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管理機制,走寬銜接之路
時間:2009-02-18
來源:
作者:
點擊:次
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都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面對即將入學的孩子,幼兒園應該怎樣走寬銜接之路呢?
一、 以幼兒終生發展為基礎,打造生態教育環境
以幼兒終生發展為基礎,打造和諧的生態管理環境,是成功管理的最大秘訣。在幼小銜接工作中,發揮管理者的職能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應整合協調幼兒園、小學、社區、家長、組織管理部門等子系統之間的教育功能,促其相互合作、密切聯系、共同發展,使幼小銜接教育保持持久性和連續性。
(一) 改革體制——消除人際關系的銜接斷層
教育行政部門要實行合理流動,動態管理,為幼小銜接奠基鋪路,保證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一體化。消除孩子從幼兒園步入小學的人際關系斷層。
(二) 參與式培訓——明確幼小銜接的生態目標
任何一種文化理念的傳播,都不是管理者一個人的事全員的參與、推動。教師只有通過參與,才會有同感、才會產生共鳴。采用一種全新的培訓方式——參與式培訓,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培訓活動中,把關注兒童知識技能的形成,關注全面素質的發展,作為幼小銜接的目標“學習感興趣”“活動能臺群”“生活有條理”作為幼小銜接的三個關鍵。將不遵守規則、我行我素;書寫姿勢不正確;時間觀念淡漠;情緒焦慮和意志薄弱作為幼兒不-適應小學生活的四種表現,組織教師分析幼兒園與小學教育之間存在的五個差異,即生活學習方式的差異,管理方式的差異,教學方式的差異,學習環境的差異,而是程觀念的差異。這些問題的解決,將對幼小銜接工作開啟一個全新的視角。
(三)幼小合作——營造幼小銜接生態空間
教室布置是幼小銜接教育生態中的重要變量,它為幼兒活動提供各種便利,也能促進師幼、幼把幼間的合作和交往。無論是小學還是幼兒園,都要為幼兒發展提供盡可能好的生態空間。在教室環境創設中,要本著既寬敞、優美、活潑、向上,又處處蘊含教育價值的原則,作為傳遞信息、展示其學習成果的有用之處。使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面墻壁都盡可能得到充分利用。
任何一種座位編排方式都暗含著一種教育觀念,暗含著教師所期待的交往方式。教師與幼兒彼此形成的空間關系影響著幼兒園的人際生態。
剛人小學一年級的兒童,從一個充滿玩樂、充滿童趣的生活環境一下子轉到一個全是書桌椅凳,充滿學習氛圍的新環境,開始會有新鮮感,但時間一長他們便覺得枯燥、煩悶。各種心理問題便隨之出現。為避免環境的反差給孩子身心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幼兒園教師要深A4,@-,實行一對一結對子的合作方法,把銜接的焦點集中到相互靠攏,經常參與小學教室的布置,促使墻飾環境由原來的嚴肅單調型,變為活潑豐富型。小學的座位由一排排,改變成T字型、六人組型、馬蹄型、田字型等,這樣形成了“圓桌型”的師幼空間,促進孩子與同伴之間溝通交流。
同時。要把“小學生常規”列人班級評價內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園教師和孩子一起學習小學生FI常行為規范。把書寫“三個一”(一手、一拳、一尺),坐姿“四要求”(腰直、手平、腳平放,舉手發言有禮貌)滲透到一日活動中。這樣,孩子入學后,對一些基本的課堂常規也有所了解,從而減輕了孩子的心理壓力。為幼兒營造了良好的情感生態空間。
(四)相互觀摩——建立生態化人際關系
在生態式教育的視野中,師幼關系是幼兒園人際生態的核心。融洽的師生關系在幼小銜接常重要,在學生的學習動機中,情感因素占很大比重,學生往往喜歡哪位老師就愛上那位教師的科目。學生高興的學與在幼小銜接中緒低落的學,效果會截然不同。
幼兒園與小學要定期組織幼小銜接研討會,互相觀摩教育活動,聽取教科研講座,以達到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的目的。用生態式教育理念指導開展幼小銜接工作,建立教師、家長、幼兒之問的平等和諧關系,為幼兒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此外.在日常工作中,教師應努力改變舊觀念.不以權威自居,消除師幼之間的對立和界限只有這樣,幼兒在教師幫助下才會變得更有自信、更有生機成為教室里的小主人,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和積極的探索者。
(五)學以致用——形成生態化教學形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幼兒園與小學在教學形式、方法、內容力求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各種方式的活動內容相互補充、相互影響,從而形成教學形式的生態化。
我們幼兒園借鑒了小學一些好的教學方法,如小組合作互動教學法,創造活動課,創造技法課.學法指導心理訓練等。讓幼兒園大班教師去模仿、嘗試,了解小學集體教學的一些做法,在班級中開展多種多樣的比賽,如“自編自演課本劇”“分角色朗讀”“讀文作畫”,增強幼兒課堂學習氣氛,培養熱愛學習的情感:在教學中縮小師生間的距離,使學生能情緒高漲地投入到學習和思考中。
同時,小學低年級教師借鑒幼兒園生成主題活動、區域游戲活動等教育手段,將教育任務在快樂中完成,使孩子的學習更能接近幼兒園教育。
(六)賞識幼兒——力求教育評價多元化
“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在幼小銜接中,采取鼓勵機制,以科學發展觀看待每個幼兒,尊重賞識每個孩子是我們追求的理念,幼兒能翻多大跟頭,就給幼兒搭建多大舞臺。在銜接中無論是幼兒園、小學還是家長、校長都是采用多元化參與評價,學會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孩子,賞識每個孩子的點滴成績,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進行不同評價。對優等牛鼓勵他們多探索、多創新,對后進生則是“低要求、多戰功”。
如:在幼兒園和小學采用代幣值的方式發放“金鑰匙”“小金星…‘小太陽”等鼓吶孩子。為幼兒創造“自我表現”“自我肯定”的機會,在家里家長和孩子每天對著鏡子說“我能行”“我真棒”幫助孩子樹立入小學學習的信心。
二、以培養適應能力為重點,縮短幼小銜接距離
國內外有關專家就幼小銜接做過調查后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年級新生不適應小學生活的主要原因,不是孩子入學前在知識準備方面做得不好,而是在入學態度、情感反應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缺少準備,造成了他們入學的障礙。
由此可見,幼兒園與小學的確存在一定的教育距離,所以,兩種教育機構應該相互靠攏、相互補充、相互聯系、相互融合、和諧成長,共同發展,減少幼小銜接距離。
(一)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獨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是生命個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小學不同的生活模式,對學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課問10分鐘,需要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安排必需的活動,包括喝水、上廁所、解決簡單的問題等。由此,首先要加強孩子獨立生活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堅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1)衛生紙投放到衛生間的墻上,然后旁邊標上小便和大便用紙量的刻度,讓孩子根據需要自己取用:(2)學習整理書包,保管文具。(3)做值日生。(4)到幼兒園門口后,幼兒自己人園。(5)學洗襪子和手絹。
(二)加強規則——完成適當任務
幼兒心理研究指出,4~5歲的幼兒已量其備了完成指定任務的能上汪幼兒完成適當的工作,有截于提高幼兒的任務意識。我們通過值日生、小組長等工作讓幼兒嘗試來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并通過游戲、設置情景等活動讓孩子掌握完成任務的方法,逐漸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同時根據幼兒園活動的內容,設計一些親子作業,如讓孩子把一些簡單的兒歌朗誦給家長聽,創編的故事由家長記錄后帶到幼兒園,或請孩子和家長一起做一件小制作等,讓孩子養成每日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由此增強孩子的任務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教師要注重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充分利用創設環境和各種活動的情節讓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意識。如:上下樓梯靠右行,走廊里不打鬧,回答問題要舉手;別人發言不打斷等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做好準備。同時在一日生活中我們也模仿小學生課間生活,如設置提示鈴聲。當幼兒聽到《兩只老虎》的音樂時,知道早操要開始了.聽到《小松樹快長大》的音樂時,知道收拾玩具準備下一個游戲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有刊于幫助幼兒提早適應小學的活動常規,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
(三)、生成活動——激發入學情感
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認為:只有兒童自己具體參與的活動.才能獲得真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設并給予證實或否定。”要培養幼兒渴望學習、愿意上學的情感,首先要讓幼兒對小學有一定的了鬃.才能使他們逐漸接受,并產生好感。
大班孩子即將進入小學學習.為了激發孩子入小學的愿望,讓孩子順利適應一年級的學習生活,減少心理壓力.降低精神負擔,幼兒園要安排家長老師帶領幼兒園大班的幼兒參觀小學.近距離了解小學的學習、生活環境,激發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在參觀的同時要組織孩子開展“小學生”的生成主題活動,幼兒在參觀調查、記錄表征、觀察分析中,了解小學生的生活,如:參觀小學微機室,和小學生一起聽課.參加小學運動會,在幼兒園開展升國旗活動,開展角色游戲.測量小學生身高,認識小學生學習文具,與小學生建立手拉手活動,幼兒通過戴紅領巾、背書包、坐小學生的課桌椅、請小學老師來上課等實踐活動,萌發當小學生的積極情感。幫助幼兒真正理解入學求知的目的。使幼兒在思想、情感方面作好入學準備,激發對小學向往之情。
三、以密切家園合作為載體,搭建幼小銜接平臺
家園合作如同一車兩輪,離開了哪一個也不能同步前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地對“家園合作”提出了新的釋意:幼兒園和家庭(社區)都應把自己當作是兒童發展的主體。
(一)轉變觀念——與家長達成教育共識
通過家長會、家園小報、家長沙龍、經驗交流、參觀訪問、上網答疑等形式,轉變家長教育觀、兒童觀,加強教師對家園同步教育實質的認識,使家園在統一方向、統一目標、統一原則的基礎上形成合力達成共識,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引導家長重視兒童社會性發展。引導家長,統一教育方法,統一教育認識與教育行為。重視兒童全面發展,不片面追求認知學習。
(二)尊重信任——與家長形成情感共鳴
信任家長,尊重家長的教養方式。教師、家長采用積極、友善、關愛的態度,將情感變為動力,使強制性遵守的規則和規范內化為幼兒自主、自覺行為和終生受益的習慣,為幼小銜接打好基礎。
總之,管理的要義就是從實際出發,符合現狀的管理辦法才有實效,不符合現狀的管理,目標再高也沒有意義。在幼小銜接教育中,我們著眼于家園校密切配合,從實際出發整合三者的教育優勢,確定銜接教育目標,使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