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04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讀書并不只是一種知識的吸取,也是一種享受,我無法傳達這種快樂,但這真的無法替代。我聽過有人對于電影明星的評價是‘不讀書',但讀書真的會讓人漂亮。”著名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安憶說。
“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天我也是和今天一樣,穿了一件連衣裙,連口袋都沒有,即使想藏一本書,也沒地方藏。那次是3個年紀很大的老圖書館員,戴著袖套,他們差點就要對我搜身了。可是我堅持我還了。而且,白天書在我手上,晚上是到了你們手上,書丟了,是你們不做好清點的工作,責任在你們。”王安憶說,她曾被圖書館管理員扣住,因為一本失蹤的《上海生活》雜志。
據王安憶回憶,在她年輕時,上海徐家匯藏書樓的管理比較混亂,借出去的書不及時入庫,后來連清點的手續也免了。在一段時間里,王安憶基本上隔天就去徐家匯藏書樓借閱《上海生活》雜志,這本雜志不能帶走,只能在藏書樓里面看。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圖書館管理員懷疑是她偷了《上海生活》雜志。
王安憶說,圖書館管理員們經過商量,還是放她回去了。可是,她怕下次去又被扣住,就沒敢再去了。
后來,她得到兩個消息,一個是徐家匯藏書樓托王安憶所在的單位(《兒童時代》雜志社)的一個老編輯帶話給她,讓她去談這件事。王安憶說,這樣一來,她更不敢去了。當時的她只是一個小編輯,根本不敢去面對這件事。
第二個消息,在徐家匯藏書樓實習的一個上海師范大學的學生給王安憶寫了一封信。“他說這本雜志少了以后,他擔負了很大的責任。后來他是到舊書店花了20多塊錢買了一本。他在信里問我這個損失能不能跟我平攤。我當時倒不是在乎錢,而是怕去了他們又扣我,我就沒回信。現在想來還是蠻愧疚的。”王安憶說,雖然書確實不是她偷的。 讀書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王安憶和圖書館的故事還在繼續上演。
作為一名作家,王安憶經常需要到圖書館去查資料。她說,曾經的圖書館都非常樸素,上海圖書館里面非常冷,瓷磚貼面又沒有暖氣。
有一次,王安憶在圖書館遇到一個美國人,他是上海社科院專門研究上海鄔橋的,“他很好玩,帶了個很大的一個背包,進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背包,掏出棉褲、棉襖,穿好以后拿了一個很大的茶缸倒了開水暖手。”
“這時,進來一個管理員,帶了一副眼鏡、一副袖套,也很樸素,歲數都不小了,進來以后向他很嚴厲地指責說,你把水倒掉。因為古籍部的紙很容易吸水。然后檢查我們用的抄寫工具,我的水筆不能用,給我圓珠筆。那個時候我覺得他們有一種職業精神,現在可能是條件好很多了,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王安憶說,因為在圖書館遇到這些事情,她始終覺得讀書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很莊嚴。 建議讀紙質書
對于推薦書,王安憶說:“我是拒絕的。”
她解釋說,推薦具有強迫的意思。現代人閱讀普遍變得很急躁,總是希望馬上有成效,但閱讀后未必立即有什么心得。
“讀書是一個需要付出勞動的事情。首先要識字,然后要了解,再要有大量閱讀經驗。昨天我聽到復旦大學某一個機構調查90后,我覺得很有意思。它得出的結論是,90后最看重舒服。我覺得前代人生活太艱苦了,到了90后這一代就很強調舒服。讀書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首先你要付出勞動。她建議,首先要有閱讀的習慣,然后才能找到喜歡的那本書。
“我今天在機場聽見一個母親對兒子說,你讀進去,就會發現書籍比iPad有趣得多。”王安憶說。對于現代化的網絡閱讀和傳統的紙質閱讀,她也有自己的見解。
“網絡當然非常方便,但是寫小說的人更重視生活的樂趣。比如,我寫長篇小說《天香》時,上海正好發生了日食,我要找在明代確切的發生日子,就要到古籍里去找,最后朋友建議我到傳記里找,這個過程就很有趣,像一個推理過程。”王安憶說。
她還提到自己以前常去一家叫“一切書屋”的小書店,去的次數多了,最后和書店里的人成了朋友。“在網上購書完全失去了主體的空間。另外,我不建議大家在網上看書,因為對眼睛不好。所以我建議紙質書,紙質書的裝幀、設計、版式,其實都培養了你的美學。”王安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