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反思性教學制度構建探索
時間:2009-02-18
來源:
作者:
點擊:次
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learning to teach)”與“學會學習(1earning to learn)”統(tǒng)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這個定義基本上揭示了反思性教學的主要特征。然而,筆者認為這個定義只是從教學反思者個體的角度來探討反思性教學,說到底,這種反思性教學與一般的教學反思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差別,所謂“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只是教師的一種個別性學習。所以,在教學實踐中,能達到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個別學習不斷反思成為學者型的教師是很少的。許多反思性教學的研究或停留在老師的口頭上、筆頭上,或停留在觀念層面,難以付諸行動。在實際探索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反思性教學必須制度化,而制度落實的根本保證在于提高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內在動力。在此,將我們在探索構建反思性教學制度中的一些認識與體會表述出來,以期拋磚引玉。
一、反思性教學制度構建的基礎是建立幼兒園組織性學習機制
在幼兒園反思性教學的實施中引入組織性學習機制的建設,目的是突破單個教師殫精竭慮、孤軍作戰(zhàn)進行反思與探索的狀態(tài),在不同的反思主體之間搭建一個溝通、交流、合作與信息反饋的平臺,為深入進行教學反思營造一個經(jīng)常性的開放的空間,使教師個別的、零散的教學反思通過這個平臺轉變成為一種組織性學習。在組織性學習中,所有人都參與并有所提高,其結果就形成了一個活躍的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而不僅僅是成就了少數(shù)幾個學者型教師。
在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兩種組織性學習機制:
(一)構建合作的行動組織
組織“自我超越”團隊訓練,在教職工中開展團隊學習。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科研合作組織。只有建立了科研合作組織,才能將教師個別的不穩(wěn)定行為轉變?yōu)榻處熂w的組織行為。正如
余文森教授所說:“就校本研究發(fā)揮作用的機制而言,必須是教師集體的研究,惟有教師集體參與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種研究的氛圍,一種研究的文化,一種共同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學校的教育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停留在教師個體的研究,雖然教學行為也會產(chǎn)生一時的變化,但這種變化難以持久,也難以從個別教師的行為轉化為群體教師的行為。可以說,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標志和靈魂。”
為此,我們建立了青年骨干教師與科研能力強及經(jīng)驗豐富的專家、教師開展“拜師結對”式的科研課題合作組織、青年教師之間建立互幫互助的科研課題合作組織、全園統(tǒng)一的科研課題合作組織等。通過科研合作的組織建立彼此合作行動的機制,從而使人的合作行動經(jīng)常化、制度化。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及互動,在交往與互動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思考與工作不斷互動的良好循環(huán)。這樣就能在互動中相互促進反思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做到工作與學習不分離,也就是“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
(二)構建信息溝通機制
除了外請專家講課,組織討論會、征求意見會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設立經(jīng)常性的信息溝通與交流組織。如由業(yè)務園長組織定期或不定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教學問題分析討論會、課題研討會、經(jīng)驗總結會等。這些信息交流能及時組織教師零星的教學反思經(jīng)驗并予以總結推廣,隨時發(fā)現(xiàn)并放大教師思想的火花,推動教師之間開展頭腦風暴活動。此外,我們還開展了一些小組討論式的研習性學習,以及各類“工作論壇”和現(xiàn)場匯報評價等交流活動。這些交流活動幫助教師在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中反思并深化獲得的經(jīng)驗,并促進教師進一步將新經(jīng)驗投入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實踐的合理性。這樣一來,教師們確實感到“工作就是成長、溝通就是學習”,教師群體也由“單純授課型”轉向了“創(chuàng)造研究型”。
二、構建反思性教學制度的基本目標是促使教師群體的反思活動經(jīng)常化
(一) 構建園本科研制度,鼓勵教師在科研中反思、在反思中科研
科研工作是創(chuàng)建辦園特色的基本保障。開展科研工作首先要有明確的科研課題,然后確定科研目標及計劃。幼兒園在制定好科研目標后,為了能更好地實現(xiàn)目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抓好科研管理,構建一個多層次科研管理網(wǎng)絡,層層抓,層層落實。我園的科研管理網(wǎng)絡如下:幼兒園科研中心組(由正副園長、各年級組長、研究工作中部分教師代表組成)、各年級組、承擔研究任務的教師。開學初,四個年齡段組長將總課題目標具體化,分析出適宜的并能結合研究者個性特點的子課題,老師們經(jīng)常上網(wǎng)并充分利用浙江大學的資源收集有關信息、相互切磋有關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科研課題實施為背景,教師進行反思及開展彼此間的溝通與合作也就有了現(xiàn)實的具體的內容。沒有科研的反思性教學往往就是漫無目的、不著邊際的零散的教學思考。所以,沒有帶著課題的教師是難以真正做到反思性教學的。
(二) 構建合理的教學反思制度,將教師零散的、內隱的、偶發(fā)性的反思活動書面化、外顯化、經(jīng)常化
我們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總結、期末展示評比”的辦法,把教學反思納入到日常教學常規(guī)管理中,從而讓教師有機會結合自己的科研課題反思自己上過的每一節(jié)課,考察自己每一次教學活動的合理性。如看一看自己有沒有形成獨特的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在教學過程中是否更多地關注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是否得到了落實、自己在教學方面是否比以前進步了、還有哪些突出的問題等等。教師要根據(jù)自己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的措施,并將反思的結果寫在專門的反思記錄上,為以后的教學提供例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學反思制度的構建必須與前科研課題組織、信息溝通機制、行動合作組織等結的建構合起來,不能在多數(shù)教師缺乏相應基本技巧和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強制執(zhí)行。因為這樣只能導致制度執(zhí)行走向形式主義,阻礙老師的正常工作。
(三) 構建教學問題公示制度
為了讓教師進一步挖掘現(xiàn)有教學資源和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及時提出來,并促進其彼此間的學術溝通與交流,圍繞具體科研課題及日常教學活動的展開,我們建立了教學問題公示制度。我們認為,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教師深度思考與反思的過程;教師相互討論的過程更是相互啟發(fā)、相互學習的過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教學問題公示制度不但能促進教師個別性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能促進教師的組織性學習。
同時,為了促進教師反思,我們還舉辦了“教學反思千字文”競賽,激勵教師總結并表達自己的反思成果,讓大家分享。幼兒園規(guī)定,教師要結合教材、教法和學法尤其是自己科研課題的實際情況,在每次召開的分組問題公示會上每人至少提出一個具有研究價值或感到困惑的問題,或提出一些具有見解的觀點,并進行討論。如有一些小組成員難以把握的問題,可以通過“問題懸掛”“問題招標”的方法,提到全園性的科研骨干課題講課會上去分析探討,幼兒園利用每周教研活動的時間或每月討論交流活動的時間專門組織科研骨干教師一起討論分析這些問題;若確實有解決不了的重大疑難,再定期邀請有關專家來園通過報告、講座及對話磋商的形式幫助解決。
三、反思性教學制度落實的根本保證在于提高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內在動力
在制度建構時,怎樣促進教師提升教學反思動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筆者認為,能予以考慮的舉措主要有以下這些:
(一)提高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能力和技巧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幼兒園老師面對孩子的行為,面對自己的教學實際根本不知道從什么地方開展觀察,也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內容,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也是很表面、很直觀的,缺乏分析問題的基本框架與思路。在這種情況下要老師去做觀察反思,確實有點強人所難;此時如果制定量化措
施給老師施加科研壓力,可
能會給老師增加許多難以承受的重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斷提高這部分教師的反思能力和技巧。在構建科研制度時,針對這種情況應建立組織性學習機制及在職校本培訓機制,主要鼓勵他們相互學習,參與科研,而不宜給予太多壓力。如,開展一些傳幫帶活動,或與專家合作做課題,鼓勵教師之間、教師與專家之間的經(jīng)驗交流和探討等。總之,重在引導教師參與。
(二)不斷深化幼兒園對反思性教學的認識
內在動機在很大程度上產(chǎn)生于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幼兒園不是科研機構,不以科研為中心,但不獎勵科研也難以調動教師教學反思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主張對反思性教學的研究采取額外獎勵的辦法,即不納入教師基本工作任務考核的范圍內,但是在科研經(jīng)費及論文獎勵方面加大力度。當然,在基本工作量的獎勵與科研的獎勵方面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否則會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