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12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上幼兒園完全不哭的孩子幾乎不存在,一去幼兒園就一直很適應的孩子也不存在,完全不和小朋友起任何沖突的孩子更是不存在了。
所以除了極個別的,比如孩子在幼兒園被老師虐待啊,或者嚴重分離焦慮到持續做噩夢驚醒這種極端個例之外,剩下的就是要給孩子時間去適應,以及這個過程里父母要如何和孩子相處。
開學第一天,好多家庭都是孩子在班里哭,媽媽在門外哭。
有的家長是哭完就沒事兒了,有點擔心,但還是能繼續自己的正常生活。而有的家長可能會一直沉浸在這種焦慮情緒里無法自拔,甚至開始腦補孩子在幼兒園是不是很慘,哭也沒人管,可能還被老師兇,被同學欺負,吃不飽睡不好,總之就是特別慘。
后半截自己腦補的東西其實就和孩子本身什么樣沒關系了,而是家長自己分離焦慮太嚴重,會有一個可怕的預想就是:孩子離開了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一定會很痛苦。
而這樣的預想其實反映了兩方面的問題:
1. 家長低估了孩子的適應能力,在他的幻想里孩子離開自己的照顧很難生活。
2. 家長自己覺得離開了孩子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真正處境糟糕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分離焦慮嚴重的家長最大的特點就是會習慣性的投射不安和恐懼在孩子身上。
比如入園這件事對三歲多的孩子來說一定是需要時間去適應的,孩子會哭,會覺得離開家長心里難過,會覺得食物不可口啊,幼兒園的小床睡著不舒服啊,都是可能出現的,但是并不代表孩子會被這些事情擊垮。
相反,一個正常孩子的適應能力是完全超出家長的想象力的。在你懷里哭到斷氣的孩子,在你離開以后可能不到五分鐘十分鐘就開始全身心投入幼兒園的游戲里了(大部分孩子都是如此)。
而真正覺得這是滅頂之災的是家長自己。我常說家長要共情孩子,但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往往做的不是共情而是“投射”。會過度擔心孩子離開自己的家長往往自己在分離上就是有創傷的。
這些感受并不是孩子上幼兒園導致的,而是很早以前就存在,你可以回憶一下,在你小的時候是否有過長期或者頻繁和父母分離的場景,長大以后談戀愛是否覺得談戀愛分手是比死還難受的事情,即使那個人你已經不再愛或者喜歡了也會因為不想面對分離而一拖再拖。
這些關于分離的痛苦其實早就存在了,有的時候甚至早到你都不記得是什么時候的事兒。孩子入園只是一個小火星,點燃了你囤積已久的火藥庫。以后這種事情還會有很多,孩子住校,去外省,租房住,結婚,甚至出國等等。
而孩子是很敏感的,家長如果本身分離焦慮就很嚴重,孩子會感受到,這樣一來,他除了還處理自己的分離焦慮外,還會無意識的分出一部分心理能量來處理家長的分離焦慮。
而孩子潛意識處理這件事兒的方法是很簡單粗暴的:既然分離很痛苦,那就不要分離了。他會想盡辦法不去幼兒園,像類似于睡不醒啊不想去啊已經是很初級的了。甚至有的家長很擔心孩子在學校受欺負,孩子就會放大這種受欺負的想法,就說的像真的一樣。當然并不是說孩子撒謊騙人有心計,而是說,孩子之所以沒辦法原原本本的去體驗這件事,是家長的鍋。
這有點像是一個怪圈,你越擔心孩子,孩子越是會順著你表現出讓你擔心的一面,進而你就更擔心了,最后可能就是,幼兒園本身沒什么,但孩子就是死都不去了(極端情況比如孩子真的不適合或者老師虐童的除外)。
家長會擔心孩子和老師相處的好不好,這其實一方面可以通過孩子的描述來判斷,或者有的幼兒園有監控,可以自己看,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自己去何老師多交流,自己去判斷這個老師的狀態,去把關這個幼兒園的教學理念,而不是把這個任務完全交給孩子。這些工作應該是入園前就由成年人去完成的,而不是讓孩子去當試驗品。如果真的發現幼兒園老師有重大的問題,那就盡快換環境,孩子的身心健康比錢重要太多。
總結一下:家長自身的分離焦慮往往比孩子的大,而且這種分離焦慮更具有破壞性,因為家長很難意識到自己是分離焦慮,而會以為是真的孩子有什么問題。
所以,孩子去了幼兒園以后,白天你抽時間好好思考一下,結合老師的反饋,孩子放學時的表現,以及班里其他同時入園孩子的平均表現,先理性思考一下,孩子的適應水平是否處在正常范圍內(先給大家打個底,可可哭了三個月,到后面就是提前聲明今天我還要哭的那種。)
如果靜下心來想想其實孩子是處在正常的適應過程里的,那剩下那些擔心其實就都是自己的事情了,就要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收回到自己身上。
???????
尤其是對于全職媽媽來說,孩子上幼兒園了,自己白天的時間完全空閑出來了,很有可能會覺得很空虛。孩子入園也標志著媽媽自己的人生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可以真的騰出心思和時間好好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當然,有些家長的分離焦慮也來源于無法獨處,無法真的去思考自己想要做什么,給自己做規劃,所以更無法面對和孩子的分離,因為這樣一來就要直面那些無法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