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0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1、嬌慣型性心理
現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掌上明珠,從小就寵著慣著,為了哄孩子高興,有些家長甚至拿孩子(1歲以下)的手打自己的臉,慢慢的就成了習慣。2歲以后,家里人都覺得孩子小不懂事不是真打,就一直縱容孩子的行為。
其實,打人是不好的習慣,也是原則性問題,從一開始家長就要立下規矩,禁止孩子動手打人,一旦養成習慣,會很難改掉。
2、模仿性心理
6歲以下的孩子還在自我意識萌發期,在這期間有一個很重要的模仿期,會潛意識的模仿身邊的人和事,比如男孩子喜歡模仿“奧特曼打怪獸”,他們會把見到的很多人都看做是“怪獸”去打。
這種攻擊行為大多是從動畫片中看到的,但孩子并不知道動畫片里的內容是虛擬的。因此,盡量不要給孩子看帶有暴力傾向的動畫片,可以選一些益智類的動畫片觀看。
3、自我意識太強
6歲以下的兒童,大多都處于‘自我’的階段,與人的溝通能力較差,想要某件東西,或者不高興時,就會以肢體動作來代替,從而產生攻擊性行為。
因此,父母應該耐心的教導寶寶如何與人交流溝通,怎么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用語言的表示,代替肢體的語言。
4、求關注心態
如果孩子無緣無故的觸碰他人,可能覺得自己沒有被關注到,或者是想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建議家長要多給予孩子一些關注,并在親身示范與其他人交流、共處,也可以用游戲的方式,模擬與人交往的細節,幫助孩子解決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