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8-19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轉眼,8月已經進入下旬,對于那些寶寶9月份即將進入幼兒園的家長來說,是不是內心開始期待著呢?再過一周,這個粘人的小東西就要進幼兒園了,屆時,家長可能內心會覺得將輕松不少。
進入幼兒園畢竟是小朋友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現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必須開始為即將9月入園的小朋友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種準備。月華今天分享的是我詢問有40多年幼兒園工作經驗的老園長葉邦壽,她給出了對于即將入園孩子的建議。葉園長多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幼兒教育家,并出版過《別讓孩子傷在幼兒園》一書。
入園準備第一步:讓孩子學會分離
分離焦慮,是每個寶寶入園都要面臨的問題。提前讓孩子學會分離是入園準備中最重要的一項。
每年新生入園時,都會看見孩子大哭不止,有的小朋友甚至會出現頭痛、腹痛、惡心等軀體癥狀。究其原因,主要是分離焦慮及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引起的。分離焦慮是每個孩子必經的一個階段。孩子剛出生時,認為媽媽是自己的一部分,到6個月左右,逐漸認識到媽媽和自己的是不同的個體,并意識到媽媽有可能與自己分離,焦慮感由此產生。分離焦慮一般在孩子8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出現,女孩子在3歲左右焦慮感慢慢消失,男孩子則要晚一些,一般在4歲左右才能完全克服這種焦慮感。
分離焦慮主要會經歷反抗、失望、超脫三個階段。
在反抗階段,孩子會嚎陶大哭,又踢又鬧,當他發現大哭沒有用時,他就會從大哭轉為斷斷續續的哭泣,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這就是分離焦慮的失望階段。這個階段孩子發現家長還是不搭理,他就會進入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等。
因此,大多數幼兒園在處理新入園孩子分離焦慮的問題時,常用的手段都是狠心讓家長離開,讓孩子哭一會,慢慢適應了也就好了。這種強硬分離導致的結果是大多數小孩會在入園一周左右出現發燒、感冒、惡心、肚子疼等病狀。有些處理得不好的孩子病程還會持續數年。
現在,要開始嘗試一些方法,讓孩子習慣分離:
1、每天鄭重的與孩子告別
每次離開的時候,媽媽一定要非常鄭重的舉行一個告別儀式,與寶寶擁抱、告別,讓他明白媽媽的不舍,然后讓寶寶看著媽媽離開。這樣的過程剛開始很心酸,孩子目睹媽媽離開,會傷心的大哭,讓接替者告訴孩子:媽媽下午就會回來。
2、如果有熟識的家長,大家可以輪流看護孩子
約4、5個即將入園的孩子家長一起,輪流把孩子送到一家人家中,然后告訴孩子,媽媽要暫時離開,5分鐘后再來接你。這樣循序漸進,從5分鐘到10分鐘到半小時,最后孩子可以一上午離開媽媽。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快適應幼兒園的分離。
當然,即使孩子學會了分離,在初入園的幾天也一樣會大哭大鬧,家長在此時不要過于擔心,讓孩子慢慢熟悉,比如剛開始讓孩子在幼兒園待半天,等孩子對環境慢慢熟悉后,再延長至全天。最最重要的是家長一定要相信幼兒園,相信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更信任幼兒園。如果孩子對與媽媽分離表示恐懼,也可以換爸爸或爺爺奶奶接送。
入園準備第二步:幫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有很多已經適應分離焦慮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后也一樣會大哭大鬧,這是由于陌生的環境,不熟悉的老師帶來的不安全感。因此,即使已經適應分離焦慮的孩子,媽媽也要在入園前一周,幫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1、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期待
為孩子報好名之后,就要經常與孩子交流幼兒園的事情,經常帶孩子去幼兒園看看小朋友上下學、做操等情況,讓孩子覺得上幼兒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激起他對幼兒園的向往。有的家長工作很忙,沒有時間自己帶孩子,于是早早就把孩子送進幼托班了事。當孩子不聽話時,就用:“你再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把你送進幼兒園去!”或者用“你不聽話我去告訴你們老師,讓你們老師來說你!”這樣的話來嚇唬孩子。這樣會對孩子上幼兒園造成一種精神壓力,讓上幼兒園變成孩子的負面情緒,對上幼兒園充滿了恐懼、抵觸的情緒。家長應該給孩子積極、陽光的正能量,讓孩子對上幼兒園充滿了期待,安撫好寶寶由于和家人的分離而產生的焦慮、不安、恐慌的感覺。
在介紹幼兒園的情況時,既要告訴孩子幼兒園富有吸引力的一面,又要告訴孩子需要遵守的規則。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好感,會特意渲染幼兒園對孩子富有吸引力的一面,避而不談其他方面,結果孩子到了幼兒園一看,他不僅不能隨心所欲的想玩什么就玩什么,還要跟陌生的老師待上一整天,這時,他就會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更加抗拒上幼兒園。因此,家長在引導孩子時,最好先從老師那里詳細了解幼兒園一天的生活是怎樣,再詳細的描述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去幼兒園并非隨心所欲,而是有所要求的,同時讓寶寶意識到,遵守這些規則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這樣即使寶寶受到一些約束,他也能欣然接受。
2、利用熟悉環境的機會讓孩子做到心里有數
一般幼兒園在開學前都會開放讓家長帶孩子去熟悉環境,此時,家長要充分利用好這個機會。讓孩子知道,他馬上要上幼兒園了,爸爸媽媽送他進去之后,他會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度過一天,而爸爸媽媽要去上班。他將在幼兒園上課、吃飯、睡午覺,等到爸爸媽媽下班了才會去接他。爸爸媽媽可以一邊帶孩子參觀教室,一邊告訴他,幼兒園的一天是怎樣的,孩子會在哪里吃飯,在哪里睡覺,要喝水、上廁所時他要去哪里,這樣孩子才會心里有數。
3、讓孩子對老師產生信任感
最最重要的,是把老師介紹給孩子認識。一般開學前,老師都會先進行家訪,了解孩子的情況。此時,是把老師介紹給孩子的最佳時機。當介紹老師給孩子認識時,態度一定要鄭重,真誠!可以這樣對孩子介紹:“這是XX老師,你上幼兒園后,就會由XX老師照顧。老師是爸爸媽媽非常信任的人,當寶寶與爸爸媽媽分開時,老師會盡職盡責的認真照顧你!你有什么想法、要求需要幫忙,都可以告訴老師,老師會幫你的。”在幼兒園開學后,家長也要不厭其煩的再親自把孩子交到老師手里。這樣的舉動會讓孩子知道,即使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他也有值得信賴的人,而不是舉目無親!這樣孩子才會真正的信任老師,才能克服內心的恐懼與焦慮,盡快適應幼兒園。同時,老師也會覺得很溫暖。當一個人被人無條件信賴是,她的心里一定會有一種暖洋洋的感覺,一定會盡心盡力的照顧好孩子!
入園準備第三步:教孩子學會自理
在家時,很多孩子吃飯、洗手、穿衣穿鞋、上廁所、上床睡覺等事情都是父母代勞的,寶寶一點都不會,到了幼兒園就不一樣了,雖然到了幼兒園會有老師的幫助,但是一個班級有十幾個乃至幾十個孩子,只有三個老師,老師總有看不過來的時候。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求助于老師,孩子內心的緊張感也會加強。
因此,除了幫寶寶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家長還要幫孩子做好生活方面的準備,讓孩子學會自理,具備人際交往方面的基本能力。
1、 讓孩子有充分的自理能力
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一定深有體會,照顧自家一個孩子都要花很長時間,何況是在幼兒園呢?一個班那么多孩子,老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就拿穿衣服這件事來說,,當孩子午睡醒來的時候,老師不可能同時為那么多孩子一起穿衣服,總得一個一個來。如果是冬天,孩子午睡起來之后,一個老師要照顧近十個孩子,寶寶等著老師挨個穿衣服就有可能會著涼,身體抵抗力差一點的孩子就容易生病感冒。
相對來說,如果孩子自身會穿衣服、吃飯、上廁所,不僅家長會省卻很多擔心,孩子自己也會更適應。在家長下定決心讓孩子上幼兒園后,就要有意識的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
無論吃飯、穿衣、大小便、喝水等習慣,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培養過程。媽媽在訓練的時候,用做游戲的方法就能加深孩子的好感,孩子會更樂意接受。
讓孩子樂于學習自理能力,首先要讓孩子覺得做這些是一件很有趣、很愉快的事情,爭取得到她的配合。如果是女孩子的話,可以給她玩布娃娃,讓她先練習。如果家長有時間的話,可以和孩子同時學習,給他做示范。孩子往往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所以和孩子同時做,讓他模仿大人的動作,孩子就會覺得這些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教孩子的時候要有耐心,不要希望他一次就學會,或者一學會就能很快掌握。孩子新學一樣東西,從學會到熟練總要有一個過程。家長們要耐心引導,多鼓勵他。
如果孩子不配合,或者不愿意自己做時,家長宜采取“懷柔政策”。盡量讓孩子發掘其中的樂趣。比如在教孩子穿衣服時,可以問他:“你看衣服是什么顏色的呀?”“紅色!”“像寶寶昨天吃的櫻桃對不對?我們想想還有什么水果是紅色的?”……“衣服上的圖案是什么呀?”一邊教寶寶穿衣一邊給寶寶提問,讓他不斷思考,沒有時間和大人鬧騰。還可以給孩子的衣服起一個外號,比如那件“超人衣服”、那條“象鼻子褲子”等等,吸引寶寶吸引穿衣服的注意力。
即使孩子沒有掌握,家長也不用過于擔心,幼兒園托班和小班的老師都會教給孩子這些技能。孩子總會慢慢掌握的。但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就要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我餓了”、“要喝水”、“要尿尿”等。這樣,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他才能自如的表達自己的需求。
2、 調整孩子的作息與生活習慣
幼兒園有嚴格的生活作息,玩耍、吃飯、睡覺的時間都與家里不一樣。在入園前幾個月,家長應逐步按照幼兒園的作息調整孩子的習慣。
很多小朋友都無法適應幼兒園的作息,比如有的小朋友8點才起床,2點才午睡,這樣孩子到了幼兒園,就無法接受幼兒園的作息。家長最好參照幼兒園的標準,進行調整,無論早餐、午餐、午覺都盡量與幼兒園接近,這樣一旦形成習慣,孩子入園后就不會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而不適應。
3、 讓孩子掌握基本的交往能力
現在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孩子是家里關注的焦點,孩子從小在對自我的高度關注環境中長大,同伴少,不知道如何與小伙伴交往。一旦進了幼兒園,孩子就將與小伙伴自由接觸,因此,在孩子入園前,讓他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讓孩子學會排隊、學會分享與等待都是很重要的。家長可以用游戲的方式告訴孩子,如果與小朋友出現了爭執需要怎么解決。現在也有一些非常好的繪本,家長可以在陪孩子看書的同時讓孩子學習如何與小朋友相處。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去兒童樂園等同齡小朋友比較多的地方,讓孩子親身體會。
如果孩子有打人、推人、咬人等行為,喜歡與小朋友搶東西,家長一定要進行調整。有的家長在孩子出現暴力行為時,習慣用打孩子的方式進行制止,這樣孩子的行為不僅不會改善,反而會加劇。最好的方法是進行正面引導,在發現孩子暴力行為時及時把孩子拉開,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是什么,或通過游戲讓孩子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
4、入園物品要備齊
孩子入園后會用到的各種物品,家長要早了解,早準備。每個幼兒園的要求都不同,有些幼兒園會統一準備,有的幼兒園則要求家長自己準備,家長要提前了解清楚。無論是幼兒園統一安排還是家長自己準備,家長都需要準備一套姓名貼,給寶寶的物品做上標記。家長最好用印有寶寶照片的姓名貼,這樣便于寶寶自己區分。
每天最好在孩子的小書包里放一套備用的衣服,尤其要備好褲子與襪子。這個時候的孩子畢竟還小,偶爾會出現尿褲子的情況,在書包里放一套備用的衣服,就能有備無患。如果寶寶的適應能力比較弱,本身就容易尿褲子的話,家長最好多準備幾條褲子。
在孩子初入園時,為了讓寶寶盡早適應,家長還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安慰物,如媽媽與寶寶的照片,有媽媽味道的毛巾、寶寶喜歡的玩具等,這些也能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入園準備第四步:家長的心理準備
孩子上幼兒園,不僅孩子會恐懼、不適應,很多大人也會不適應。受不了分離時孩子的大哭大鬧,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睡不香,尤其現在關于幼兒園的父母報道越來越多,XX老師虐待孩子,XX孩子被老師體罰致殘,XX孩子被幼兒園的校車悶死……,家長總擔心這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很多時候,家長的焦慮比孩子還嚴重。
因此,家長自身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這樣才能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
1、克服自身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的情況不僅會在孩子身上發生,很多家長也一樣會出現,有些孩子的分離焦慮甚至是由于家長的影響導致的。
家長的分離焦慮就像一股反作用力,會阻礙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這種情緒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雖然家長嘴上說著:“寶貝,你要去幼兒園。”其實內心并不希望孩子去幼兒園。而孩子們都是非常聰明的,他們能感覺到父母情緒的微妙變化。他們便會通過哭鬧來引起父母的同情和憐憫心,以期達到自己的目的,逃避因此,孩子入園前,家長要檢查自己是否有分離焦慮,如果有,要盡快處理,同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要讓自己的不安傳染給孩子。
2、不要把孩子上幼兒園當成一種解脫
很多家長會有孩子上了幼兒園就解脫了的想法,尤其在自己很疲憊的情況下,更是會不由自主的感嘆:“等他上幼兒園就輕松了”,這些想法會讓孩子有一種自己是爸爸媽媽的負擔,爸爸媽媽對自己很厭煩的感覺,會給孩子帶來負面信息,加深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慌。如果家長抱有這樣的想法,即使家長不明確的說出來,孩子也能察覺到,這些都會讓他更恐慌,更粘家長。
孩子為什么要上幼兒園?在2-5歲這個階段,每個孩子將會經歷一種類似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的強烈沖突,他們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媽媽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媽媽不是專屬于自己的,他們自己會有走向社會的渴望。他們需要認識更多的朋友。同時在情感上,孩子會有更多的情緒出現,他們需要一個更加輕松的環境和氛圍,用做游戲或說話等方式抒發自己的情感。而幼兒園就是扮演這樣一個角色的。幼兒園提供了一個比家更適合的環境,所有的物品擺設都是配合小朋友的身高,老師會提供一些創意的活動或游戲幫助孩子發展新能力。孩子在這個環境里還會認識許多同齡的小伙伴,他們會學會如何與同伴相處,如何成為同齡團體的一分子。
因此,幼兒園是一個幫助孩子成長的地方,家長讓孩子上幼兒園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社會性,幫助孩子成長。如果家長堅定這樣的信念,孩子就會對幼兒園產生信賴與好奇,也更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家長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幼兒園嚇孩子。有些家長會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用幼兒園嚇唬孩子:“你再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讓老師教訓你”、“你這樣,到了幼兒園老師會不喜歡”。這些話都會讓孩子討厭幼兒園。
3、相信孩子,相信幼兒園
孩子看似弱小,什么都不懂,事實上,他們的適應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得多。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還在焦慮,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睡不香,而孩子早沒事了。
現在的小孩子非常聰明,雖然只有兩三歲,但是就已經學會對大人察言觀色了。如果大人對于孩子上幼兒園表現出過度的擔心和不舍,那么孩子到了幼兒園就有可能不停哭鬧,抓住大人焦慮的點,然后不肯去上幼兒園。如果大人對于孩子上幼兒園表現出充分的相信、鼓勵的話,孩子對于和母親分離就不會表現出特別的依賴。同時,如果家長不信任老師,老師也會感受到這份能量,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更不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所以對于送孩子上幼兒園,父母首先自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要過度焦慮,而把這種情緒傳染給孩子。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