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25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01
昨天傍晚我?guī)е鴥?yōu)優(yōu)和樂樂在小區(qū)里散步,碰巧遇到我們的鄰居琦琦媽媽,我們一路聊天一路走,在近處和其他孩子玩耍的琦琦突然鬧了起來。
只見琦琦手里抓著玩具,和另外兩個小朋友吵架。琦琦媽媽趕緊跑過去,抱走了琦琦。
琦琦媽媽問:“為什么跟其他小朋友吵架?”
琦琦一臉委屈的說:“他們搶我玩具!”
琦琦媽媽說:“他們?yōu)槭裁淳蛽屇愕耐婢撸粨寗e人的?是不是你搞破壞了!”
琦琦一下子就被惹惱了,把玩具重重的摔在地上,跑走了。
琦琦媽嘆了一口氣對我說:“不知道要怎么教育琦琦了,他總是怎樣,沒有說他兩句,就發(fā)脾氣,以前罵他兩句還能吼得住,現(xiàn)在已經(jīng)說不得了。”
我問她:“為什么你斷定,是琦琦先惹的事呢?你有耐心的聽他把話說完嗎?”
02
優(yōu)優(yōu)的嬸嬸也是一個對孩子非常嚴(yán)苛的媽媽,優(yōu)優(yōu)小表哥作業(yè)寫錯了,媽媽會罵他;一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媽媽會打手板;考試考砸了,媽媽會讓他面壁思過一整天。
這樣嚴(yán)苛的教育孩子,嬸嬸自己很滿意,經(jīng)常跟我們夸耀,小表哥很乖巧,很聽話,從不忤逆父母的意思。
然而到了初中,小表哥卻像突然換了一個人,變得暴躁、叛逆,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
嬸嬸困惑了,從前那個乖巧的孩子怎么突然消失了?為什么打罵管教對孩子不管用了?
我對嬸嬸說,育兒這件事偷不得懶,過去孩子壓抑的情緒,最后都會爆發(fā)出來。
03
給大家講講自己身邊的兩個小故事是想告訴爸爸媽媽,吼孩子、罵孩子對于犯錯的孩子都是沒有用的。
那不過是暫時用大人的權(quán)威震懾住了他,卻不能讓他從根本上信服,從心底里走出焦躁。
在教育犯錯的孩子時,采取的原則是:先處理情緒,在處理事情;先了解原因,再了解方法;傾聽永遠大于教育。
具體來說,孩子做錯到了事情,他也很難過,表面上他的大吵大鬧也許是他內(nèi)在的不安,和對對自己的不滿意。
所以首先,把孩子帶走,不要讓他一直待在這個嘈雜的有負能量的地方,在琦琦的故事里,琦琦媽做的很對,如果繼續(xù)待在小朋友圈里,琦琦很可能繼續(xù)大吵大鬧。
其次,待孩子冷靜下來了,再來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在這個部分,父母就像領(lǐng)路人,父母的詢問要客觀,盡量還原事情真相,不要先入為主就給孩子扣帽子。
在琦琦的故事里,媽媽首先就認為一定是琦琦調(diào)皮了,這可能是因為琦琦平時比較調(diào)皮搗蛋,但就算如此,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biāo)簽,而枉顧事情真相,媽媽這樣的行為是在告訴孩子,我不信任你。
媽媽不信任孩子,孩子也就失去了繼續(xù)交流的動力。無論如何,請先傾聽孩子,保有最大的耐心和熱情,聽他說完。
第三,引導(dǎo)孩子表達情緒。做錯事的孩子,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悲傷、氣憤、委屈,爸爸媽媽如果通過打小孩子、媽孩子的方式,那么他們就把這些情緒壓抑下來,藏進潛意識里,這不代表這個情緒被處理了。
情緒只能暫時被隱藏,但最終還是會爆發(fā),這就是讀初中的小表哥,變得不那么聽話的原因,在成長的過程里,他壓抑了許許多多的壞情緒。
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引導(dǎo)孩子說,那么你有什么想說的呢,你現(xiàn)在感到很難過嗎?
最后,才是和孩子一起去尋求問題的解決。比如,爸爸媽媽可以對孩子說,:“那么你知道剛剛哪里做錯了嗎?”“你覺得我們可以怎么解決呢?媽媽想聽聽你的看法。”
爸爸媽媽這種平等的姿態(tài),尊重孩子的意愿,能夠讓孩子感覺到,深深的被愛,而愛才是孩子改變自己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