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一区二区三区_娇妻在厨房被朋友挺进_美国黑人一级毛片免费看的_在线看黄色小说

大型活動方案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 第二章第二節

時間:2013-07-19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服中心   點擊:

  接上:
  
  (2)辨調階段(4~10個月)
  
  這個階段的嬰兒開始注意別人說話時表現情感態度的語調,從整塊語音的不同音高、音長變化中逐步體會話語聲音的社會性意義,并且能夠給予相應的具有交往作用的反饋。大約6個月之后,嬰兒可以同時感知愉悅、冷淡和憤怒三種不同的語調,并能用微笑、平淡或緊張等表現對這些語調作出反應。
  
  (3)辨義階段(10個月以后)
  
  10個月以后的嬰兒開始能將語音和語義聯系起來,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的詞、句量將與日俱增。1歲到1歲半這段時期,幼兒的語言水平發展較快,其語言理解能力進步很大,會根據成人的語音、語調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反應。實踐證明,大量的豐富的語言刺激可以促進孩子更早地開口說話,使孩子變得更加聰明。家長通過經常跟幼兒進行語言交流,可以使聲音、詞語、句子等信號不斷地刺激幼兒大腦中樞的語言區,幫助幼兒建立語言的條件反射,進而完善幼兒的第二信號系統。這個能聽懂成人語言但還不會說話的階段,有學者稱之為“消極語言發展階段”。(梁聯強,2002)
  
  19個月開始,幼兒的話語開始逐漸增多,能夠理解的聽覺信息也越來越多。3~6歲的幼兒在聽、說的時候不僅能注意到詞與事物的關系,也能夠注意到詞與詞之間的聯系。他們逐漸了解語言規則,能把聽到的音、義和事物的形象聯系在一起,進行深入思維,并能通過初步的判斷、歸納、推理,對所聽到的信息作出反饋。在噪聲環境中,6歲幼兒對語言的辨別力尚未達到成人水平。(劉偉等,1998)
  
  2.語音的獲得
  
  嬰兒最早的發音從哭叫和細語聲開始。家長們常聽到類似元音『a/、/ai/、/u/和輔音/m/、/ha/等的發音。3個月時,他們有與成人交往的需求,也便開始了咿呀學語的階段。這時孩子會重復發出一些有節奏的類似詞音的音節,/baba/、/mama/、/nana/。從第9個月起,嬰兒的發音不僅有重復的同音節,又增加了不同音節的連續發音,有時會出現音調的變化,如a—jue—1u—bi。國外有學者稱其為“小兒語”,很像對成人句式的模仿,可持續到1歲以后。(趙寄石等,1993)成人無法了解這種語言的具體含義。它有時像要求,有時像抱怨,有時又像興奮。總之,這是孩子情緒和意識的表達。1~1.5歲的孩子能夠發出更多的連續音節,這也是向詞音逐步過渡的階段。語言發育超前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就可以說出一些成人可以理解的話語了。1.5歲以后,集中無意義的發音現象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單雙詞句和完整句。2.5~4歲的孩子可以掌握大量的語音,但是經常出現錯誤的發音,以聲母居多。4歲以上的幼兒發音機制逐漸成熟,其語音也趨于成人化。在幼兒園階段的幼兒,有的帶有鄉音,有的帶有“奶音”,但都能聽懂普通話。上小學以后,幼兒基本能掌握發音的技巧。
  
  3.詞句的運用
  
  孩子在1歲半左右開始使用詞匯,2歲左右能夠說出簡單的子。3歲是詞匯量增長的高速期,這時的幼兒已經能用詞組成簡單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句子經常不完整,常出現缺少成分、用詞顛倒的現象,如“媽媽,看一看”  (缺少“我想”),又如“媽媽,我要鉛筆,長的”。這時幼兒的語句非常簡單,沒有任何修飾成分,即使能說出“小白兔、大灰狼”等詞,實際上也只是將這些短語作為一個詞來學習、理解和運用。如有的幼兒常說“灰的小白兔”,他們不會區別使用修飾詞和被修飾詞,只有經過成人的正確教育和不斷的語言交流實踐,才能逐漸掌握語法規則。
  
  4~5歲幼兒已經能正確運用簡單句子說明自己的意思或描述見聞了。這時,他們掌握了豐富的詞匯,能運用名詞、動詞、數量詞、代詞及常用的副詞和連接詞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呈現出由單句向復句發展的趨勢,復句比例有所增加。容易出現的語言錯誤有:(1)句子常常省略關聯詞語,如“因為沒穿外衣,(所以)不能出門”。(2)用詞不當、邏輯混亂。幼兒對某些詞義不完全理解,對句子形式的掌握也不準確,所以常說出類似“我有一輛新車、新衣服,媽媽買的”的話。
  
  6歲是幼兒詞匯量增長的又一高速期。這時,幼兒知識經驗比較豐富,抽象思維也有了相應發展,已經掌握了較為復雜的語言形式,學會使用各種連接詞和復句結構,對迅速增多的新詞的詞義逐漸理解。疑問句的所有形式幼兒都易掌握,但他們對被動句的理解比較晚,只是初步了解,還談不上真正理解和靈活運用。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會用單字組詞,還能用修飾性的語言來描述具體事物。
  
  4.語段的發展
  
  幼兒語段的發展經歷從列舉事物到描述空間關系,再到說明因果關系或對事物的總體印象。3~4歲幼兒主要以敘事性語段來進行表達。他們經常回憶自己經歷的事情并詳細說給大人聽,向別人說明什么時候,在哪,和誰發生了什么。幼兒談及他人、自我和交往的信息越多,其語言能力越好。在事件描述的邏輯順序性、內容豐富性、主動性方面,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幼兒發展得均好于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幼兒。另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與其社會化程度相關。一般語言表達能力很強的幼兒,其社交主動性也較好,所以這樣的幼兒對其生活事件的回憶也很主動。(王江洋等,2010)研究還發現,4歲女孩比4歲男孩回憶提及的有關交往和他人的信息更多,存在顯著性別差異。(陸慧菁,2007)
  
  從5歲開始,孩子表達的生動程度明顯提高,學會使用比喻、擬人等方式,但是缺乏條理性。6歲幼兒看圖講述的能力逐漸發展,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說出理由和根據。在成人的引導下,幼兒學會有禮貌地傾聽和交談,比較完整地復述故事。
  
  三、幼兒“閱讀與書寫準備”能力研究的主要成果
  
  讀寫能力,即日常生活、學習、與人交往中使用文字信息的能力。閱讀與書寫屬于書面的言語過程,是在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發展起來的。關于幼兒閱讀與書寫能力的發展軌跡,學者們形成了下面的主要觀點。
  
  (一)幼兒閱讀能力發展與培養研究
  
  幼兒的閱讀能力主要是指識別和理解字體特征、字母、聲音或音節單元、單詞、詞組、觀點、主要觀點以及中心思想的能力,包括圖文感知、內在關系理解、鑒賞性理解等要素。幼兒主要憑借色彩、圖像、文字或成人的形象講述來理解讀物。在閱讀的時候,幼兒可以指出熟悉的文字,并賦予正確的讀音;能夠了解文字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功能,組成簡單的詞匯;能夠發現并嘗試使用新學會的詞句;能夠產生豐富的聯想,幫助自己記憶語言的各種形式;能看懂或識別一些路標和生活中公共場所的通用標記。
  
  幼兒閱讀圖書行為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僅看圖畫,未能將圖畫之間的聯系形成完整的故事。這個階段的幼兒注意圖書中有趣的畫面和人物的行動,能夠對圖畫當中的人和物進行命名,根據成人的講解重復語段。第二階段:看圖能說出完整的故事。根據圖上的人物關系、行為表現復述或自編故事。第三階段:嘗試識讀文字。在這個階段,幼兒的識字、閱讀行為表現為五個層次:只關注文字而忽略故事情節;部分地讀,重點閱讀自己認識的字;以不平衡策略讀,略過不認識的字,推測故事情節;獨立地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成人幫助解決,以便順利理解;獨立且完全閱讀。(費廣洪等,2010)
  
  幼兒的閱讀行為是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準備。幼兒從小通過聽自己和別人說話的聲音來建立語音和語義之間的聯系。作為一種交際的工具,文字的識別和使用為孩子的社會交往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在聽與說比較成熟的階段,幼兒開始對書面語言產生興趣,并有意識、有選擇性地閱讀。從技能技巧上來說,閱讀要比聽與說更為困難,因為它涉及語言的有意識知覺、聽力理解、信息加工等多方面因素。閱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自然習得的過程,其發展是專門訓練的結果。在早期獲得口頭語言的同時,幼兒便萌生對書面語言的興趣和敏感性。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動下,孩子會主動從圖書中提取意義、建構解釋、探索書面語言的魅力。
  
  (二)幼兒書寫能力發展與培養研究
  
  書寫活動是幼兒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幼兒在正式學習書寫之前,經常隨意涂涂畫畫,嘗試和探索寫字的各種方式,初步學習了很多有關書寫的知識和技能。隨著閱讀量的增加,他們開始了解書面語言的意義,主動結合新知識和既有的知識,學習寫出規范的字來。
  
  幼兒書寫行為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個體從出生時就開始接觸語言符號、記憶生動的畫面。幼兒在機體成熟的基礎上,開始學習書寫,一般經過了解文字的用途、練習重復使用少數幾個筆畫書寫、發現簡單筆畫的變化方式、記憶筆畫有限度的變化規律、掌握有次序和方位的書寫規則等一系列過程。它跟人的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有關,和繪畫行為相輔相成。大多數2歲的孩子就能正確拿筆在紙上寫寫畫畫。3歲以下的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書寫技能,只會畫出點、圓圈、直線等。隨心所欲地涂鴉即是孩子早期的繪畫作品。我們經常看見孩子們的字摻雜著潦草的筆跡、奇怪的線條和隨意安排的可識別的字形,這些書寫作品往往與特定的場景結合在一起,通過幼兒的口頭解釋才可被閱讀和理解。(林泳海等。2004)3~6歲的幼兒可以進行模仿式的書寫。他們看見大人在寫東西就會立刻模仿。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讀寫經驗逐漸增多,其書寫能力可以通過教育逐步增強。當成人或同伴對其書寫“作品”,表現出興趣的時候,孩子便會產生強烈的書寫意識。在小學階段。孩子會接受正規的書寫教育,了解書面語言的特點和書寫的各種要求,在筆順、拼寫等方面都有比較嚴格的訓練。
  
  (三)讀寫能力的心理準備研究
  
  個體的發展成熟是閱讀與書寫行為的先決條件。當幼兒具備了聽覺、視覺的辨別和記憶能力,手眼協調能力較好,掌握了一般感覺運動和認知技巧等,便可以分辨出語音、字形和字義,認識部分和整體的關系,為之后的閱讀與書寫打下基礎。幼兒從小接受來自書本、電視、室外等各種文字的刺激,自然而然地在頭腦中建立了相應的聯系。當幼兒了解了文字使用的意義并掌握了初步的讀寫技巧的時候,便會經常主動地閱讀與書寫。他們通常運用自己的力量去學習文字的規則和內涵,逐步理解語言與文字的關系,學會正確的讀寫方式。
  
  從以上梳理可以看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幼兒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發展和培養的。因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語言領域明確提出了“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的目標,并在“內容和要求”中指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