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6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不少家長說:“孩子在幼兒園各方面表現都不錯,但回家后就另一樣了。”這種現象表明,家園在教育上存在著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兒園表現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爺爺奶奶的隔代教育更是讓孩子有種“小王子”“小公主”的感覺。孩子之間經常會有一些小矛盾,一個孩子跟他的玩伴鬧別扭,貌似那個孩子先打了他。而他的奶奶在不問清楚情況的條件下,就大聲告訴他:“你傻嗎?他打你,你還不還手!以后誰打你,你就往死里打!”如此教育,真是讓人覺得悲哀。
孩子的教育者除了老師,最初的就是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單單靠老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可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或者爺爺奶奶太溺愛孩子,或者壓根兒不理解不配合老師的工作,這讓老師感到無奈。父母和老師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孩子。但是如上述情況,家長錯誤的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對孩子的發展而言,百害無一利。
如何應對?
首先,家長要步調一致。在我國,長輩們都溺愛孩子,常常會為孩子“護短”,加上家長之間教育方式往往不統一,就造成了對孩子教育的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會給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壞習慣造成“防空洞”,使之有機可乘,因此,家庭中各成員要經常在一起商量有關對孩子的教育內容、要求和方式方法。此外,家長還應經常與老師聯系。保持家庭教育的連續性、統一性。
其次,教育孩子要“愛”與“嚴”相結合。兒童心理學指出:孩子非常需要別人的愛。但是無原則,過分的寵愛,只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散漫等毛病。嚴格要求也是愛的一種表現,俗話說得好,“玉不琢,不成器”。但是這種嚴格要求既要合情合理,又要耐心細致、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如急于求成,其結果不是把孩子變成唯唯諾諾的無能之輩,就是把孩子變成十足的兩面派。
表揚與批評相結合是教育孩子的一種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讓孩子了解自己行為的后果及成人對他的評價,表揚與批評都應使用,一般表揚的效果要比批評的效果好,尤其是對于內向的孩子和年齡偏小的孩子,更應以表揚為主。當然,對孩子的表揚、批評要掌握分寸,過分頻繁、不恰當地表揚與批評,效果則適得其反。家長要“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成員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在家要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處處給孩子做榜樣,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要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家長就可以說話不算數、或只要求孩子自己做不到。
最后,家長可與教師多溝通并相互配合,淡化孩子的“兩面性”行為。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家長與教師要及時互通信息,對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與肯定。孩子在家和學校的行為表現應有較高的一致性,尤其是一些積極品質方面,如樂觀、友善、盡責、善于交往、敢于表達、獨立性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