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5-23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一直以來,幼兒教師以活潑、開朗、健康的形象受到眾人的關注,幼兒教師們在幼兒面前也展現出富有青春活力的一面,然而,有個問題卻在一個被人們忽視的角落悄然滋長——許多幼兒教師的心理已處在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是指在健康與不健康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一旦突破臨界線,心理、生理上的問題就會接踵而來。
幼兒教師的心理怎么會處在亞健康狀態?
從整個社會背景上分析,幼兒教師們肩負著培育幼兒的神圣使命,在社會的廣泛期待中,扮演著豐富多樣的特殊角色。幼兒教育是一種復雜而艱巨的腦力勞動,幼兒教育的實施者——幼兒教師也就不可避免地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競爭日益加劇,幼兒教師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生存壓力與考驗,我們的艱辛勞動與付出,與收到的物質與精神酬勞是不對等的,這無疑加劇了我們對現實的不滿。另外,幼兒教師女性群體的消極作用、安全、教育、家長等多方面的因素作用下,幼兒教師的心理亞健康狀態越來越明顯,并逐漸成為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重大障礙。今年的教師節前我在《教育早報》上看到這樣一個數據:北京地區的調查表示,幼兒教師的職業倦怠比例已高達60%以上,從數據上看我們的幼兒教師職業已經成為一個大部分幼兒教師都不樂在其中的職業。我們的教師為什么會職業倦怠,其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幼兒教師心理亞健康現象。曾有這樣一個統計:過去5年中,在廣東、廣西、山西、湖北、河南、河北、浙江和上海等地分別進行的針對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幼兒教師的性格大多熱情、開朗、果斷、自立,但是在整體上心理健康水平卻要低于一般人群。
心理健康是幼兒教師進行教育工作的基礎,也是幼兒教師自身健康生活和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幼兒。幼兒的心理活動及行為是無意的,并開始形成最初的個性傾向,幼兒的個性形成過程中,幼兒教師的影響非常大,因而幼兒教師的心理是否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心理失調的教師,不僅不可能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而且還會對幼兒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我們教師的一些心理狀態(不管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是可以“傳染”給幼兒的,記得有一次,我突然在活動室的角落里發現一只形象逼真的玩具老鼠,我把這只小朋友無意中丟下的假老鼠當成了真的,一向害怕老鼠的我驚恐萬分,不由自主地發出一聲尖叫。我身邊的孩子們聽見我的尖叫,也驚慌地四處奔跑,幾個慌張的孩子還不由自主地抱成一團。事后我想:如果當時見到那只玩具老鼠時,我能鎮定自若、勇敢地拿起掃帚去對付它,那孩子們也決不會表現得如此慌張,雖然這件事并沒有造成什么嚴重的后果,但是卻不可避免地在幼兒們的心中埋下了害怕老鼠的“種子”。
同樣,當教師有情緒上的問題時,很可能對待幼兒的態度等方面都會有問題,如果一旦失控就會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有一次,我在進班前與家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心情非常不好。此時都都向我告狀:“老師,明明剛才在玩開水,他開水喝進去馬上吐出來,還吐得滿地都是。” 平時的我會耐心地詢問原因,但是那天,我卻差點失控。我非常憤怒地盯著明明,明明看著我火冒三丈的樣子,害怕地哭出了聲。孩子的哭聲讓我一下子清醒過來,不由得深深地懼怕:如果不是明明的哭聲,我不知道會做出怎樣的行為來。
臺灣心理學家何永鈺教授曾提出一個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癥狀出現率;P指內外壓力總和;E指自我強度(個體對內外壓力的承受能力)。可見,心理健康程度與內外壓力成反比,與自我強度成正比。據研究發現,幼兒教師心理的亞健康最容易表現在以下方面:
1.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與心理、社會因素關系較為密切的生理疾病。心身疾病是發生于幼兒教師身上的一個比較特殊的問題。美國著名情緒心理學家伊扎德等人提出“動機—分化”理論,認為人們的行動由內驅力引起,內驅力需要一種放大的媒介才能激發有機體去行動,起這個放大作用的就是情緒過程。對幼兒教師來說,在工作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應激事件,比如孩子摔傷了、生病了,或者很執拗地哭泣。傳統的觀念認為,如果孩子不聽話,出了問題,老師也同樣有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多數教師都會有“犯錯誤”的感覺。在
我剛剛懷孕時,我班里一位孩子因自己不小心被椅子絆倒,頭上摔開了一個大口子,結果頭部縫了4針,雖然家長、園領導都沒有責怪我,但我自己卻十分內疚和害怕,第二天就出現了先兆流產的情況。在這種消極情緒作用下,內驅力所形成的力量作用于老師自身,久而久之,就會引起軀體的反應,造成心身疾病。
2.人際關系問題:同事關系滿意度低是幼兒教師人際關系中最突出的問題。人們對同事的態度,總是會受到工作評價標準的影響、獲得上級的賞識等就成為一種潛在的文化。在這種文化下,會不斷滋生各種各樣的人際沖突。
3.職業倦怠:幼兒教師與護士一樣,需要不斷付出愛心。兩者的不同在于,護士在出現職業倦怠的時候,可以歸咎于病人的不理解和不合作;幼兒教師卻無法歸咎于孩子,“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老師”,于是就認為自己工作不主動,沒有愛心。不同的歸因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也不同。這種歸因包含了對自我的否定,因此對身心是有害的。
因此,如何增進和維護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幼兒教師的心理亞健康問題既不利于自身健康,又影響幼兒的成長。對此,我是這樣進行自我調適的:
● 我在隨時能看到的地方貼了這樣幾句話: “孩子是天真的,我何必動怒呢?”、“我可以教會孩子怎么做!”、“笑一笑!孩子會更愛你!”每一天當我進班后便會牢記這些話,隨時提醒自己“我會因為孩子的行為而生氣,我有情緒不是我的錯,但也不是孩子的錯,因為孩子的學習需要一個過程。”雖然不能對孩子發脾氣,但是要讓孩子知道“你這樣的行為讓我不舒服”,并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
● 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減少工作倦怠感的發生機會。我們知道幼兒在2—4歲正處于第一反抗期。因此我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時,往往會給孩子多一個選擇,這樣做在被孩子拒絕或不配合、不感興趣時,不至于會變得十分沮喪認為我和孩子脫節了,從而減少工作倦怠感的發生機會。
● 多學習、多問、多與同事討論。幾乎每個幼兒教師都會碰到大致相同的問題,因此多問、多與同事共同討論解決之道,分享共同的心得與情緒,有助于增加親密感,改善同事關系,要牢記“三人行,必有我師”。
● 學會放松。教師職業的緊張與壓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來,極大多數教師往往是身心疲憊。除了要鍛煉好自己的身體外,還要學會放松自己的心態。越是繁忙,越要安排一定的時間放松心態,在自己所喜歡的放松狀態下來調整自己的心態,放松自己;百忙抽閑,必不可少,放松心態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體育鍛煉、靜坐、聽音樂、欣賞文學作品、練書法、在家看看電視、看看報紙雜志、到網上去沖浪、外出購物、旅游散心,找同事、家人、朋友聊聊……
● 要積極行動。心理的保健是一個積極行動的過程,如多讀一點心理健康方面的書,將知識變成能力;多與他人交往,交心談心,既能密切關系,建立友情,體會溝通的樂趣,又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以開放的、豁達的心態對待變化與外界,多讓自己處于動的狀態,有利于保持一顆年輕、快樂、充滿活力的心。
● 學會接納自己與自我調節。要心理健康,要心理平衡,就要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喜歡自己,接受自己的長處與缺點。我以前為追求完美、做的更好,總是挑自己的毛病與不足,這樣做我雖然有了些進步,但是也給了自己很大的壓力,以至于晚上睡覺時老做惡夢,其實這是跟我自己過不去,不但做不到完美,反而造成緊張,讓自己活得太累。人,只有欣賞自己,才能有信心,才能有發自內心的微笑,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才能有成功的機會。所以現在每當出現心理問題時,我就會自我進行調節,參加一些心理咨詢活動,主動向人溝通,說出自己心里的不愉快,將自我調節的主動權抓在手里。
總之,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精熟的教學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心理狀態。一名具有樂觀積極的自身心理環境的幼兒教師,會對教育工作充滿信心,對教育幼兒有興趣,以工作的勞苦為歡樂,教學效果會越來越好;反之,當一名幼兒教師的教育心理環境不良,有教育偏見,厭煩學生,她的情緒、教育行為都會有異常表現,必然會對教育教學工作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我們只有時刻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良好、豁達的心境,才能幫助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去收獲童年的快樂。
教師是樹,心理健康是陽光。愿每位幼兒教師都有陽光燦爛的心態,讓教育之花更鮮艷!讓教育之果更豐碩!
(供稿:郭彤洋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