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6-29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幼兒教學研究 2014年06期
幼兒期是人身心健康成長的奠基階段,這個時期的心理調節,關系到整個人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幼兒分離焦慮的含義、出現的原因角度,闡述了分離焦慮影響的嚴重性。并在分離焦慮應對策略方面,從家長、幼兒園以及家園協作三個方面提出建議。其中家長主要解決幼兒心理依賴上的分離焦慮,幼兒園則從幼兒生活上給予支持,并且二者需要共同協作,家園配合教育,盡快使幼兒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最大程度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以利于將來幼兒能力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分離焦慮的含義
分離焦慮主要是指幼兒和撫養者之間分離時所表現出的一種不安情緒。
二、分離焦慮的類型
幼兒分離焦慮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糾纏黏糊型、悶悶不樂型、大哭大鬧幾種類型。
三、新入園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的原因
(一)生活環境的變化
幼兒在家庭生活中,已與家人建立起難舍的親情,進幼兒園后,環境和人都是陌生的,所有這些物理環境的變化,造成了幼兒的不適應。
(二)生活規律的變化
幼兒園一般有活動安排,而在家中則沒有刻意安排,隨意性很大。幼兒從無約束而隨意的環境走進有約束的幼兒園,也會產生焦慮。
(三)生活能力的欠缺
孩子在家基本上都是 “小皇帝”“小公主”,這導致了幼兒自理能力的欠缺,很難立刻融入集體生活,使幼兒產生了一種無形的焦慮。
從以上分析來看,幼兒分離焦慮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與幼兒相關的外部環境與條件。因此,我們應從家長、幼兒園兩方面著手解決幼兒的分離焦慮。
四、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應對策略
(一)家長協助幼兒共同應對分離焦慮
1.啟發幼兒想上幼兒園的愿望。
家長可以告訴幼兒:“你長大了,要像爸爸媽媽一樣上班。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變得更加聰明和能干。”千萬不要拿幼兒園嚇唬孩子,以免使幼兒對幼兒園產生恐懼心理。
2.參觀幼兒園。
當一個孩子從自己熟悉的環境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去生活,他們對周圍陌生刺激物的恐懼情緒有一個適應過程。當幼兒正式入園,就會覺得我來過這兒,心理也會有一種安全感,這樣便于幼兒順利地度過焦慮期。
3.家長要調整好自身的心理障礙。
幼兒當著父母的面哭鬧,大多是哭鬧給父母看的,他們知道父母不忍心看自己哭鬧,所以家長要大大方方的與幼兒道別,不要做出戀戀不舍的樣子。家長應該理智地愛孩子,為了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狠狠心”堅持送孩子入園。
(二)幼兒園緩解幼兒分離焦慮的應對策略
1.淡化幼兒的心理陰影。
著名的學前教育家陳鶴琴說:“大家都知道幼兒園的環境跟家庭環境是不相同的,因此,當一個小孩來到幼兒園的時候,在他的心理上就發生問題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熱情主動地帶領新入園的幼兒到本幼兒園熟悉一下周邊的環境,與幼兒交談,帶他們去觀察其他小朋友的活動。
2.解決幼兒生活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北京師范大學陳幗眉教授指出:“幼兒在家的生活習慣與作息制度以及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也影響幼兒的分離焦慮,幼兒對父母的依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滿足他們生理上的需要。”教師要及時地給予孩子指導與幫助,讓幼兒感受到生活周圍并無多大的壓力。平時也要細心觀察,熱情關心和解決幼兒生活各個環節等。
3.以豐富的游戲活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最獨特、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新穎的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感到集體生活的樂趣。這不僅能消除幼兒與同伴之間的陌生感,也可以消除幼兒與教師之間的陌生感和恐懼感,使幼兒對新環境產生新鮮感。
(三)家園協作,克服幼兒的分離焦慮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素質,那么不管老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家園同步教育往往實施效果更快,更好,更鞏固。可見,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除了要求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培養外,同時也要求家長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1.開展多種形式的家園配合教育。
在幼兒入園前,教師及園長一般要請家長帶孩子來園參觀活動,幼兒入園后,要及時地與家長溝通,取得教育觀點的一致。
2.重視入園的第一周,適時調整家長與幼兒的延時分離。
早晨入園時,可以允許家長與孩子在一起相處一段時間,但也不能過分。教師則趁此機會積極想辦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別的孩子的活動中去,并當著孩子的面請家長下午早些來園接,使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滿足。
五、小結
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是他們成長過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如果幼兒能順利適應幼兒園到新環境,將會對其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對大多數孩子來說上幼兒園還可以鞏固他們在家庭與鄰居培養起來的信任感、安全感等。現實中,對于表現不同的分離焦慮要有不同的強化措施,要分析孩子焦慮產生的原因,是生活自理上存在困難、身體不適、還是其他方面的因素,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教育,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