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0-27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環境是人生存之本,環境教育必須從幼兒抓起,幫助幼兒萌發保護環境的意識,做個環保小衛士。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終生教育,幼兒期的教育為終生發展奠定基礎,良好的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起促進作用。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迅速階段,處在長知識及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形成的最初階段,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將使人一生成長都受益匪淺。然而我們如何對幼兒進行環境行為習慣的培養呢?環保教育的內容又如何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呢?這不但需要我們教師要有較強的環保意識,更需要有較強的工作熱情,處處都做有心人,善于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尋找、捕捉發生在幼兒身邊活的教育內容,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起到一舉兩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環保教育中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途徑
1、游戲活動中的環保教育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幼兒園的重要教育手段。將綠色教育寓于游戲之中,能使幼兒在玩中受教育,從而使幼兒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在晨間游戲時,我讓幼兒利用廢舊的可樂瓶運水過獨木橋,鍛煉幼兒的臂力和平衡能力。體育游戲《青蛙捉害蟲》,通過讓幼兒在四散追逐活動中,使他們懂得青蛙是益蟲,能夠保護莊稼,我們不能捕殺它們,更不能吃它們的肉,從而養成幼兒關心動物、愛護動物的良好習慣。智力游戲下環保棋的過程中,幼兒能在相互交流中區分環保和不環保的行為,增長幼兒的環保見識。
又如:在區角活動的生活活動中,我們設計了剝瓜子、花生、開心果和松子殼等的活動,孩子們對這個活動可感興趣啦。因為這個活動不僅滿足了幼兒的食欲,還鍛煉了幼兒手部小肌肉群,同時培養了幼兒愛勞動的習慣,但更為重要的是使他們懂得了這樣的垃圾可以用來粘貼做裝飾畫。區域活動中,我們設計了一個廢舊材料加工廠,讓幼兒利用廢舊物品做手工,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讓幼兒知道有些生活垃圾可以變廢為寶,孩子們也很自然地養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了。
2、一日活動中的環保教育與行為習慣的培養
杜威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契機蘊涵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具有教育價值的平常小事,充分發揮教育的隨機性,順應幼兒的發展。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用來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如每天的一餐兩點中,在培養幼兒良好進餐的同時,結合教育活動進一步對幼兒進行節約能源的教育,不挑食,不浪費,不倒掉飯菜。在盥洗活動中,讓幼兒從小樹立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兒輕輕搬動小椅子,輕輕走路,不大聲吵鬧。對幼兒的日常行為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幫助他們強化那些對環境有利的行為,并使這些良好的行為逐漸成為幼兒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行為。另外,針對我班幼兒大聲說話的特點,我設計了一節社會活動"輕輕講、靜靜聽",讓幼兒知道大聲吵鬧的危害,養成輕聲講話和安靜聆聽的良好習慣,并知道一些保護嗓音的辦法。在計算活動中,我用"小蜻蜓捉害蟲"來教幼兒分合,并告訴幼兒蜻蜓是益蟲,我們同樣要保護它。再如,戶外活動中,我要求幼兒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不在草地里亂打亂鬧,不隨便搖晃小樹,不隨便摘花草,慢慢幫助幼兒養成不隨意破壞綠化的好習慣。
一日活動中我總是有的放矢對幼兒進行提高環保意識及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我深信這是我們二十一世紀的幼兒園教師所必須做到的。
3、自然角觀察中環保教育與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
自然角是幼兒認識自然界的一個小小的窗口,幼兒通過種植、管理自然角來觀察動植物的生長過程,進一步了解動、植物與人的關系,并使多種感官發揮作用,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及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幼兒逐步認識到我們保護動植物就是保護自己。
如:當我發現幼兒不愛護魚缸里的小魚時,就及時引導幼兒觀察魚缸里的小魚,使幼兒感到小魚是很可愛的,它們同樣也是魚媽媽的小寶貝,我們要和老師一起把小魚養好,千萬不可用手去抓。
再如:春天午餐后我帶幼兒散步來到了種植園地,菜花開了,引來了好多小蝴蝶,幼兒總是好奇地去捉蝴蝶,并把種植園地的一些菜也踩壞掉。我就及時地利用這個活教材,使幼兒幼兒知道要養成不隨意破壞綠化的好習慣。
4、節日活動中環保教育與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
節日是幼兒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兒的有利時機。在節日活動中,我們提倡重參與,重實踐,重體現,如植樹節之際,我班在園內開展制作環保書簽,給小樹苗澆水的活動。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我們大(4)班和小(4)班結對互換玩具和圖書,讓資源再利用。并在班內制作宣傳卡,宣傳環保知識,進行環保知識競賽。讓幼兒在愉快、寬松的環境里獲得知識,愉悅身心,又積累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了幼兒的環保行為習慣。節日活動還有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無煙日,中國土地日等,我們都充分利用。
二、在環保教育中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培養的方法
環保教育與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緊密聯系的。由于幼兒的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幼兒對自己行為的控制能力不強,他們的行為隨意性強,目的性差,常常不能穩定地控制自己的行為,表現出動機和行為的不一致。因此,對幼兒的日常行為要有意識地引導,幫助他們強化那些對環境有利的行為,使這些行為逐漸成為幼兒自然而然的行為,使幼兒逐步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比較自覺地注意保護環境。
經過實踐,我們總結了幾種在環保教育中對幼兒進行行為習慣培養的幾種方法:
1、通過故事講解,引導幼兒把認識轉化為自身行為
童話故事《大樹和小鳥》對幼兒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使幼兒萌生愛護樹木的愿望。故事《小袋子》使幼兒知道垃圾應放在垃圾箱里,知道有些垃圾能回收,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此后,幼兒漸漸養成了不隨地亂扔果皮紙屑的習慣。當看到教室里、操場上有垃圾,他們會馬上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可以說,這樣的故事給幼兒很大的啟迪,促使他們把認識轉化為自身的行為
2、通過電視、廣播、社會環境以及耳聞目睹,提高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意識
例如:我從揚子晚報上看到某動物園為取悅游客,滿足游客的刺激欲望,向游客出售活的小動物,大量游客買了這些活的小動物親手扔進鱷魚嘴里,看它活活被咬死。第二天我就氣憤地將這件事告訴了小朋友。大家都為這些小動物的遭遇感到難過。同時,對那些游客的殘忍行為感到深惡痛絕。我們發自內心地呼:"救救可愛的動物!"
3、教師從自身行為影響幼兒-潛移默化的過程
幼兒具有模仿性強和易暗示的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他們。往往教師喜愛的幼兒也都喜愛。因此教師的榜樣作用是無窮的。例如:在平時的活動中,看見有的小朋友用完水忘了關好水龍頭或水龍頭沒關緊,我就趕快把水龍頭擰緊,并教育幼兒不能浪費水。幼兒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久而久之他們也學會了節約用水。
4、環境創設與陶冶
環境創設需要內容與形式統一的美,環境不是一種背景,一種支持,而是一種或課程。在平時的各種活動中,利用游戲、教學活動及大自然,讓幼兒感受各種不同的聲音,感受不同聲音的不同體驗,使幼兒自己會分辨哪些聲音好聽,哪些聲音不好聽。從而使他們明白了:為什么要輕輕地搬動桌椅?為什么要輕輕走路?為什么不要大聲吵鬧的道理。幼兒道理明白了,做起來自然也就更自覺、更認真了。久而久之,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水到渠成了。
環境教育中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來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現已初見成效,孩子的環保意識增強了。我們將繼續做個有心人,善于捕捉幼兒身邊的活的教育內容,并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