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26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等內容引發一片叫好聲。但是也有家長好奇,幼兒園到底要給孩子教什么,難道孩子在學前階段就只是玩,真的不用學認字,學寫字,學數數嗎?
克服幼兒園“小學化”的提法對我們并不陌生,那么什么才是適合孩子當前年齡段的學習內容呢?
01
“幼兒園不能教,是不是我在家里也不該教?”
在《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強調對于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對于幼兒園布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的,要堅決予以糾正。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范。
其實,對于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教育部已多次糾正:
2011年,教育部發布《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明確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幼兒園不得以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為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
2012年,教育部出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園要防止和克服“小學化”傾向。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加強科學保教,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
2018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兩會上提出,要綜合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是游戲模式。
看到教育部發文禁止幼兒園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很多家長覺得有些懵圈:
“幼兒園不能教,是不是我在家里也不該教?”
“識字、計算都是小學化?那爺爺給寶寶做了那么多識字卡,是不是也要糾正一下?”
“我給娃兒報了英語培訓班呀,那是不是也‘拔苗助長’了?”
“這些都不能教?那我該給4歲的娃娃教些啥子呢?”
02
到底什么是“小學化”呢?
01 教學內容小學化
偏重智力教育、強化拼音、寫字、算術、英語等能力的培養。
02 教學形式小學化
以單調的集體授課為主要形式,偏重知識灌輸,忽視孩子自主探索。
03 教學布置小學化
教室布置成小學課堂,以課堂教學環境取代游戲化場景。
04 評價維度小學化
把孩子學會多少知識,認識多少漢字和單詞,作為評價指標。
05 生活方式小學化
時間全被學習占領,補習班、考試、比賽,自由支配的時間少之又少。
看到第5條,家長們是不是在默默地數孩子上了哪些培訓班、補習班呢?
不知您是否想過幼兒園小學化可能會帶來以下這些危害?
違背教育和孩子成長規律
打破教育循序漸進的原則
影響孩子全面發展
造成孩子厭學情緒
引起家長盲目競爭
讓孩子失去幸福感
03
那到底該教幼兒什么內容? 教到什么程度?
???????
其實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出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該《指南》從2006年就開始制定,專家組分析比較了13個國家早期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相關內容,用幾年時間廣泛征求幼兒園園長、教師和家長的意見,在全國東中西部抽取3600名幼兒及其家長作為測查對象,并在發布前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對于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來說,這簡直是一個“寶典”。
書中就曾寫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動,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問題一
3—6歲的孩子,語言水平要達到什么程度?
01 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談的機會
如:經常和幼兒一起談論他感興趣的話題,或一起看圖書、講故事。
02 引導幼兒學會認真傾聽
如:成人要耐心傾聽別人(包括幼兒)的講話,等別人講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幼兒交談時,要用幼兒能聽得懂的語言。對幼兒提要求和布置任務時要求他注意聽,鼓勵他主動提問。
03 對幼兒講話時,注意結合情境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于幼兒理解
如:說話時注意語氣、語調,讓幼兒感受語氣、語調的作用。如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較堅定的語氣表示不同意;講故事時,盡量把故事人物高興、悲傷的心情用不同的語氣、語調表現出來。根據幼兒的理解水平有意識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句子。
問題二
家里買了一堆繪本,故事書,我該怎么帶孩子閱讀呢?
01 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
如:提供一定數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富有童趣的圖畫書。提供相對安靜的地方,盡量減少干擾,保證幼兒自主閱讀。
02 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
如:經常抽時間與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提供童謠、故事和詩歌等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幼兒自主選擇和閱讀。當幼兒遇到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時,和他一起查閱圖書資料,讓他感受圖書的作用,體會通過閱讀獲取信息的樂趣。
03 引導幼兒體會標識、文字符號的用途
如:向幼兒介紹醫院、公用電話等生活中的常見標識,讓他知道標識可以代表具體事物。 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幼兒體會文字的用途。如買來新玩具時,把說明書上的文字念給幼兒聽,了解玩具的玩法。
問題三
3—6歲的孩子該不該學寫字?
劃重點:5—6歲能寫自己名字就好了!
01 讓幼兒在寫寫畫畫的過程中體驗文字符號的功能,培養書寫興趣
如:準備供幼兒隨時取放的紙、筆等材料,也可利用沙地、樹枝等自然材料,滿足幼兒自由涂畫的需要。鼓勵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故事畫下來并講給別人聽,讓幼兒體會寫寫畫畫的方式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把幼兒講過的事情用文字記錄下來,并念給他聽,使幼兒知道說的話可以用文字記錄下來,從中體會文字的用途。
02 在繪畫和游戲中做必要的書寫準備
如:通過把虛線畫出的圖形輪廓連成實線等游戲,促進手眼協調,同時幫助幼兒學習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運筆技能。鼓勵幼兒學習書寫自己的名字。提醒幼兒寫畫時保持正確姿勢。
問題四
3—6歲要不要背乘法表,要不要學心珠算?
劃重點:5—6歲會10以內加減運算就好啦,也就說玩轉10個手指就可以。
01 引導幼兒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
如:感知常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細等量的特征,學習使用相應的詞匯描述這些特征。結合具體事物讓幼兒通過多次比較逐漸理解“量”是相對的。如小亮比小明高,但比小強矮。收拾物品時,根據情況,鼓勵幼兒按照物體量的特征分類整理。如整理圖書時按照大小擺放。
02 結合日常生活,指導幼兒學習通過對應或數數的方式比較物體的多少
如:鼓勵幼兒在一對一配對的過程中發現兩組物體的多少。如,在給桌子上的每個碗配上勺子時,發現碗和勺多少的不同。鼓勵幼兒通過數數比較兩樣東西的多少。如數一數有多少個蘋果,多少個梨,判斷蘋果和梨哪個多,哪個少。
03 利用生活和游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
如:結合生活需要,和幼兒一起手口一致點數物體,得出物體的總數。通過點數的方式讓幼兒體會物體的數量不會因排列形式、空間位置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如鼓勵幼兒將一定數量的扣子以不同的形式擺放,體會扣子的數量是不變的。結合日常生活,為幼兒提供“按數取物”的機會,如游戲時,請幼兒按要求拿出幾個球。
04 通過實物操作引導幼兒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并用“加”或“減”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如:游戲中遇到讓4個小動物住進兩間房子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將5塊餅干分給兩個小朋友問題時,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法。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家里來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個杯子,還需要幾個杯子等。購少量物品時,有意識地鼓勵幼兒參與計算和付款的過程等。
看了這些,家長們是不是更加心里有數了呢?
其實要遏制幼兒園小學化,追本溯源,最需家長淡化心態,尊重孩童成長規律。
網友提問:我是一位幼兒家長,幼兒園總是教孩子寫字、算術,我看很多內容都是以后小學要學的,而幼兒園認為這樣做可以讓孩子上小學后跟得上,我很困惑,幼兒園到底應該教孩子什么?
專家解答:幼兒園在教給孩子什么?孩子在幼兒園應該學到什么?這確實是每一位幼兒家長都關心的問題。您不但關注到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內容,還反思了這樣的學習內容是否適合孩子,這說明您不僅關愛自己的孩子,而且對幼兒園教育有著自己的理解與思考。
正如您所說,現在我國有很多幼兒園在教孩子拼音、識字、寫字、算術、英語以及各種才藝特長,而這些教育內容本應該是在小學階段才學習的。幼兒園教育存在著嚴重的小學化傾向,并且這種現象有日益嚴重之勢,已經損害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園小學化傾向亟需糾正。
那么,幼兒園到底應該教孩子什么呢?概括來說,幼兒園應該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身心健康、習慣養成和智力發展。
幼兒園首先應該教給孩子有助于自己健康成長的各種習慣和方法。
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他們的一生奠定基礎,也是他們其他各方面發展的前提。對于幼兒來說,怎樣吃飽喝好睡足,怎樣運動鍛煉身體,怎樣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怎樣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睡眠、運動習慣,都需要幼兒教育給予他們良好地引導和養成。
幼兒園還應該教會孩子怎樣和外界交往、相處。這個外界當然包括外界的人、事、物。對于孩子來說,怎樣看待和回饋爸爸媽媽的愛,怎樣和自己的小伙伴建立和維系友誼,怎樣和老師溝通交流,怎樣看待自己身邊的事情,怎樣和大自然以及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相處都應該是他們在幼兒園里面學習的內容。
當然,幼兒園還應該在學習習慣、學習品質以及學習技能方面為孩子今后的學習做好準備。注意力的集中,堅持性的鍛煉,任務意識的加強,喜歡學習的心態,探索好奇的興趣都是需要在幼兒園加以培養的。到了幼兒園大班階段,還可以通過一些活動鍛煉孩子的前書寫能力、前閱讀能力等,為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的生活和學習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