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課改中,看園長管理理念的轉變
時間:2009-02-17
來源:
作者:
點擊:次
當前,新課改牽動著無數顆關注的心,課改已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門話題。作為一名園長,要在改革的浪潮中把握時代脈搏,讓幼兒園始終處于不斷向上的發展態勢,感悟到園長的管理理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方法,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制約著每一位老師,制約著幼兒園的發展。因此,以新課改為契機,進行有效的管理,改變現有的管理模式,需要我們管理者對自己的管理思路、行為重新審視、思考和實踐。
一、課改中的幼兒園自主發展
管理者理念的轉變是推進幼兒園自主發展的關鍵
1、由管轉化為導
長期以來,園長一直扮演著監督、檢查和評價者的角色,而教師也習慣處于一種被監督、被檢查及被評價的地位,過多的條條框框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教師的手腳。隨著時間的流逝,教師們漸漸喪失了自我思考、自我理解和自我決策的能力,從而使教師與園長都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新課改對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管理者要從一個檢查者、評價者的角色中調整出來,成為教師開展課改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及時向教師傳遞信息,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現代化管理思想。并由過去辦公室化的管理轉為現場管理,幫助教師從幼兒的反饋中分析教育行為的適宜性,幫助教師學會反思,運用理論分析教育現象,使教師從經驗走向理性,引導教師講孩子的故事,分析孩子的言行,尋找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
2、由單項的影響轉化為雙向的互動
在對教師開展指導的過程中,著力改變園長“一言堂”,讓教師只帶耳朵和筆記本被動聽和記的狀況,力求達到一種雙向互動的學習氛圍。每月一次的答疑活動是教師一個階段反思的聚焦,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我們將教師個體產生的疑惑由大家共同來解答,教師在暢談中放飛思想,在群體智慧的碰撞下形成更強的教師個體。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教師的行列中,成為她們忠實的、有能力的合作伙伴,傾聽她們的聲音、賞識她們的表現、探知她們的秘密、了解她們的需求、解除她們的疑惑、分享她們的經驗,與她們一起求索、假設,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和方法,形成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共同體,營造一種雙向互動的學習氛圍。
3、由劃一的課程轉化為彈性的課程
現實的課程管理模式中,統一的目標管理、一刀切的要求及安排得滿滿的幼兒作息,促使教師把精力集中在完成形式化的、靜態式的教育計劃上,放在應付上級各部門及園長的檢查上,而忽視了關注孩子動態發展的實際需要,更限制了教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將原來劃一的課程轉化為彈性的課程,即:允許教師根據本班實際自主選擇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及教育策略;允許教師根據幼兒動態的學習過程和興趣變化調整活動進程;允許教師根據活動內容和學習需要靈活安排時間與空間。如:在作息安排上,我們注重原則性,把握好“兩餐一點、二小時戶外活動、場地的安排和各課程間的平衡”,然后將活動安排的自主權交給教師,允許教師作靈活、適當的調整。由于將課程權下移,教師的創造潛能被充分激發。現在教師們常常會去思考:我該怎么做?我為什么這么做?我還可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此外,還應根據不同層次能力的教師提出計劃制定上的不同要求。如:新教師制定計劃是流程式的,有經驗的教師制定計劃是塊狀式的,骨干教師則給予一定的自由度,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課改中的教師教育行為的轉變
預設與生成這兩者的有機結合,是課改新的課程形成方式。預設與生成要求教師根據目標及幼兒的需要和已有的經驗以及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生成活動。通過分段、分組,群體與個體之間的學習研究,教師的教育行為發生了變化。
1、關注幼兒的興趣
對幼兒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幼兒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進而采取積極的行動。如今,我們的教師改變了過去只會預設、只會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教學進度備課、上課的習慣,學會把眼睛關注孩子的“尋常時刻”、關注幼兒發展的“機會之窗”,及時地將生成活動引入幼兒園課程。如:在一次秋游前夕,孩子們在自由活動中討論著:“這次秋游去哪里?你準備帶些什么東西?”等一些話題,此時,教師及時把握住教育的契機,便有了“秋游計劃”這一活動的生成。由于活動的內容和孩子密切相關,整個活動實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地位。活動中幼兒有爭論、有矛盾、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則體現了“重過程”的理念,孩子們在制定計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表達表現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和提高,其中不僅是口語的表達,更有用符號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此外,幼兒的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分工合作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與提高,整個活動給了孩子很廣闊的活動空間,放大了有價值的教育過程。
2、注重環境的創設
幼兒的學習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進行的,教師正是通過對環境的利用與創設來引導并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等多方面得以發展。然而,在以往的環境創設中,教師們為了追求一種美化與裝飾,把布置的任務都由自己包辦了,而忽視了環境這一獨特的教育功能及幼兒主體性的發揮。因此,如何讓孩子與環境產生更多的互動,使環境為孩子的發展發揮更多的作用成為了我們研討的重點。
教師們力圖通過環境材料的豐富性、多樣性和層次性,推動幼兒自主的活動。如:有一位孩子在玩瓶子的過程中,發現裝著不同物資的瓶子搖出的聲音是不相同的,他興奮極了,忙著找來伙伴讓他們一起欣賞、敲擊,從中體驗到的是成功的喜悅。如今在環境創設中,教師們力求將環境與課程相匹配,重視環境在組織實施中的作用,把環境作為一種課程來設計、探索,由師生共同交互構建環境。寬松的環境、開放的空間,為孩子的發展提供了溫暖的陽光、充足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
3、重視幼兒多種表征能力的培養
在一日活動中,教師們開始注重利用多種媒介,讓孩子表達多種想法與情感,激發幼兒的多種表達。如:前段時間一直接連不斷下著雨,教室里掛滿了各種各樣的傘,在自由活動中孩子們不停地討論著關于傘的問題,教師及時關注孩子的興趣點,開展了傘的活動探索。在經歷傘的種類、用途等談話之后,引導孩子利用多種媒介設計出了一款款奇妙而又新穎的傘。有利用各種繪畫手段設計的會飛的傘、帶電風扇的傘,有用積木搭的為盲人引路的傘,有用泥工制作的母子傘,還有放煙花的傘等。教師們不僅注重活動內容和形式的整合,還從孩子稚嫩的作品和表達中捕捉教育契機,力圖讓孩子從情感、品德、能力等諸方面都得到滲透發展,從而培養幼兒的多種表征,為每個孩子的發展提供舞臺,看到孩子發展的潛力。
三、課改中的實地式培訓
教師在理解教育理念的同時,他們普遍認為把理論轉化為教育實踐難度很大,往往無所適從。管理者應走進教育第一線,用有目的和隨機相結合的方法,捕捉教師的教育行為→傾聽教師的想法、仔細觀察教師的做法→提出質疑,層層追問→耐心等待教師的回應→提供策略→用教育理論解讀教師的教育行為。
例如:小班曾老師說新年過后,小朋友都在比劃誰長高了?還爭著與老師比,興趣很高。立即捕捉到老師無意間的話題,提出問題“怎樣創設環境讓孩子既可以自己測身高又可以與同伴比?”,老師說:“用有趣的標尺。”于是,追問:“怎樣把整合的教育目標融入其中?”在耐心等待教師的回應,在不斷的思想碰撞中,曾老師創設了《你長高了嗎?》的教育環境:按照小班身高的標準,把達標線以上用綠色塊面表示,沒有達標的用另外一種色塊表示。每個孩子在測量后,把自己的照片貼在相應的位置。這樣做了以后,孩子們更關注的是怎樣使自己長高,于是促進了孩子用餐、午睡、運動興趣的提高和習慣的養成,效果很好。
把教師的教育實錄,作為園本培訓的課程
長期以來園本培訓都以講座、聽報告等形式進行,對教師的指導缺乏實踐性和針對性,使教師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我們在現場診斷、實地培訓,互動對話的過程中,發現教師有很多無效的案頭工作。這些案頭工作既增加了教師的負擔,又影響了她們教育探索的熱情和教育實踐能力。我們認識到在新課改中要改變這種狀況。
為了使園本培訓更具有實效性,我們在減輕教師案頭工作,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孩子這個方面作了一些嘗試。我們要求教師用實錄的方法記錄孩子的表征行為、探索行為以及教師自己的分析和教育策略、教育效果等。為了便于教師的記錄,我們采用照片實錄、圖畫實錄、文字實錄的形式,一事一議,鼓勵教師講述自己關于教育的故事,由于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教師看著這些實例就可以實踐,并啟發教師對教育行為的反思,觸類旁通產生更多的教育策略。因此教育實例同時也成為我園培養教師把理論向實踐轉化的園本教材。
多渠道嘗試,讓家長參與、支持幼兒園課程的開發和實施
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幼兒園應該加強與家長的密切合作,使家長成為我們的合作伙伴。如何實施是一個難題?我們的做法是:讓家長多渠道地參與到我們的主題活動中,這樣既能讓家長了解新課改,又能增強家長工作的有效性。
在開展“我的爸爸、媽媽”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收集家長各種信息,我們把有價值的、有針對性的信息作為家長參與的資源。為此我們開展了牙科醫生、設計師等進入孩子課堂的活動,并在全體家長中廣泛宣傳。通過這個活動,既讓家長在參與中了解了新課改的精神,又讓孩子在過程中擴大了知識面,增強了學習興趣。
在家長園地的創設中,改變了以教師為主提供教育內容的模式,而是更多的在與家長的多種交流中,捕捉、記錄、匯總、分析家長普遍關注的問題,使之成為教師指導家長的主要內容。這樣,增強了家長工作的有效性,使家長園地成為教師與家長平等對話,共同關注孩子發展的平臺。
教師們把有價值的關于家長工作的實例,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成為教師做好家長工作的園本課程。
以上只是我們在學習實施新課改精神過程中的一些措施與總結,我們深深感到身負的教育重任,剖析自我,也看到了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需要我們下一步進行改進。
1、 加強教育管理機制中自我管理機制、激勵管理機制的健全,使管理更具人性化、科學化。
2、 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高要適應教改的需要和形勢的需要。
3、 如何促使園本的特色理論得到豐富與發展,如何完善本園品牌特色,需要作進一步的思考。
當然,我們只是剛剛起步,還存在許多問題,更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反思,總結經驗教訓,走好堅實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