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13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老師,欣欣還不會用勺子,中午您幫著喂一下...”
“老師,我閨女不愛喝水,您多幫著提醒一下!”
“老師,我家浩浩是早產兒,身體弱,您平日里多照顧一下!麻煩您了!”
開學第一天,許多家長特地找到李老師,并再三叮囑,一定要對自己家的寶貝多關照一些...
其實作為家長,為了孩子著急操心,我們都能理解。但有的時候,一些不恰當的請求不僅于孩子無益,也會讓老師感到為難。
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家園共育,我們希望家長們在與老師進行溝通時,注意以下這幾個方面。
01
體諒老師,不要求老師的額外照顧
父母們眼里只有一個孩子,而老師眼里有全班三十多個孩子。
我們一方面要求老師一碗水端平,公平對待我們的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老師額外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未免有點貪心哦~
舉個例子:六一表演集體節目,全班三十個小朋友位置有前有后,可總有家長打電話要求讓自家孩子排在前面,甚至有的家長認為自家的孩子排在后面或邊上是因為老師不喜歡ta。
這可真是太冤枉老師了!
事實上,老師對所有的孩子都一視同仁,誰排在前面誰排在后面,都是經過仔細思考的:
個子矮一點的孩子在前面、個子高的孩子在后面一點,這樣大家的表演都能被看到;動作熟練一點的寶貝排在前面,起示范作用,當后面的小朋友忘記動作時可以看看前面的小朋友...
況且,孩子們本身并不在意自己排在哪里,對他們來說,開心就足夠了,在意的反而是家長們。
02
尊重老師,不把老師當保姆
班級群里,每天都有人呼叫老師:
“老師多給孩子喝點水。”
“老師,我家孩子水杯丟了,你給找找。”
“老師,萌萌的油畫棒忘帶了,先給她借借用吧!”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老師既要忙著照顧孩子,又要忙著組織教學活動,有時來不及回復信息還要被家長埋怨工作不上心,真是有苦難言。
其實,孩子在慢慢長大,慢慢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知道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覺,冷了要穿衣,遇到困難了要請老師幫助。
老師是孩子的引導者,不是保姆,我們還是要嘗試著去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成長。
03
信任老師,正確對待老師的“投訴”
面對老師的“投訴式反饋”,有的家長表示很生氣。
“老師說我家孩子挑食?怎么可能啊!”
“老師,我家明明可乖啦,不可能打人的,這是不是有什么誤會啊!”
“老師為什么總說我家孩子,她是不是不喜歡我家孩子?”
幼師這個職業是有點自帶“招黑”的職業:有問題不說明吧,會讓人覺得對孩子不用心;說的太明確呢,又可能讓家長覺得不舒服。
其實我認為,老師肯主動找我們交流,說明老師把我們的孩子放在心上,期望我們可以配合學校,改掉孩子不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要信任老師,配合老師的教育,而不是對老師的“投訴”心懷質疑和抱怨。
更何況,如果連老師都不值得信任,我們還可以信任誰?
04
爭議之事不入“群”
每個父母或多或少都加了幾個班級QQ、微信群,方便老師通知事項和家長們平日里進行交流。
可有的時候,一不小心,班級交流群變“討伐群”,讓老師倍感無奈。
前些日子里,小班家長微信群里,一張浩宇受傷的照片引起了軒然大波。
浩宇媽媽認為孩子在園摔倒受傷是因為老師沒有照顧好孩子,應該負主要責任;另有家長為老師叫屈,認為老師照顧那么多孩子,難免有照顧不周的地方,浩宇媽媽不應該這樣咄咄逼人...
最后兩方陣營在群里爭論不休,讓老師有種下不來臺的感覺,很是尷尬。
班級群是大家交流溝通的橋梁,并不是解決矛盾評理的地方。說話交流方式不對,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讓彼此感到尷尬,所以爭議之事不入“群”。
05
主動配合老師,支持老師的工作
???????
幼兒園經常會舉辦一些親子活動或者布置一些親子作業,時不時讓孩子帶點小物品,例如牙膏包裝盒、飲料瓶,紙箱......對于這種情況,許多家長表示不能理解:
幼兒園不就是看孩子的地方嗎?
為什么還要弄這么多奇奇怪怪的活動?
我們做家長的平時那么忙,哪有這個閑工夫,這不是存心為難人嗎!
其實我覺得,老師組織親子活動、布置親子作業的初衷是為了拉近我們親子之間的關系,讓我們能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并不是我們以為的“為難家長”。
況且,取之于孩子,用于孩子,老師讓我們帶的物品最后不都用在孩子身上了嗎?
最好的教育來源于生活,我們身邊的生活物品是孩子學習的寶貴材料。
對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家園雙方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彼此支持,才能將教育孩子這件事情做到最好。
因此,希望家長們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之下,盡力去配合老師們的工作。畢竟,配合老師的工作,也是在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