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2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01
最早的這種體會可以追溯到我小學3年級時候的一次轉學。
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我們當地的小學校當時是有兩種教材的,我轉去的小學跟我之前的小學教的東西太多不一樣,而且也比我之前學的內容要深。
記得剛到那所學校的時候上數學課,老師特別喜歡提問學生,讓學生說解題思路。
而我根本就沒見過這種題型,更加不會解,只好在大家解題的時候,拿著筆在本子上抄題目,假裝在寫。
遇到被提問到的時候,如果前面有同學回答過了,我就小聲跟老師說我想的跟他想的一樣。
類似于“俺也一樣。”
如果前面沒有同學回答過,我就低著頭支支吾吾的站在那里。
語文老師經常會聽寫之前學過的生字,說不會寫的可以空著。
如果老師聽寫了一頁紙那么多,我空缺的部分就差不多有小半頁。
一下子從一個語文尖子生,變成了一個錯字連篇的差等生,交上去的時候,都不好意思寫上自己的名字。
這些事情現在看起來再正常不過,但是對于當年只有10歲的我來說,是特別丟臉和嚴重的。
我的自尊心很強,喜歡做“聰明的,被表揚”的學生。
但是在這里,我不再被表揚了,甚至無法做一個中等生。
從前那種自信的,興致勃勃去上學的勁頭一下子就沒有了,
不想被提問,不想參加考試,想追上大家的進度都有點疲于奔命,覺得自己很糟糕。
也許是在那個時候,我意識到學會很多知識這件事真的很重要。
我不愿意每次都像一個傻瓜一樣看同學們解題,回答解題思路,自己在低頭裝樣子;
我不愿意交上面錯字和空缺的聽寫作業;
我想懂的跟我的同學們一樣多……
從前的學校是沒什么課業壓力,也輕松,但后來真的不想要什么輕松,也很想優秀。
02
現在很多機會可以接觸到孩子們的父母,也有父母會問要不要讓孩子上特長班,要不要讓孩子上幼小銜接,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
我都會給出一個從我自己角度出發的建議:
“要是家里有條件,而且孩子也不抵觸,參加一下挺好的。”
也有父母聽到會猶疑,
“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無憂無慮的童年不好嗎?”
“數學語文早晚學校都會教的,我也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名,多少分,差不多就行”
“小學沒什么關系,就是玩,他初高中好好學就夠了”……
我不否認這種說法有道理,沒有什么事情是比孩子健康成長更重要。
但是,什么都不學,無憂無慮玩到小學、初中之后,孩子真的就能快樂嗎?
以為自己的經驗和我所見過的孩子們的表現來看,不是這樣。
那種什么都比不上同齡人,每天被老師重點“輔導”,被同學說差生的感覺,絕對沒有成績優秀,知識面寬,有一些特長,能在同齡人中做意見領袖的感覺好。
這不是我們父母給不給孩子壓力的問題,也影響到孩子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的熱情。
相信我,沒有一個孩子愿意比同齡人差,沒有一個孩子愿意在考試中成績落后。
父母這個時候給孩子一些學業、技能上的支持和幫助,會比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更能讓孩子感受到快樂。
03
我認識一個朋友,她女兒在學鋼琴,沒學太長時間就不想學了,怎么勸說都不聽。
后來才從老師那兒打聽到,女兒年齡比其他小朋友要小一點,學的也晚一些,所以進步上趕不上其他同學,估計可能是有點灰心。
朋友回家就跟女兒商量,再學一個月,如果還是不想學就可以不用學了,說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女兒終于點頭同意。
之后她就開始著手增加女兒信心的工作,先是讓女兒給她跟老公當小老師,讓女兒把學過的東西反復鞏固。
再就是跟女兒比賽完成老師的作業,比賽當然是多數時候都讓女兒贏。
不過作弊的時候也不多,因為她音樂細胞真的不怎么樣,
也會為了公平起見,主動給自己增加一些難度。
還跟老師做了溝通,會在女兒有進步的時候,進行公開的表揚。
也就幾堂課的時間,女兒上課的積極性就起來了,也愿意繼續堅持學下去。
雖然學琴的苦不是這么簡單能度過的,肯定以后還會有很多困難的時期,但至少眼下孩子是有勇氣面對的。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話不假,沒有嘗試過,沒有失敗過,沒有堅持過,哪里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呢?
但換個角度看,如果只有失敗,也是不能成功的,特別是教育孩子的這件事情上。
孩子們在幼兒園和小學這個年齡階段,最愛表現,最想得到關注,也最在乎老師和同齡孩子對自己的評價,所以教育中,也最忌諱讓孩子經常性的有挫敗感。
只有讓孩子去自己付出努力和汗水,通過自己實力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孩子才會有勇氣一直去追求成功。
單純的想通過避免競爭、避免比賽、避免考試這些保護措施,來保護孩子的幼小心靈,也許短暫時間內有效,但孩子終歸還是要面對的。
到那時,她還是會受傷,會逃避,會后悔自己當初,自己父母當初,為什么沒有推自己一把。
04
很多孩子們天性是活潑的,好學的,聰敏的。
但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卻很可能因為一時間的錯覺,而誤以為孩子想要的是毫無壓力的放松,是不承擔任何責任的任性,是沒有任何約束的自由,而一直沒有給他足夠的機會讓他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很認同羅蘭的一句話:
“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
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
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
孩子想從父母那里得到什么?
當然有愛、有耐心、有尊重,也許還有巧克力、有棒棒糖。???????
但是多數孩子們長大后,都會后悔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足夠堅定的支持。
他們不想懶惰的,一事無成的度過自己學習的黃金年齡。
他會想成為更強的人,想讓自己的天賦被發現,被培養,想去過更好的,更有選擇權的生活。
也許現在孩子們還沒有強烈的認識到這一點,因為他們還太小,還是未成年人,還不夠有能力解決自己想和做之間的矛盾。
但父母作為孩子的養育著,有能力也有責任幫助他們變得更有知識,更見識,更有禮貌也更加優秀。
當他有一天自信的站在同伴面前,對自己的生活露出滿意的微笑,他會非常感激這一路上,你給過他的那些溫柔而堅定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