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11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孩子這種行為,一直被大部分父母誤解。
新生弟弟從醫院回到家,3歲的哥哥“嘻嘻哈哈”地把玩具舉到弟弟面前,嚷嚷說“玩具給弟弟玩”,冷不防就把玩具砸在了弟弟的眼睛上。小嬰兒“哇哇”大哭,大人們大驚失色,呵斥哥哥走開,爸爸看到小兒子的眼睛一下子發紅,憤怒得往大兒子的手掌上狠狠地打了幾下。小寶寶在哭,大孩子也在哭,產后媽媽剛回家第一天就糟心。
小孩戳到寶寶的眼睛,不一定是故意的,有可能是不小心。因為4,5歲前的孩子,常常有無意的行為粗魯、打人沒輕沒重的情況。
?下面3個情形,家有小小孩的父母一定不會陌生
1、“摸摸臉蛋”,變成了“抓臉”
2歲的小肥跟媽媽外出玩耍,看到一位長得很可愛的小男嬰,媽媽摸摸小男嬰的臉蛋,由衷地稱贊“好漂亮的小家伙”。小肥也想摸摸可愛的小弟弟,媽媽說:“哥哥也摸摸小弟弟吧!”小肥笑瞇瞇地把手伸向小弟弟粉嘟嘟的小臉,可憐的寶寶發出咆哮的哭喊。因為摸摸臉蛋,變成了抓臉!小肥的小手在碰觸小弟弟的臉頰時,狠狠地抓了一下,粉嘟嘟的小臉立即浮現了幾道淺淺的血痕。
“你怎么抓人臉啊?你為什么抓小弟弟?”媽媽很生氣兒子的粗魯行為,而小肥卻露出吃驚的表情。
2、“擁抱”,變成了“勒脖子”
“爸爸,我也想抱抱妹妹”,鄰居的小男孩懇求爸爸。4歲的小男孩趁家長沒注意,伸出雙手夾住了自己8個月大的妹妹的脖子就往上吊。小妹妹蹬腿哭鬧反抗,才引起家人的注意而及時被阻止。
“你為什么這樣勒妹妹的脖子?”爸爸氣急敗壞地訓斥。小男孩無辜地說:“我在抱妹妹呀!”
“你是故意的!”爸爸沒好氣地責罵。
小男孩無言以對。
3、分享玩具,卻打頭
“把你的玩具釣魚竿給小朋友玩吧!”媽媽在一旁鼓勵自己的女兒分享玩具。
小女孩點點頭,舉著玩具到小朋友面前,抬起玩具就打在對方額頭上。“你怎么打人呢?不想分享就跟媽媽說呀!”媽媽很氣惱,覺得孩子很小氣,不想分享卻通過打人的方式反抗。
小女孩怔住了,呆呆地看著媽媽。
?為什么小小孩子常常行為粗魯、沒輕沒重地打人呢?兩個原因
4,5歲前的孩子,有些打人的行為其實不是故意的,而是因為年幼孩子的大腦和肢體發育的問題,導致不小心的行為發生。當然并不排除有些孩子是故意泄憤或者模仿他人導致的打人行為。
1、精細動作未發育完善
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勞拉•E•伯克說,孩子們的手部精細動作的發育,經歷從“滿手抓握”到“拇指與四指對握”再到“食指與拇指對捏”的過程。
孩子們需要到5,6歲的年齡,才能做出用刀切軟食物和系鞋帶等標準精細動作,精細動作發育初步接近成熟。所以5,6歲前的孩子,基本是粗大動作行為的結果,比如拿玩具是“橫著來”,由手臂手肘運作,手指上缺乏靈活性,所以孩子的行為表現,常常讓大人看起來感覺“粗魯”,傷及旁人時有發生。當一個孩子的精細動作發育完善,他就能拿著玩具靈活轉動五指。
很明顯地,一個精細動作未發育完善的孩子,與一個精細動作發育完善的孩子,當他們扛著一根長長的竹子過門檻,你就能看到巨大的區別,精細動作未發育完善的小孩會橫著扛,被狹窄的門框攔住了只會干著急;而一個精細動作發育完善的孩子,他會運用手指力量,把竹子換一個方位,斜豎起來過門框。你也不難看到,小寶寶看到地上一粒米,他會五指一起抓卻抓不到,而大孩子會用拇指和食指把米粒捏起來。
除了靈活性,精細動作未發育完善的孩子在力度的控制上也把握不準確,
所以“摸摸臉”便變成了“狠狠抓”。
2、“因果概念”不成熟
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杰說,年幼的孩子常常對因果關系沒有概念。到孩子7歲后,負責長期記憶的海馬體成熟,能夠對信息進行儲存和關連,才有了稚嫩的因果概念。想想不難理解,因為“智慧來自經歷”,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多了,相似的因果關系常常重復,孩子們便懂得了簡單的“因果關系”。
好比一位小寶寶,當她第一次拿蠟筆往墻上涂抹被媽媽責罵時,會表現出困惑和不安,隨著被媽媽責罵多了,她便慢慢知道一個事實:媽媽不喜歡我在墻上涂鴉。倘若孩子的媽媽不反對寶寶在墻上涂鴉,而是放任甚至鼓勵,那么寶寶慢慢地也得到一個相反的“因果概念”:媽媽喜歡我在墻上涂鴉。
孩子沒輕沒重地打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他們一開始不知道拿玩具砸到別人頭上會帶來什么后果;也不知道手抓別人臉上會導致別人疼痛哭泣……所以,生活經歷不足,導致幼年孩子的“因果概念”不成熟。
?面對孩子沒輕沒重地打人,父母如何應對?
1、不要盲目批評
正如幼兒說在上面提及的,孩子有時打人是因為精細動作未發育完善和“因果概念”不成熟導致,所以父母便要第一時間分辨孩子是發育不成熟的原因,還是因為孩子故意泄憤而打人或不良模仿導致。不要第一時間就批評孩子:“你這個粗魯的家伙”、“小惡魔”、“你怎么老喜歡打人”、“你是個壞孩子”……這種批評不利于孩子積極心理的成長,也不能幫助孩子一下子不打人。
在排除了孩子的故意動機外,父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理解孩子的行為,及時阻止,并且給予正確的行為示范。比如分享玩具時,應該把玩具放到對方手上,而不是砸到對方頭上;又比如跟小朋友示好時,可以牽牽對方小手,而不是把對方勒到氣絕。
溫馨提示:
如果不想孩子鬧人際矛盾,最好避免可能會帶來嚴重傷害的情況,比如小小孩之間玩耍要避免小棍子、玩具劍等尖銳的硬物、又比如小小孩跟小嬰兒接觸時,需要家長在一旁照看。
2、陪伴發展精細動作
0-3歲尤其是嬰幼兒精細動作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3歲后會進一步完善。所以學齡前后的孩子,都應該多參與發展精細動作的游戲或手工。
???????
常見的有:捏黏土、堆疊積木、折紙,翻花繩、手指編織、串珠子等兒童小游戲;日常生活中,還有使用筷子、扭紐扣、撿豆子、穿針洞……這些都是不錯的發展精細動作的活兒。爸媽們可以陪同孩子一起玩一起做,多多鼓勵。還能順便提高孩子們的專注力。
每一位小小孩的成長,就像習慣右手寫字的人突然用左手寫字,動作笨拙而稚嫩,需要父母給予耐心和愛心。所以,爸媽們,給孩子的成長一些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