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一区二区三区_娇妻在厨房被朋友挺进_美国黑人一级毛片免费看的_在线看黄色小说

大型活動方案

家園溝通 暢所欲言

時間:2015-05-25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

   跟隨紅纓的腳步已整整一年,從陌生到了解再到熟識,我像一只雛鷹不斷成長著。從事幼教已有十多個年頭,與家長的溝通是我們作為幼教者的必修課,怎樣做,家長會更加理解你的工作呢?下面就將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1. 一句話溝通法

  幼兒園的工作瑣碎,很多時候和家長交流溝通時間較為倉促,在孩子離園時,一句話溝通法就會派上用場。一部分孩子在各個領域的各項目標發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可能他的家長就會很少過問。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是最讓老師省心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這樣的家長溝通。

  但我認為,家長不主動找你,并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相反,他們和其他家長一樣,渴望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及各方面發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時間關系或不愿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沒有開口。我們針對這樣的家長采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利用接送環節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情況,如:今天某某學會了……,今天某某吃了幾碗飯等等,當你說完后,往往會看到家長會心的微笑。

  2. 有意注意法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有意注意這種方法適用于一部分孩子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

  由于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親情蒙住了眼睛,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缺點也認為會樹大自然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對于這樣的家長我們就采取了有意注意法,即利用半日開放、作品展示等讓家長發現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的差距,從而引起家長的關注,再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家長溝通,過程是這樣的:

  (1) 讓家長了解教育目標及幼兒應達到的水平。

  (2) 了解家長的教育方法,找出問題的原因。

  (3) 共同制定解決辦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園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3. 共情法

  這種辦法針對的是孩子在各領域的發展中不存在問題,但這樣孩子的家長有許多的不放心,每天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離去。對于這樣的家長我們就采用共情法,即:將孩子在各領域發展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匯報,尤其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老師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觀察,細致指導,耐心向家長反映情況,讓家長感覺到老師了解孩子,關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師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師會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用我們細致的工作感動家長,讓家長相信我們,支持我們,讓家園共育的合力促進孩子更快更好地發展。

  二、家園溝通時應注意的問題。

  1. 要尊重家長

  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地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2. 要肯定孩子

  教師對孩子的任何一句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從而影響對待幼兒園的態度,如親親孩子的小臉蛋說:“你真棒!老師喜歡你。”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兒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3. 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

  許多家長由于對孩子的年齡特點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是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老師是有一定育兒知識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曾遇到過一個家長向我訴苦“老師,我們家孩子太任性,每天上學非要買零食,怎么打他罵他都沒用,不買就不上幼兒園。您說該咋辦?”作為教師應該先告訴家長:吃零食過多,不但有礙于幼兒身體健康,還會養成偏食的習慣。建議家長和孩子交流時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其效果肯定比打、罵的方式要好得多。家長從老師這里學習到正確的育兒知識,及時地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使孩子有了轉變。老師也更加了解了這個孩子,同時也拉近了與家長的距離。

  4. 對家長要一視同仁

  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么樣的差異,從他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天起,家長與教師就開始了共同教育孩子的歷程。因此,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注與重視。由于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了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

  5. 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

  現在大部分老師還很年輕,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了解父母的角色,并從父母的角度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心痛是肯定的。這時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體諒家長的愛子之心。

  而有的教師表現出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這種態度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與家長的關系,給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換個思維方式,或是與家長共情去心疼孩子,那就會很自然地理解家長的心情,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6. 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

  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作為教師,應客觀地告知家長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交流中應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便于家長接受。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

  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只是一時糊涂,孩子的調皮,是一種可愛。孩子畢竟是孩子,教師與家長都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家長擔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錯誤,而是教師對于孩子所犯錯誤的態度。教師關鍵應表達一種愿望就是讓家長明白,談論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以便家園共同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要用一顆真誠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現對孩子的關愛之情,以此換來家長的信賴。家長十分在意教師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如果教師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幼兒,與家長之間的交談一定會順利進行,因為家長感受到教師是真關心自己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使家長堅定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7. 對孩子共同的愛是溝通的基礎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教育好孩子。共同的愛使家長和教師的距離拉得很近,使家園交流更加自然、融洽。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愛有時是不那么恰當的,要么愛得過火,要么不到位。例如,當孩子沒有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時,教師會教育幼兒“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有的家長怕孩子受批評,竟主動替孩子開脫責任“是我不好,我沒有提醒他”……。

  從而使孩子心安理得地認為完成任務是爸爸媽媽的事,和自己沒有多大關系。而有的家長則是恨鐵不成鋼,當眾指責孩子“你看別人怎么都完成了?你為什么忘了?”使孩子當眾羞愧難當,自信心受到很大傷害。教師在與家長交流時,首先要理解、肯定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不要使家長有挫敗感,主動提供幫助,使他們能夠正確地運用愛去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社會性得到健康發展。

  溝通是雙向的,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溝通的必要條件,由于各種原因,不少家長很少主動與教師溝通,這對家園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教師要鼓勵家長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溝通。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雙方都有責任,但教師更應主動些,并且要努力為溝通創造條件。幼兒教師要真正從狹隘的教育觀中走出來,必須充分認識到家長工作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總之,家長的溝通,教師應做到積極主動。要善于與不同類型的家長相處,遭到家長誤解時教師要保持冷靜,善于自控;遇到矛盾時,要主動反思,為暢通家園溝通渠道做出努力。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