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0-1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鄭蓓
同伴沖突是幼兒與同伴相互作用過程中一種很常見的社會互動形式,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不可避免的現象。大量研究表明,幼兒在解決同伴交往中的沖突能力水平直接影響其同伴關系的質量和社會適應狀況。沖突解決能力發展良好的兒童,易于被同伴接納,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同伴關系;相反,沖突能力發展較差的兒童,容易導致沖突的升級,從而引發自身對人際關系產生緊張感或適應不良的情況。
幼兒間的沖突一般來說有三種原因,一是對物品的擁有權或使用權產生爭奪而引發沖突;二是由于幼兒的語言或行為不當,例如在交往中,幼兒有意或無意表現出的挑釁的行為;三是對事情的意見有分歧,也可能演變為幼兒間的沖突。
幼兒在解決沖突時的誤區
幼兒對待沖突的解決形式,主要表現有身體攻擊,例如打、踢、推搡、咬,或語言攻擊,如使用不文明或威脅性語言,另外還有毀壞物品,拒絕和他人玩耍等表現。
拿“對不起”當萬能鑰匙。豆豆在建筑角不小心把同伴搭的積木房子推倒了,他快速并且大聲地說了句“對不起”,便轉身回到了自己的搭建游戲中,面對同伴生氣的表情,豆豆卻理直氣壯地說:“我已經對你說對不起了,你就應該原諒我!”仿佛說一句“對不起”就能解決所有沖突。
把“告訴老師”當作口頭禪。毛毛今年上大班了,一旦遇到沖突,他就高喊:“我要告訴老師去。”希望老師幫自己懲罰其他幼兒,漸漸地,孩子們都不愿意和毛毛做朋友了。
有研究者在調查中發現,“告狀”是幼兒解決沖突時使用的最高頻手段,一旦同伴間發生沖突,就依賴教師來幫忙。
寧愿一個人“躲一躲”。洋洋因為搶玩具和其他幼兒發生了沖突,被教師和家長批評了,為了避免再發生類似沖突,洋洋選擇了不與同伴交往,只守著自己的玩具,不再和其他幼兒一起做游戲,對集體活動也表現得相對消極,沒有積極性,甚至不愿參與集體活動,只愿充當旁觀者。
“忍一忍”甘當受氣包。彤彤和寶寶同時看中了一塊積木,雖然彤彤先拿到手里,但是寶寶卻蠻橫地從彤彤的手中搶走積木,面對這樣的情境,彤彤選擇了退讓,膽怯地直接放棄了爭取積木的權利,問及原因,彤彤以為“忍一忍”就能獲得朋友,但結果卻成了大家眼中的“受氣包”。
“拼拳頭”成為小霸王。還有一些幼兒,在矛盾沖突面前,選擇具有攻擊性的手段來解決問題。例如,在排隊做操時,多多站到了來來的位置,來來對多多說:“你站錯位置了,這是我的位置。”多多霸道地回答道:“這又沒寫你的名字,憑什么說是你的?有本事你就推開我。”說著又對來來揮了揮拳頭,多多習慣性地對他人發號施令,讓他成了孩子們都遠離的人。
幼兒在面對沖突時,之所以會出現這些誤區,原因就在于,幼兒多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樹立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意識,也沒有掌握正確處理同伴沖突的方法。因此,引導幼兒有效地解決同伴沖突,促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是必要的。
教師如何幫助幼兒解決沖突
對幼兒而言,同伴沖突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同伴沖突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幫助幼兒發展積極解決沖突的能力,而非簡單地阻止或防范沖突的發生。
正確看待沖突的積極價值。首先,同伴沖突可以促進幼兒去自我中心化。皮亞杰認為,幼兒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既不愿也不能意識到同伴的觀點、意圖、感情。當沖突發生時,幼兒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去傾聽、了解他人的觀點、需要和感受,然后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促進其社會觀點采擇能力的發展,逐漸弱化自我中心意識。
其次,同伴沖突能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兒童的思維、學習及解決問題等高級心理過程,是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獲得并發展的,同伴沖突是一種有效的教育資源,幼兒沖突過程中的爭吵、說服對方認同自己觀點等互動過程,都為幼兒的語言、注意、思維等認知活動提供了發展的平臺。
再其次,同伴沖突對于幼兒情緒和情感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在沖突解決的過程中,幼兒情緒表達的機會較多,更容易培養同情心,提高移情的能力。
讓幼兒懂得道歉的道理。教師不能一味地要求或強制幼兒道歉,或忽略了讓幼兒懂得道歉背后隱藏的道理。讓幼兒學會的不能僅是一句“對不起”,而要理解道歉背后的道理與意義,利用沖突促進幼兒道德水平的發展。
幼兒不會正確解決沖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沒有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當前發生的沖突,耐心地告訴幼兒他的行為錯在哪里,怎么做才是正確的,也可以讓幼兒通過閱讀或者觀察他人的行為,進行是非判斷和討論,說一說自己可以如何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讓幼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教師不能認為幼兒還小,做錯了事沒關系,就對幼兒錯誤行為的結果姑息遷就,而應該讓幼兒為自己的過失行為負責。
責任感作為幼兒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是幼兒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同時也是幼兒個性、社會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幼兒一種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響著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其形成與發展是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幼兒責任感的培養需要從小事入手,教師要做到賞罰分明,例如幫助其他幼兒,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若把同伴推倒了,教師也應及時給予批評和懲罰,并讓幼兒知道推倒他人會造成的嚴重后果。
教師學會放手,讓幼兒自己解決沖突。幼兒園為幼兒創造了與伙伴交往的機會,教師不需要在幼兒產生矛盾后,立即介入并平息“風波”,替幼兒處理矛盾的做法,難以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教師需要大膽放手并鼓勵幼兒自己解決沖突問題,讓幼兒在問題解決的成功或失敗的體驗中積累社交經驗。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區域,借助故事、圖畫書、動畫片等帶有故事情節的活動,帶領幼兒展開討論活動,啟發幼兒換位思考,體驗他人的情緒情感,學習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引導幼兒在與同伴交往中逐漸學會考慮他人的觀點和需要,學會謙讓、協商與合作,同時,提升社會交往能力。
總之,同伴沖突是幼兒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教師應當給予幼兒自主解決沖突的機會,在幼兒間發生沖突時,作為引導者和鼓勵者出現,不包辦、不退縮。發揮沖突的社會性價值,引導幼兒從積極層面化解沖突,才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