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一区二区三区_娇妻在厨房被朋友挺进_美国黑人一级毛片免费看的_在线看黄色小说

大型活動方案

幼兒節奏教學三部曲

時間:2016-04-20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

   節奏教學活動是培養幼兒節奏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它通過調動幼兒的視覺、聽覺和其他感知覺共同參與活動,運用同一節奏的不同變化以及不同節奏在速度、力度、長短、音色等方面的差別,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

  通過節奏教學,不但可以使幼兒的音樂節奏感、音樂表現力大幅度提高,還能培養幼兒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促進其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培養愉悅、合作、自信等人格素質,有助于幼兒身心和諧發展。通過實踐筆者認識到:只要我們在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興趣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節奏教學方式,看似抽象的節奏也能被幼兒輕松地表現出來。以下是我們在實踐中積累的一些經驗。

  通過游戲體驗節奏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音樂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動作,還可以隨時讓幼兒進行伴奏或即興創作,發展幼兒的音樂聽覺能力和節奏感。例如,小班音樂游戲《走路》的歌詞是這樣的:“小兔兒走路跳跳跳,小鴨子走路搖搖搖,小烏龜走路爬爬爬,小花貓走路靜悄悄!”當老師把游戲歌詞介紹給幼兒后,幼兒立即就學小兔子、小鴨子、小烏龜、小貓走路的樣子,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隨后老師靈活地進行了節奏教學活動,使幼兒始終處在唱唱、跳跳、拍拍、敲敲、打打的活動狀態,這樣幼兒對歌曲不但學得快,記得牢,更主要的是對節奏有了感受。

  到了中大班,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聽辨節奏,感受節奏。如在“套圈”歌聲中,三個人手拉手做三拍子的游戲;在戶外游戲中,也可以加入節奏訓練的相關內容,如在玩“穿大鞋”時,幼兒邊喊著“一二加油”,邊向前走,有節奏的口令使他們配合得更加默契,步伐更加整齊。此外,教師還可以用游戲化的方法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在音樂活動中加強游戲性,根據教學目的巧妙地安排活動的結構和內容,盡量做到情節化。每節活動通過小游戲進行節奏練習、發聲練習,用故事、玩具、樂器、頭飾、情景表演等進行音樂教學。

  利用歌謠感知節奏

  歌謠的節奏鮮明,富有韻律,很接近于歌唱,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從節奏歌謠人手練習節奏,可以培養幼兒的樂感。在一日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契機,讓幼兒時時處處接觸歌謠。如在兒歌教學中,讓幼兒按節奏拍手朗誦兒歌;在洗手時,邊念兒歌邊有節奏地搓洗雙手;在戶外運動中,可以通過“我們都是木頭人”“老狼老狼幾點了”之類的游戲讓其感知節奏。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節奏歌謠,用游戲的方法讓幼兒掌握一定的節奏型,探索語言節奏的規律。如小班幼兒一般都比較喜愛小動物,可以創設不同的情境引導他們學習節奏型,可以玩“我會說”的語言游戲。當老師有節奏地說出某種動物的名稱時,鼓勵幼兒有節奏地模仿動物的叫聲。到了中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節奏朗誦基礎,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邊教邊用手打節拍朗誦歌謠;邊念邊圍成圓圈按節拍走,手也跟著打節拍;圍成兩個圓圈或者分成兩組輪說;分三組,一組拍手,一組跺腳,一組唱兒歌,之后三組輪流交換聲部。還可以通過學習多聲部(2-3聲部)朗誦,例如:一聲部拍曲調的節奏,二聲部用均勻節奏打拍子,三聲部為其伴奏,體驗節奏的樂趣。

  結合音樂表現節奏

  進行節奏感培養時要具有音樂性,應該讓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自己表演,充分利用身體動作或樂器表現節奏,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展現出來。同時,在幼兒對音樂有了一定的興趣和了解后,就可以組織幼兒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利用身體動作展現節奏

  幼兒好動,情緒外露,喜歡用動作表現他們內心的喜悅,因此,教師要引導他們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在良好的教育下,小班幼兒能夠根據音樂的特點,以身體的動作來反映音樂的內容,這時的幼兒不僅能夠做律動,還能學習一些簡單的音樂游戲和舞蹈,如模仿小兔跳,模仿大象甩鼻子等。老師可以組織適宜的游戲幫助幼兒提煉動作,形成一定的節奏感。例如,在“介紹我自己”的身體節奏游戲中,幼兒圍坐一起,老師一邊有節奏地說:“我叫×××,我喜歡××”,一邊帶著幼兒做拍手或拍腿動作,有節奏地交替進行,節奏型為××|×××|×××|××;幼兒再重復一遍:“她叫×××,她喜歡××”,同時也加上動作,和老師一樣的節奏。就這樣,請幼兒輪流來為大家介紹自己的名字及喜歡的事物,也可以是任何東西。這不僅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培養了幼兒等待、傾聽的能力。

  到了中大班,幼兒已經能從高度的聽覺集中中解脫出來,將注意力很好地分配到音樂動作和表情等方面。這時,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對音樂的表現力大大增強,而且動作逐漸變得輕松自如,表情越來越豐富、細膩。教師引導、啟發,循序漸進,幫助幼兒用他們自己的動作來解釋音樂,表達對音樂的認識。如聽《進行曲》時,就引導幼兒做出走步、扛槍、舉旗、拍球、做操等動作,還可以鼓勵他們根據音樂節奏自主創編動作。

  利用打擊樂器練習節奏

  為幼兒選擇樂器時,一般應考慮以下三點:首先音色要好;其次,大小及重量要適合幼兒;再次,演奏方法要適合不同年齡幼兒的運動能力發展。

  小班幼兒對演奏打擊樂器很感興趣,但他們開始演奏打擊樂器的技能極為簡單。只是按照一定的速度拍打,還不能與教師演奏的音樂合拍。在良好教育條件下,他們能夠逐步掌握一些主要用大肌肉動作來演奏的打擊樂器,如鈴鼓、串鈴、碰鈴、圓弧響板和大鼓等,并能夠初步學會按照需要調整演奏所需的力量,奏出比較適中的音量和比較好的音色。

  到了中大班,幼兒能夠逐步學會使用小肌肉動作演奏樂器,如在擊奏鈴鼓、串鈴、碰鈴時自然地運用手腕,以使動作更為流暢,聲音更為柔和;用上下震動手臂的方法演奏沙錘;更多地運用手腕運動的方式擊奏木魚、雙響筒和三角鐵等。

  為幼兒選擇演奏的音樂除了應該注意節奏清晰、結構工整、旋律優美和形象鮮明外,還要考慮以下因素:為小班幼兒選擇的音樂最好是幼兒比較熟悉的歌曲或韻律活動的音樂,節奏比較簡單,結構以短小的一段體為宜;為中大班幼兒選擇的音樂可以不是幼兒學過的歌曲或韻律活動的音樂,音樂的節奏也可以稍微復雜一些,結構可以是一段體也可以是兩段體或三段體。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一切學習欲望從興趣出發。將乏味的節奏譜用圖形的形式來表現,不但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而且易于理解。如用一個蘋果表示一拍,半個蘋果表示半拍,幼兒一次就能記住,而且不會忘。圖譜可以用圖形來表示打擊樂的配器布局,如教師在打擊樂《小松樹》的圖譜制作中,用香蕉表示雙響筒,西瓜表示三角鐵,草莓表示碰鈴,葡萄表示搖鈴。剛出示圖譜,幼兒就有很高的興趣,很快就掌握了節奏。可見,圖譜的具體形象讓幼兒很容易理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幼兒掌握節奏、了解整首樂曲的節奏安排有明顯的提示作用。

  此外,在幼兒掌握了一些基本節奏型后,教師可以創設情景引導幼兒來改編、創編節奏,使幼兒的節奏素質進一步提高,學習更加主動。

  實踐證明,體驗、感知、表現的節奏教學三部曲符合幼兒的需要,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激發了幼兒對音樂本能的熱愛,誘發了其自身內在的節奏感,寓學習于游戲之中。但同時,我們也要嘗試不斷更新節奏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更進一步地探究如何在活動中捕捉幼兒的潛能,適時地開發,為他們獲得良好的音樂素養奠定基礎。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