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8-16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經常有家長在一起討論,孩子在幼兒園吃嘛嘛香,他們還總收到老師對孩子吃飯棒棒的表揚,可怎么一回到家卻要家人追著喂才吃飯呢?孩子是一樣的孩子,家里準備的也都是他喜歡吃的飯菜,那么,他行為表現差異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原因一:進餐要求不一樣
在幼兒園里,老師會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餐習慣。
進餐時,孩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專心吃,不可以輕易離開座位和同伴交談,更不存在父母為了讓孩子吃飯,允許他邊吃邊玩、邊吃邊看電視的現象了。因為專心投入“吃飯這件小事”,孩子就能品嘗出飯菜的美味,吃得香也不磨蹭了。
原因二:在園不吃零食
當孩子感到吃飽了,幼兒園老師不會再勉強孩子繼續吃;偶爾孩子一餐吃得少,老師也不會在兩餐中途額外給孩子添加食物;平時,老師會安排豐富的活動,尤其是戶外體育活動,讓孩子擁有充足的運動量,體能消耗了,自然吃飯特別香。
原因三:吃飯氛圍不一樣
幼兒園有很好的氛圍,年紀相仿的孩子坐在一起,大家吃的都是一樣的食物,其樂融融。即使有不想吃飯的孩子,看著旁邊的小伙伴在大口大口地吃著飯菜,自己也會跟著吃起來。
在家里,父母自己可能就會邊吃飯邊看電視、玩手機等,這些行為都不利于打造良好的家庭進餐氛圍。
看出來了嗎?孩子不同的行為表現背后其實是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區別。爸爸媽媽們,不要一味地抱怨孩子“變臉”,是時候反思家庭食育的問題了。克服溺愛、偏愛、護短的心理,從幾個常見的兒童進餐行為問題入手,小編帶你一起來實現孩子在家也能好好吃飯這件事兒~
問題一:孩子經常邊吃邊玩,怎么辦?
? 原因分析
孩子養成邊吃邊玩的習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沒有掌握科學喂養的方法。
過分遷就孩子,只要孩子能吃進飯,孩子做什么都可以;沒有為孩子建立有節奏的生活習慣,孩子正玩在興頭上的時候硬拉著孩子去吃飯;沒有對孩子進行良好的餐桌禮儀教育等。
? 你可以這樣做
● 孩子到兩歲左右,就引導他乖乖地坐著吃飯,不可邊吃邊玩。
● 家庭成員共同遵守餐桌禮儀,家人到齊之后一起用餐,圍著餐桌邊吃邊交流情感,讓孩子感受到用餐時光的愉快氣氛。
● 進餐時盡可能排除引發孩子玩的因素,如將電視遙控器、玩具等收起來。
● 孩子吃飽后,就不要再硬塞給他吃。
問題二:孩子飯量波動大,怎么辦?
? 原因分析
孩子有時運動量不足,消耗少,缺乏饑餓感;有時零食吃得過多,對正餐沒有興趣;開飯時間不固定,打亂孩子的消化規律;情緒、生長發育需求的變化等都會造成孩子食欲的波動。
? 你可以這樣做
● 對于孩子食欲時好時壞的問題,建議家長寬容接受這種波動,讓孩子根據饑餓程度自己選擇進食量。
● 限制孩子吃零食,盡量少吃甚至不吃。
● 每天保證一定的運動量,促進消化,提高食欲。
● 對于突然飯量減少的孩子,需要細心觀察,是孩子胃部不舒服,還是情緒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
問題三:孩子挑食偏食,該怎么辦?
? 原因分析
挑食其實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孩子開始學著自己作決定,堅持按照自己的意愿進食;隨著孩子味覺的感知發展,對食品的味道有了一定的喜好,例如偏愛甜食、油炸的食物等;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某種食物的偏好,孩子受影響自然地模仿;某些營養素的缺乏也會造成孩子偏食或者挑食,例如缺鋅等。
? 你可以這樣做
● 如果孩子因身體的原因引起食欲和胃口的變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分的擔憂,細心觀察,調整飲食,讓孩子逐漸恢復。
● 時常啟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比如用生動的語言描述食物,激發孩子的進餐熱情。
● 孩子嘗試新食物,一般要經過反復幾次嘗試才能接受。要注意減輕孩子嘗試新食物的負擔,當孩子覺得不好吃時,允許他吐出來。
● 在食物搭配和烹飪技巧上要盡可能有變化,將食物做成孩子喜歡的模樣。
● 讓孩子也參與到烹飪過程中來,感受烹飪的樂趣,激發孩子對食物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