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12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通過平常的游戲,讓孩子遵守一些禁忌或規矩,讓孩子學習一些他該學習的習慣,讓他在效果上能更聽話一些,不失為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如果他老是無視你的“不”
當淘氣的寶貝直沖向大街,而你在后面喊破了嗓子“停停停”,他也毫不理會,當好奇的寶貝拿起拿案板上鋒利的尖刀,盡管你在一旁快要嚇死了地“不不不”,對他來說卻只能激起更大的“挑戰”欲望……必須承認,當“不行”用得太多了的時候,它們便無異于一堆白色噪音了!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我和孩子以及他的小伙伴一起玩兒這個游戲:隨著音樂,大家做各種事情,看書、跳舞、蹦跳等等,突然,我關掉音樂,并喊“冰棍兒”,此時不管你在做什么,都必須保持當下的狀態不能動,就像冰棍兒凍住了一樣。在他們喜歡并習慣這樣的“速凍”之后,我嘗試去掉音樂,直接喊“冰棍兒”來“速凍”他們。孩子很喜歡這樣的游戲,即便在非游戲時間,他們也愿意因為“冰棍兒”而保持不動。于是,我把“不行”“不許”這樣的詞留給那些非緊急的情形,比如果果要多吃一塊餅干或者他在玩鬧的時候抓我的頭發。而“冰棍兒”則變成了我們的安全詞--因為它能使他真正停住,而更是因為它和有趣的游戲聯系在了一起。每當我喊“冰棍兒”的時候,果果就不會再忽略我。最重要的是,這使得我能有足夠的時間去阻止他企圖觸碰的危險爆發出來。
如果他不太喜歡分享
孩子不喜歡分享真是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為“分享”或者“輪流”通常出現在他們正在擁有一樣自己很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因為自己喜歡,所以不愿意松手,因為不愿意松手,于是出現了“該×××玩兒一會兒了”的情形……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我們拿出果果爸爸那條很牛仔的腰帶,向全家宣布,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戴一會兒這個腰帶,但向別人要的時候,一定要說:“你好,我可以戴一下這個腰帶嗎?”“謝謝”這樣的話。于是,爸爸先戴著。一會兒果果就會去找他:“爸爸你好,我可以戴一下這個腰帶嗎?謝謝!”他就戴上了。過一會兒我去找果果:“寶貝你好,我可以戴一下這個腰帶嗎?謝謝!”果果很高興地把腰帶解下來給我。沒有幾分鐘,他就跑過來用同樣的話請求,我也欣然地還給他。我們還會選用屬于我的一條圍巾,或者屬于果果的一個毛絨小熊來做這樣的游戲。后來,當果果在幼兒園或者小朋友聚會的時候,當遇到“輪流”問題時,盡管他仍然不很情愿,但至少他已經能夠給出去,并且知道他喜愛的東西還能“輪流”回他的手里。
如果他好奇心太強
家里有孩子,一定要把消毒液、洗滌劑這類東西鎖在柜子里。但像鍋啊、面粉啊、調料啊這類東西,它們雖然不是因為危險而必須要鎖起來,但我仍然也不希望寶貝亂動。而且,如果所有的東西都鎖起來,那也太夸張了。孩子喜歡去發現、去“挖掘”,怎樣能夠既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又能夠不讓人頭疼、不亂糟糟,不讓我們因為孩子只是做一個孩子該做的事而抓狂喊叫……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當果果再次趁我不備沖向廚房的抽屜時,我叫住他,領著他,走到刀具的抽屜前對他說:“這個,果果不能動!”然后轉向后面搭著幾塊抹布的繩子對他說:“這個,果果可以動,可以用來擦桌子。”指著裝放碗筷的柜子告訴他不能動,指著存放一些草稿紙的整理箱告訴他可以動,告訴他爸爸媽媽的書桌抽屜不是果果的,告訴他書架上任何一本書他都可以拿。整個屋子走了一遍之后,我發現,當他再走向某個封閉的抽屜或門時,就會頓下來想一想,口中念念有詞“果果可以動”或“果果不能動”。到朋友家做客也可以用同樣的做法,事先把一些重要的禁忌--當然,一定要搭配上至少相同數目的許可--介紹給他,什么他可以動,什么他不能動。這可以為你節省很多為了把他從他不該觸碰的東西旁拉走所需要耗費的精力和時間。
如果他出手過于魯莽
朋友家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他帶著孩子去看展覽,那3歲的男孩兒頑皮地去扭一具塑像的手,結果擰掉了。那具雕像是200年前的古董,是用毯子包著、坐著專用飛機從比利時運來的……想起來,就讓人一身冷汗!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要避免這類嚴重的絕對不該發生的“事故”,我想到了我們看過的一個動畫片,那里面的仙女為一只受傷的小兔子療傷,用她的手指輕輕地點在小兔的腿上,小兔就又活蹦亂跳了。于是,我們外出到某個地方,我就會把一些需要他像仙女為小兔療傷一樣輕輕地、輕輕地、只用一個手指觸摸的東西指給他,并隨時提醒他:“這個,要用仙女的手指摸!”開始孩子還會有興趣,可需要他小心的東西太多了,他就會膩煩了--因為這樣太累!不符合他們粗魯的“風格”。這樣,他就會轉移其他的關注點,而不會再有興趣去碰那些容易被他們“摸壞”的東西了。
如果他的“童言”令你尷尬
誠實總是一件好事。可是,當果果打開叔叔送給他的禮盒后說:“我不要這個,我已經有了”的時候,場面總是讓當父母的多有尷尬。這就像孩子會毫無顧忌地說一個人“你今天的頭發真難看”或者對一個腳有病的人說“你走路怎么一歪一斜”一樣,童言無忌雖然可以原諒,卻是需要改變的。
不妨試試這個游戲——
第二天我們要去參加朋友家的圣誕聚會,我在前一天會動員家里的所有人去找一些很“破爛”的東西,作為彼此送禮物這樣一個游戲的道具。爸爸會找到一片枯樹葉,果果會找到洗碗的海綿,姥姥拿了半塊肥皂,我拿了一個空瓶子……我們坐在一起開始送禮物,但要求是,每個人都要把別人送來的禮物夸贊一番!“這塊海綿的顏色跟我衣服很配啊!謝謝你!”“這空瓶子正好可以給我當花瓶,謝謝!”同時問問孩子,是不是如果別人很欣賞他送的禮物,他就會很高興。于是,如果孩子能夠對半塊肥皂說出它的可取之處,那么他在收到別人的禮物時,就一定能夠發現它的“優點”,而不會因為不是他想要的而有失禮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