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7-17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案例
這天離園時間,晴晴媽媽來接晴晴。她一看到在門口迎接家長的李老師,就走上前去問李老師:“我家晴晴開學到現在表現怎么樣?”,李老師笑瞇瞇的說:“挺好的,挺好的。”晴晴媽媽聽了以后,繼續追上來,問:“哪些地方挺好的?”結果李老師支支吾吾半天也沒說上來。
這時候保育員趙老師走過來說:“晴晴媽媽,晴晴中午不愿意睡覺,也不聽話,這孩子還真倔強!”
晴晴媽媽聽了,臉上一臉尷尬。也沒和兩位老師打招呼就匆匆走了。
不知不覺,孩子們開展學半個月了,現在,家長們一定都非常渴望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于是,接下來,他們會帶著極其真誠的態度和渴求的心理,來園詢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怎樣,當老師們被家長問到時,該怎么回答呢?
矛盾的問題出現在哪里?
家長之所以愛詢問孩子在學校表現怎么樣,無非有以下三種目的:
1.家長希望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真實情況。
2.在與教師的交流中,感受教師對孩子的了解和喜歡程度。
3.發現孩子的不足,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教育。
因此,教師要學會掌握家長的心理,在此基礎上才能給予家長最適宜的回應。但是,家園溝通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老師的回答造成雙方之間的誤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教師的尷尬回答呢?
(1)時間緊迫,教師沒有時間詳細介紹孩子情況。
大部分的家長都喜歡在接送孩子的時候問教師孩子的表現情況,其實,在這段時間,教師們都比較忙碌,他們還要接待或是招呼其他接送孩子的家長,所以抽不出過多的時間和家長詳細談孩子的情況,這時,家長應理解,不是老師不愿意跟家長溝通,如果時間允許,家長可以在一邊等一會,老師安頓好后就會跟家長進行詳細的溝通。
(2)教師對孩子關注度不夠,專業能力不足。
作為一名新教師,在與家長進行交流時,出現一些小插曲是很正常的現象,經驗的缺失、專業知識的不足等都是其原因。比如案例中提到的,當家長詢問時,僅僅用“挺好的”回應,而沒有結合具體的事例展開,沒能滿足家長的詢問要求,反而讓家長產生教師不關愛孩子的感覺。
(3)教師與家長交流時真誠有余,但技巧不足
上述案例中,保育員老師是一位熱情但性子比較急的老師,她負責幼兒的午睡管理,所以對晴晴不午睡這件事關注度非常高。雖然趙老師告訴了家長孩子的午睡情況,但是因為不注重方式,反而讓晴晴媽媽覺得更尷尬了。掌握溝通的技巧,是一門學問,是每一位老師都需要潛心鉆研的學問。
(4)班級教師配合度不高,步調不一致。
一個班級里,總會有幾個老師共同管理,如果教師之間溝通不好,就會出現案例中李老師和趙老師話語矛盾的情況。
如何巧妙的回答此類問題?
(1)報喜訊要先行
當家長詢問孩子在幼兒園表現時,教師首先要告訴家長孩子的優點和點滴進步,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贊美和期望,表明自己對孩子的喜愛,然后,耐心的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能提醒的就不批評。有些家長會試探性的說:”我們這孩子太笨了”等話語,此時,教師要明白家長說這句話背后的真正意圖,千萬不要隨聲附和,多給予表揚,畢竟,沒有哪位家長愿意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孩子的缺點!
(2)講事例要具體
家長詢問孩子的表現時,不會滿足于“好”“不錯”這些概括性的詞語,他們更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具體表現。過短的回答在家長看來,是一種敷衍。教師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說說孩子這段時間以來在幼兒園發生的趣事、好事等。在整個過程中,家長不但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注,也能看到教師有一顆童心和愛心。
(3) 說批評重方式
有時候,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不盡理想,此時,教師要考慮如何說才能讓家長舒服的接受。如果教師當著孩子或其他家長的面反饋孩子的不良表現,不管教師的語氣是多么溫和,都會傷害家長的自尊心和感情。有的家長可能因此遷怒于孩子。因此,教師應單獨找一個時間和空間與家長單獨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不要以專家自居,不要用命令的口吻,把找出問題的主動權讓給家長,耐心的聽取家長的意見。比如,可以對家長說:“您能和我談談孩子在家的情況嗎?”“我女兒在這方面也不太好”等讓人聽了舒服的語言。
(4)提意見要可行
在回應家長的過程中,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時,教師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具體行為和表現上,要就事論事,而不是對孩子進行貶損,要描述孩子“做了什么”而不是“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教師反饋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獲得進步和提高,因此,重點應放在如何改進上,要多分析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提出具體的改進方法。
(5)教師齊心,步調一致
所謂“教師齊心”是指,在一個班級中的各位老師要齊心協力,步調一致,這樣班級工作才會發揮積極的效果。教師們要多多交流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以便在家長詢問時言行一致。
家園溝通在幼兒園工作中非常重要,需要教師們有耐心,觀察入微。面對家長提出的“孩子表現怎么樣”的細小問題,教師一定要十足重視。唯有關注細節,才能真正發揮家園共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