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0-20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作者:段偉
生活中,一些人鐘愛咖啡,戀上咖啡入口時那沁人心脾的苦味及入喉時那醇香甘冽的微甜。其實讀和寫何嘗不是如此:閱讀要采擷書中思想精華,是參悟天地之苦;寫作須追求行文的骨骼血脈,是謀篇遣詞之苦。但勻速行進中繾綣了品讀的愉悅,氤氳著寫作的樂趣,恣意張揚揮灑與文字相處的別樣氣息。
閱讀是生命的一種狀態,也會沉淀為一種素養,升華為一種視角的高度和寬度。夜靜伏案,一卷在手,馳騁古今,經天緯地。人生的這種體悟,正如宋代程頤所言:“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浸潤在書香里,品讀文字,雖吉光片羽,但雪泥鴻爪可能成為生命中的“伏筆”,或神秘而美妙的“線索”。看小說,豐富生命的閱歷;讀散文,品味人生的滋味;誦詩歌,感受世間的情懷。
閱讀是種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力臻高格的追求。愛讀、善思考,慢慢會走出狹隘和膚淺,變得內涵豐富,樂觀進取。因讀書而積淀的“魏晉遺風、唐宋風骨”,如影隨形,若隱若現,抹不去,洗不凈。讀著讀著,你會發現你不再人云亦云,你有你的“筋骨”,心有戒、行有界,“唯心亨,行有尚”。
閱讀是為自己尋一處靈魂的棲息地,“取法乎上”的自我成全。閱讀的廣度,改變你生活的內涵;閱讀的深度,決定你思想的高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讀著讀著,你會發現你越來越有悟性,悟出“不遷怒,不貳過”的修身奧秘。你愈來愈有“問題意識”,會很快甄別出哪些人是同根同源,哪些事同性同體。
閱讀經典方能“不窺牖,見天道”,讓你慧眼明流,洞察人生。經典不是炒作,是經過歷史沉淀淘洗后的精華。品讀經典和品咖啡一樣,吸的是一種幽香,品的是一種心智。讀著讀著,你會發現你越來越有底氣。陶醉于經典絕妙的文字中,你自然而然地“律己”而“恕人”。你會超越尋章摘句,去關注術的精深;會淡看情節的懸念和表達的匠心而側重道的廣博。
閱讀既是吸納也是“牛嚼”,讓新舊知識碰撞發生“化學反應”變成你自己的養料。咀嚼文字的微言精義,“愈挖愈出,愈研愈精”。“我思故我在”。讀書,不要僅僅滿足于開卷有益,讀書還須思考,“盡信書,不如無書”。學進來的東西,如果沒有同你原有的知識碰撞和糅合,就只能存儲在那里。讀著讀著,你會發現你越來越有自己的思想,你有新的審美期待,較之于那些流光溢彩的美文,你會不自覺地傾向質樸平淡、直抵心底的真諦。
讀書是輸入,一種繼承;寫作是輸出,一種傳播。以寫之法去讀,以讀之法去寫。寫作能拓展我們的心靈疆界。經由自己的文字,我們可以從眼前的世界進入更多、更豐富的“可能的世界”。
寫作是思想的磨刀石,寫作是教師閱讀、思考的外顯性標示。思考固然可以不動筆,但不動筆、不形成文字的思考往往是膚淺的、零碎的、浮光掠影的。寫作能讓你靜下心來,寫作過程中你會把模糊變成清晰、破碎變得完整、零亂變得有條理,你會去反復推敲,反復思考,一路走下去,一路記下來,邊走邊記,等回過神來,紙上文字便是這趟思考之旅的見證和收獲。寫作的過程成了一種吸收性極強的學習。
有人說錘煉語言,就是錘煉思想,追求表達的獨特與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獨特與精致。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眾多名家出大作的經驗證明:真正要寫出一篇好文章,沒有賈島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推敲精神不行,沒有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磨礪精神不行,沒有鄭板橋的“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的創新精神不行。寫著寫著,你會發現你旁搜遠紹的文字越來越簡潔明了,鉤玄獵秘的思路愈來愈通透暢融。
好的文字是一種喚醒,是心性里淌出來的一泓清泉。當寫作成為一種需要之后,你會發現“寫然后知不足”,由此激發你再閱讀的渴求。
寫著寫著,便寫成一種習慣。你會拿捏寫作的“思路”和“機關”。你知道哪里要潑墨如水,汪洋恣肆;哪里要惜墨如金,跌宕頓挫;哪里要流嵐虹霓,小橋流水。你會記錄工作中的精彩瞬間和無奈的苦澀,讓“行走中的生命風景”加以定格。你會將點滴的生命記憶和工作感悟串聯成思想的項鏈,去寫青春年少的癡心譫語,去寫人到中年的雍容淡雅。讓心在一行行文字中跳舞,讓情在一個個故事中蕩漾。
寫著寫著,竟寫成一種自我。你的語言變得俊逸清新,你的眼睛靈動而毒辣,會“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月旦人物,裁量文章,不但能夠一語傳神,而且謔而不虐,飽含智慧與幽默。你有你的精識慧解,會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甚至會對某個話題產生持久的關注與思考。穿梭在讀、寫、思之間,會不自覺地“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你的文字議論精當,斐然成章。
石蘊玉而生輝,水藏珠而川媚,讀和寫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教師自我補鈣的同時,為孩子們源源不斷輸送最鮮活、最人文、最壯骨骼的營養提供了保障。讀和寫是教師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咖啡伴侶。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