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4-14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1、創設有利于幼兒表達的語言環境,使幼兒有話敢說。
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前提,是調動幼兒有話敢說的內部動機和必要條件。它體現了教師與幼兒關系上的平等,體現了教師對幼兒人格的尊重,這樣才能使幼兒有話敢說,有話愿說。對此,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為切入點,支持和引發幼兒表達的愿望,為他們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同時,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提倡敢說先于正確。因為每個幼兒的語言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應尊重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要,抓住時機,選擇適宜的談話內容、方式和場合,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引發話題,鼓勵幼兒的每一次表達,并讓孩子通過語言表達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意義、成功和快樂。當幼兒詞不達意或語句不太完整時,教師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糾正,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給幼兒以挫折感或壓抑感,從而失去說話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鼓勵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比幼兒說得是否正確更為重要。
2、創設室內外環境,培養幼兒的講述能力及學習習慣。
教師們利用廢舊物在室內外為幼兒創設語言區域,(區域里既有兒童閱讀的圖書,又有表演的頭飾,可操作講述的主體學具等)
3、創設多聽、多看、多說的語言環境。
只有讓幼兒多聽、多看、多說,才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詞匯、獲得語言練習的機會,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教師利用日常生活中語言多用,經常重復的條件,鞏固幼兒語言基礎并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包括幼兒來園、離園、早操、進餐、睡眠、漱洗、入廁、喝水、散步等環節,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例如:來園后的晨間談話,請幼兒說說昨天發生的新鮮事;起床穿衣時教幼兒叫出不同衣服的名稱和顏色;在漱洗時教幼兒掌握盥洗用具的名稱和盥洗動作等;進餐時讓幼兒說出餐具名稱,報出當天的菜名;在戶外散步時,讓幼兒自由交流所見的東西,及時豐富幼兒的詞匯。此外,老師們還根據本班幼兒語言發展情況于每天餐前、離園前組織10分鐘的文學作品欣賞或圖書閱讀活動,每天進行定時的語言訓練。
其次教師們除了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外,還注意利用周圍環境讓幼兒盡情地說,鼓勵幼兒多進行自由交談。談話是幼兒在一定范圍內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的一種語言活動。經常開展談話活動能較好地促進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發展,自由交談令幼兒講話無拘無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而且不受空間、時間、人物的限制,所以特別適合這種談話方法。教師可以在課間向幼兒提出話題,讓幼兒自由交談。例:今天的天氣怎么樣?昨天晚上看了什么動畫片?今天想為班里做件什么好事?等,教師還可以經常組織幼兒在園里的草地旁的小路散步,讓幼兒自由交談觀摩所得:花草樹木的變化,昆蟲的動態等。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幼兒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討論,如“秋游”,組織幼兒到田間秋游回園后,便可以圍繞“秋游”這個話題展開交談,把所看到的、聽到的相互講給同伴聽,還可聯想與爸爸媽媽出外旅行的見聞……在自由交談中,激發了幼兒說的欲望,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4、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敢說、會說、多說。
有些幼兒在家長面前能說會道的,但因為怕生、害羞、膽怯等原因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說自己想說的話。此時,教師就應該把培養幼兒“敢”說放在首位,注意多與不愛說話的孩子交流,使孩子敢說。如:問問孩子,家里有什么人?父母是做什么的?或請孩子講講他聽過的故事、見聞或趣事,老師與幼兒交流的時間、,內容和地點,因人而異。老師雖然是有意識地與幼兒溝通、交流,但幼兒卻感到是隨意的、自然的與教師聊天。這種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增加教師動態地了解幼兒的語言發展變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不愛說話的幼兒與教師交流的機會,激發幼兒樂于表達,敢于表達的興趣和愿望。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