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2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01
爆發
前段時間我給媽媽訂了來德國的機票,心里憧憬著等媽媽來了以后全家一起出去旅行。
“你計劃一下旅行路線吧,酒店機票也要開始訂了。” 我對老公說。
“為什么是我?你怎么不自己訂?” 老公有點生氣地說。
“因為你對德國和歐洲很熟啊,你也很擅長計劃旅行路線!以前我們出去度假不都是你安排的嗎?你只要一下就搞定了,而我要研究好幾天。” 我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為什么你就覺得這是我的事?你知道嗎,跟你一起出去旅行我覺得很累,你什么都不想,總是依靠我,總是問我明天玩什么,吃什么。你連點什么菜都要問我,我還要擔心萬一我幫你點的你不喜歡。”
老公突然像泄洪一樣抱怨我的不是。
“因為你是德國人啊,歐洲的菜單我很多都看不懂,根本不知道是些什么口味,所以才要你幫我點,你清楚我的口味。再說了,你是老公,出去旅行你負責做攻略怎么不行?!什么叫我什么都不想,我都在想怎么照顧好孩子啊!”
我開啟了防御模式。
“不止是這,你平時動不動就叫我給你幫忙,你的手機和鑰匙在家里找不到了,你張口就是‘老公,我的手機呢?我的鑰匙放哪里了?’;
你的電腦出問題,你馬上沖著我抱怨。你有什么問題,第一反應總是問我,你為什么不自己去Google找解決辦法?很多問題你問我我也得Google啊!你的手機和鑰匙不見了你為什么不自己找,總想要我幫忙找?”
聽了老公一連串發問,我一時不知如何反駁,感覺他說得不無道理啊!
我知道自己很依賴他,但他以前從來沒抱怨過。
我一直覺得他是個很會照顧人的好老公呢,怎么突然變臉了......
他接著抱怨:“你知道我為什么覺得累嗎?因為我在家要照顧兩個孩子,悠悠是一個,你也算一個。你把我當成你媽了,總想被照顧。你能不能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老找我幫忙?你想一想,我有經常找你幫忙嗎?”
我一時半會確實想不起來老公要我幫他做過什么事,他的事基本都是他自己搞定,我很少過問......
02
醒悟
有一次接悠悠放學去上舞蹈課之前,我因為忙于寫文章,出門之前忘記給她帶面包了,娃只好餓著肚子跳了一個小時舞。
再以后每個星期二早晨,悠悠都會主動提醒我:“媽媽,你今天來接我的時候一定要給我帶面包啊。” 聽得我哭笑不得。
還有一次幼兒園的玩具日,我忘記給悠悠帶玩具了,她一看別人都有玩具,就她沒有,馬上哭得傷心欲絕,要我回去拿玩具。
幸好她的好朋友帶了兩個玩具分享給她一個,才省得我再跑一趟。
那以后,悠悠時不時就會提醒我:“媽媽,今天是星期五嗎?星期五是玩具日。”
娃知道我靠不住,只有自己記了。
我以前一直以“健忘”自居,還給自己找了個“一孕傻三年”的理由,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出在哪里。
我把這事告訴了老公,意在夸獎悠悠的獨立和自理能力。
老公回:“You should be ashamed of yourself. 你應該為自己感到羞恥。”
我連忙說:“我知道,都是因為我太健忘,逼得悠悠不得不自己記事,她知道指望不了媽媽。”
“你知道你為什么健忘嗎?工作上的事情你記得很清楚,但是生活中你就那么健忘,那是因為你以前從來沒為這些事操心過。你出門,你媽媽會幫你把要帶的東西準備好。
你從小到大根本沒有機會去想這些事,都是你媽媽替你想、替你做了。這讓你到現在也沒有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
博士老公拿出他社會學研究的專業精神來分析我了。
我想起以前在家,我一說某某東西忘帶了,媽媽就把責任往她自己身上攬:“都怪我,是我沒有提醒你。你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了,哪還有時間記這些小事。”
我一說某某東西找不到了,媽媽馬上就會幫我找。
去年回國第一天,我就把手機掉在出租車上了。就在我悔恨不已的時候,媽媽在一旁安慰道:“怪我,是我忘記提醒你把手機放好。”
不得不承認是媽媽這種攬責行為,導致我養成了把生活瑣事都推給她的習慣,在生活上心安理得地依賴媽媽。
我突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我告訴老公,從小到大我的父母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衣食起居上我不用操任何心;
父母對我的要求就是一心一意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千萬不要分心和浪費時間在其他事情上。
他們替我包辦了生活中所有的事情。
我一說口渴,媽媽馬上就會把水送到我桌前;
我討厭吃蘋果,媽媽就把蘋果切成一片一片的放在盤子里,插上牙簽端到我桌前;
連吃完飯收拾碗筷他們都不要我做:“你趕快去看書寫作業,這些我們來做就行了。”
我很清楚我的父母這么細心照料我,時時為我著想和滿足我的需求,幫我分擔一切與學習無關的外部事情,是因為他們愛我,希望我能有個好前途。
從小到大我都是別人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學習上我很自覺,富有鉆研精神,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從不用父母擔心。
我感謝父母的支持讓我考上了好大學。
工作中我專注認真負責,也要感謝父母讓我養成了專注做好一件事的習慣和毅力。
然而!生活上我卻養成了依賴別人的習慣,以前是依賴父母,現在是依賴老公。
因為潛意識中我總覺得那些事是不需要我自己做的,是可以指望家人的,我的精力都應該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03
反省
我嘗試過跟父母溝通這件事,告訴他們我不會再像他們無微不至地照顧我那般去對待悠悠。
一方面,正如前面寫的因為我很“健忘”,行動上根本做不到像我媽媽那樣事事為孩子考慮周到。
可是恰恰由于我無意識的“健忘”,反而造就了悠悠的細心和獨立。
出門前,她經常會提醒我別忘了帶太陽帽、太陽鏡、防滑襪、水杯等等(捂臉)...不到四歲的她已經可以做到為自己的事負責,而不是事事指望我了。
這與我小時候是完全相反的,因此我一直提倡做個“懶媽媽”。
另一方面,我不希望孩子重蹈我的覆轍,所以生活中她自己能做的事情,我會有意識地盡量讓她自己做,而不是什么都往我身上攬。
當她提醒我玩具日時,我抓住時機用贊許的口吻說:“你做得很棒啊!你會自己記得玩具日了,以后都要這樣自己記哦,這本來就是你的事,不能依賴媽媽幫你記。如果你忘記了,那也是你的責任,不能怪媽媽。”
其實德國人都是這么做的。
他們從小就讓孩子自己打包出門要帶的東西;
上了小學后,不管是遲到(孩子自己導致的)還是未完成作業,都由孩子自己承擔后果,老師不會怪到家長頭上來,孩子與父母的責任界限分明。
可我將這些做法告訴父母后,得到的反饋卻是:德國人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們竟然連自己的孩子都不幫!
父母的反應讓我感慨萬千,因為我不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話了。
每當說起國外父母如何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如何與孩子有界限地相處時,就會有人評論“外國人沒有中國人愛孩子,我們中國父母是全世界最愛孩子的。”
怎么可能?!可憐天下父母心,任何國家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大家愛的方式不同罷了。
中國式的愛,尤其是上一代人,是事無巨細地替孩子考慮,替孩子包辦;
把孩子的所有事都當成自己的事,甚至為了保護和安慰孩子,把孩子本該承擔的責任都替孩子承擔了,永遠都把孩子當孩子看。
德國式的愛,是希望孩子能成長為獨立的人,所以他們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操心,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懂得為自己的行為和所造成的后果負責。
三十幾歲沒有房子娶不上媳婦,不怪自己,反而怪父母買不起房子——這難道不是愛惹的貨?
這種事情在德國絕對不可能發生。
成年人出現這樣的行為,做父母的應該好好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04
改變
意識到自己成長中的問題后,我逐漸克服自己的思維慣性,希望給悠悠做個好榜樣。
有次和悠悠在家門口的草坪上玩飛盤,飛盤一不小心落在樹上了,我當時第一反應是打電話叫老公來幫忙,他長得高嘛。
前二十年養成的思維慣性,還是會經常無意識地流露出來。
還好理性戰勝了慣性,我轉念一想:“不行啊,我不能一有事就找老公幫忙,這不是給孩子樹立壞榜樣嗎?這怎么培養她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我應該自己想辦法,身體力行地向悠悠做好示范!”
于是,我告訴悠悠我們要一起想辦法把飛盤摘下來。
我打開她的背包,里面正好有條手絹,我靈機一動,提議道:“悠悠,我們把兩根樹枝綁在一起就可以夠到飛盤了,我們一起找找長度和粗細合適的樹枝吧。”
???????
悠悠被調動起了興致,在樹叢里找來好幾根樹枝,我將它們打結,發現第一根樹枝太細太軟了,根本撼動不了掛在樹上的飛盤。
我們又試了另一根更粗的樹枝,最后成功將飛盤摘下來!悠悠高興得拍手稱道。
以前和老公多次提過讓他幫我把我的電腦和打印機做個WIFI無線連接,他一直沒時間弄。
后來我決定不再依賴他,自己Google找到了辦法,雖然花的時間長了點。
當老公看到打印機正在打印,而我的電腦并沒有與打印機連接時,他欣慰地感嘆:“你竟然沒等我幫忙,自己想辦法解決了!不錯啊,再接再厲,以后也要多這樣!”
哎,我怎么感覺老公像是我老師呢...他教會了我父母沒有教給我的東西。
05
接納
親愛的爸爸媽媽,希望你們看到這篇文章不要傷心,我沒有責怪你們的意思。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你們的教育方式受到了你們所屬時代的局限,那個年代哪有像現在這么多先進育兒知識可以學習。
但于我而言,我現在有機會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并且從原生家庭中找到了根源,我必須正視它,并且從自身做出改變,避免再在悠悠身上重演。
經常有看了我文章的讀者跟我傾訴他們的父母曾經做得多么不對,導致現在的他們多么不快樂。我真的很想抱抱你們!
不如從自己的成長經歷中反思那些錯誤的教育方式,從改變自己做起,讓變化在我們這一代父母身上發生,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更幸福。
如何當父母是需要不斷學習的,感謝孩子促使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