹死了。
一個下雨天給了媽媽靈感,母女一起合作制成了一個灑水器。
“這次能行了吧,媽媽。”
“我們試試吧。”
最后,豆芽菜當然茁壯成長啦。
“現在,我們再試試其他東西吧。”
“我們來試試吧,媽媽。”
“媽媽說的‘我們來試試’就像神奇的肥料,養育著我的好奇心,幫我的‘知識之樹’枝繁葉茂。”
片中的小女孩獲得獎學金上了泰國最好的大學之一,并于2013年順利完成了本科學業,現于瑞典從事研究工作。
“別輕易否定孩子的做法……
家長A:
老師,我們家孩子畫得怎么這么亂,什么時候才能畫得更像一些?
家長B:
老師, 這個孩子肯定做不了!
家長C:
老師,孩子在瞎弄,你管管他。
受過專業教育和專業訓練的人比之普通的父母會有什么不同呢?背得出更多的兒童教育理論?知道更多玄乎的名詞概念?也對,因為這些專業知識和長期觀察的積累會讓我們比父母在看待兒童時會更客觀、更寬容也更有耐心。
因為我們知道孩子這樣的表現是多么正常,而有些時候他們的潛力是會多出乎成人的期待和想象,我們也知道成人永遠無法說懂了孩子,因為他們就是一個謎,除非你蹲下身子,靠近他們,耐心地聽他們說,即使這樣也許你才僅僅一只腳踏進他們的世界。
讓家長看看這么一則短片,試著用孩子眼光看世界,讓他們保持著自由與純真,相信他們,而不是急于讓孩子進入成人能夠理解的世界。
短片3
“今天大家可以想畫什么就畫什么。”老師說。孩子們都開心地畫起來。
很快,老師發現了一個“不正常”的小男孩,他在一張張畫紙上涂滿黑色,一雙小手根本停不下來,即使回到家后也一樣在一張張紙上涂滿黑色。老師告訴了家長,家長告訴了醫生,孩子被帶離了學校、教室,關進了病房。
突然,有人似乎發現了什么,一群大人在寬大的場地上把孩子的畫一一鋪開、拼起來,另一邊孩子也終于畫完了最后一幅,停下了手……
短片的最后出現一句話:
How can you encourage a child?
Use your imagination(怎么鼓勵孩子?用你的想象力)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