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25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班級常規
班級常規管理更是一項十分細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工作。班級常規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響著班級整體的面貌,影響著幼兒各方面的發展,也關系到我們組織的各項活動的開展以及開展的質量。所以,班級常規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們老師用心、用腦去做。
班級常規管理包括兩個方面:生活常規管理和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生活常規:入園離園常規、盥洗活動常規、飲食活動常規、睡眠活動常規、衛生習慣常規、散步常規等等;教育教學常規:教學活動常規、游戲活動常規、班級環境管理常規等等。
什么叫常規?顧名思義就是指日常的規則。班級常規管理就是指在以班級為單位的這樣一個集體環境中,老師如何幫助和指導孩子建立一定的規則,以保證幼兒在園的日常生活、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等的順利開展。幼兒的規則教育融合并貫穿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它能幫助幼兒逐步克服自我中心、自由散漫等不良心理特點和行為習慣,從而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要求,應該說它也是幼兒德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常規看似無形,因為它不象一次教學活動那么凸顯成效,其實它無處不在,它是保障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順利進行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常規培養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部分。
1、常規的建立和實施必須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要求和規則要切合幼兒實際。
我覺得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要想做好班級常規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對本班幼兒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因為幼兒和幼兒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年齡上、生理上和家庭教育所帶來的各種差異,教師如果能熟悉每個幼兒,了解他們各自的個性和習慣,并結合他們的這些特點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兒發展的常規管理的目標和方法。
不同年齡段有不同得常規管理重點。如:大班的老師要考慮到孩子已有了三年多的集體生活的經驗,又即將升入小學,所以把常規管理的著重點放在學習習慣、為他人服務(如:孩子如何做好值日生工作)、安全教育(如: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這三個方面。
中班的老師根據孩子入中班后,變化很大,學習、游戲的興趣也表現得愈加明顯了。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幫助孩子改進和進一步建立良好的學習、游戲規則。如:對幼兒提出上課發言先舉手,上課時間盡量不去如廁,積極地參加各項集體活動,游戲時既能表達自己的意愿又能遵守游戲規則,等等。
小班或托班的老師針對孩子年齡小、入園時間短等特點,應采用“從小處著手”的常規管理策略。就是說相對于其他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小、托班的老師更加關注孩子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如:用兒歌的方式教給孩子正確的洗手方法,可采用“開火車”的游戲方法引導孩子如何排隊,午餐前可以讓孩子邊安靜地欣賞兒歌、歌曲,邊耐心地等待。
2、營造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同班人員經常交流與溝通,步調一致
營造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才能讓幼兒有一個愉快學習、生活的環境。尤其是小班幼兒,這點對他們十分重要。我們知道,小班時期是各種常規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情感依戀強烈,這就要求我們更要營造好與家庭相似的寬松、溫馨的環境,以便讓他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慢慢養成良好的班級常規。
比如:在新生入園時可以召開了班級管理會議,就“如何接待新入園的幼兒及家長”以及“如何養成良好常規” 進行商討,達成一致意見,統一行動。每天主動熱情地接待他們,和孩子拉近距離,親切呼喚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溝通與交流。爭取最短的時間使孩子們從對家人的依戀轉移到和老師的親近上來。它是我們班級管理的前提。孩子適應了班集體的生活,融入到了班集體這個大家庭,這時我們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對幼兒進行一日活動的常規培養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組織與實施”中的“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中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
”在中大班時期,除了繼續創設和諧溫馨的家庭式氛圍而外,還注重了幼兒主人翁意識的培養。如:在環境的創設方面,區角如何擺放,墻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幼兒,讓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級大家庭中的一員,積極參與,共同商量、共同創設。
這樣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創造性,使幼兒有改變環境的成功感和責任感,也有助于對幼兒進行愛惜勞動成果和愛護環境的教育。鼓勵中、大班的孩子一起來商量并制定班級里的常規,孩子們參與了規則的制定,那么他們一定更愿意去響應和維護這些規則。
3、常規管理中要注重細節,做到持之以恒
良好的常規習慣是靠長期的要求和訓練而形成的,我們應該花大力氣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細、做實、做精,要注重細節的培養。
比如:班內孩子喜歡看圖書,一有空他們就會往圖書角跑。可由于他們的年齡小,還沒有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每次看完圖書,那書架子總是一片狼藉。另外孩子們不愛護圖書的現象也屢屢發生。每次看到這個現象我就會思考,怎樣才能管理好這個活動區,使孩子們較快的養成必要的閱讀、整理習慣,更好的發揮其知識寶庫的作用呢?
多年來我對班里的圖書角進行了一個小小的改革。因為我們的孩子們在剛入園的時候已經學會了認識自己的學號。我就利用這個優勢,在書架上按順序兩個一組的貼上他們的學號,并告訴他們兩個學號在一起的小朋友就是“圖書好朋友”,在整理圖書的時候兩個“圖書好朋友”的書都要疊放在一起,看看哪些書疊得最整齊。
每次在孩子們看完圖書的時候,我都會提醒他們:“用你們的小眼睛看看圖書好朋友在一起了嗎?”孩子是聰明的,他們會在我的提示下按規則的進行擺放。對孩子們的整理情況我也及時地給予了評價和指導。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細心培養,孩子們逐漸養成了這一良好習慣。
又如:在培養孩子飯后漱口的常規時,我發現幼兒的浪費水的現象很嚴重,有的幼兒會接一杯子的開水,但用卻是幾口,我就跟他們講節約用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用處很大,不能白白浪費掉,我還做了一個小實驗給幼兒看,將水龍頭只開一滴一滴的水,一節課下來,小朋友發現水早已經滿了,通過實踐,讓幼兒從節約很不起眼的幾滴水開始,當幼兒水龍頭沒有關緊時,我就及時提醒,逐步增強了幼兒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幼兒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
4、在常規管理的過程中要以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前提。
在常規建立時,首先教師應從長期自居的“領導者”、“指揮者”的寶座上走下來,不要板著面孔“發圣旨”,要給孩子創造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環境。
如:我在解決班級幼兒亂扔玩具的問題時,沒有對孩子們機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們討論。
首先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早上老師進教室時有哭聲,老師到處找發現是許多玩具寶寶在哭。玩具寶寶為什么會哭呢?”“它們餓了想吃飯。”一個孩子回答到。一個孩子卻說:“玩具寶寶哭是因為它們想出去玩。”一些孩子卻懂事的回答:“不對,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所以玩具寶寶才會哭。”這時老師又拿起幾塊放在別的積木筐中的玩具問小朋友:“這些玩具沒有被扔在地上,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錯了,把它送到別的積木的家里去了。”一個孩子立刻回答到。我緊接著問:“那我們應該怎樣幫助這些玩具寶寶呢?”“送玩具寶寶回自己的家。”
于是,我就組織孩子做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戲,經過多次的游戲訓練,孩子都能主動地將玩具分門別類的收放好。通過這種方法充分的調動了孩子們的自主性,使幼兒園的常規教育由傳統的“要孩子們怎么做”轉化成孩子們自主地“我要怎么做”。
5、做一個鉆研型、反思型的教師,在常規管理的方法上要充分體現出教師的智慧
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使一個班級有好的面貌,使幼兒能得到主動的發展,作為管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掌握幼兒發展的腳步。因此,現在的班級管理呼喚充實型、鉆研型、反思型的教師。
近三年來我帶的都是小班,我把對小班幼兒的常規培養中的幾個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紹一下,學期前的準備工作:學號和姓名認識,橡皮泥的減半使用,小椅子的擺放標志的粘貼,午睡前和幼兒講講“小豬尿床”的故事,培養他們每次睡覺前要先解小便的習慣,午睡時孩子鞋子、衣服的如何擺放及擺放標志設計、怎樣拿放小椅子及各種物品等等。
常規管理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如:我們可以利用“兒歌法”,通過一首朗朗上口的小兒歌,來告訴和提醒孩子回答問題要先舉手。運用“音樂指令法”以音樂為信號,提醒孩子怎樣的音樂該做什么,讓教室的氛圍變得更親切。運用“游戲法”,利用師幼互動的小游戲來提示孩子接收老師的信息,在實際應用中特別受孩子歡迎。根據幼兒愛模仿的特點還可以運用“榜樣法” 促進常規。工作中我們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充分展現出教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