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4-1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如何回歸教育的原點,該怎樣努力.是當下擺在我們面前需要回答的重要問題。2015年,受北京市教委學前處委托,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承接了組織”北京市幼兒教師教育展示活動”的任務。雖名為“展示”,但實際上明確定位于“推動全市幼兒園深入理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精神,結合園所實際和教師隊伍發展,積極開展《指南》精神指導下的教育實踐探索,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方式,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在游戲、生活等各種活動中滲透各領域的目標和內容,使幼兒在自然化、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環境中獲得有益發展”的目標。
隨后,在制定活動方案及標準的過程中,我們廣泛征求各層面意見,反復研討、分析,注重把握活動的專業導向性,注重把握以下幾個原則,以提升幼兒園辦園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突出導向性
作為北京市市級層面組織的業務活動,價值導向是本次幼兒教師教育展示活動必須思考的首要問題,它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果及作用。在活動方案和標準的制定上,我們務必要將當前學前教育改革的新任務、新精神和新要求,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理論及實踐中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加以重點突出,以期起到對實踐層面的專業導向作用。
第一,強調教育活動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本次展示活動的方案和標準均強調教育活動并非單一的集體活動或區域游戲或戶外活動等某一類型的活動,而是幼兒在園的全部生活一一既包含了集體或小組教學活動,也包括洗手、喝水、如廁、戶外活動、活動區游戲等等在內的一口生活的全部內容。這些活動在幼兒學習發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價值,而且這些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以一種綜合性的、整體性的方式構成了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發展。
同時,幼兒在園的全部活動之干幼兒的發展價值并不是相互割裂、絕對獨立存在的。幼兒是以一個完整的人的形象參與幼兒園的各類型活動之中,而并非分割為身體、心理、情感或者劃分為藝術、健康、語言等領域來進行學習與發展的。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以一種融合的、綜合的方式進行,每一種活動對幼兒的發展的影響都可能是多方面的、相互融合而密不可分的。
例如,喝水活動對于幼兒發展的價值并不只在于養成喝水的習慣,幼兒在喝水中可以感知到身體的需求、感覺到水的溫度、嘗到水的味道、體驗到身體內部的運動、逐步開始管理自己的身體和需求等。
因而,本次展示活動并未以某一類型的教育活動作為展示內容,而選擇了具有綜合性的、較為完整的幼兒園半日活動。教師既可選擇開放上午半天的半日活動,也可選擇開放下午半日活動,以展現真實的幼兒園生活與教育。
第二,強調保教結合。
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決定了幼兒園教育是保教結合的教育,這也是學前教育區別于其他學段教育的重要特征,正如《幼兒園管理條例》規定“幼兒園應當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站在這一角度上,本次幼兒園教育展示活動不論在方案還是標準中,均強調幼兒園教育活動是保教結合的活動,“保”與“教”具有同等重要的價值,而且兩者相互融合、相互滲透,貫穿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設計與安排之中、融合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之中。
站在教師專業素養方面,本次幼兒園教育展示活動強調保教結合是教師開展活動的基本原則,也是教師的專業素養。正因為此,本次活動將半日活動作為展示內容,而并非只關注教育傾向明顯的活動,并將“注重保教結合”作為半日活動現場的評價指標之一,同時將如何實施保教結合作為對話環節中教師需思考與反思的重要問題。
第三,強調幼兒的主體性。
幼兒的主體性不僅體現在環境和材料之中,也體現在一日生活活動之中。幼兒在環境和材料互動中的主體性,即強調環境、材料作為客體之于幼兒的價值,即物為我用,強調幼兒作為主體對環境、材料的選擇、使用或游戲等過程中具有主動性、能動性、選擇性、創造性等。一日活動中幼兒的主體性強調一日生活應以充分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發展狀況為基礎,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活動;強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探索,在做中學、在做中成長;強調幼兒作為活動發起者選擇活動的主題、內容等,作為推動者促使活動向各個方面發展,促進活動不斷延伸等關鍵作用。
基于以上考慮,在活動標準的研制中,我們嘗試通過平等的師幼關系、環境創設中幼兒的意愿和想法、材料之于幼兒的適宜性、幼兒在游戲和各類活動中的自主性等作為考察幼兒自主性的依據;并將如何發揮幼兒自主性作為教師思考與反思的議題之一。
加強宏觀性和靈活性
為了給幼兒園管理者及一線教師的實踐探索留出更大的自主空間,使得幼兒園管理者及一線教師可以根據區情、園情,乃至班情、學情等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出具體適宜的設計和安排,我們在活動方案和標準的制定上注意宜粗不宜細,就高不就低,注重在宏觀上進行把握,給園所及教師留出更大的創造空間。
在活動標準中,我們不是從一日生活各類活動的獨特性出發進行評價,而是強調幼兒園一日生活各類型活動的開展應遵循基本規律和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具有一日生活的普適性,既適用于生活活動,也適用于集體活動、戶外活動等各類型活動。
例如,活動標準中“各類活動符合幼兒年齡特點,適應并能滿足該年齡段幼兒的發展需求”“各類活動能夠自然而然地滲透和整合幼兒各方面的發展”等指標,在各類活動中均使用。但不論怎么做,發現兒童,關注兒童,一切為了兒童,支持兒童成長,將工作的發出點和歸宿落在孩子的發展方面是關鍵。
同時,本次展示還注重幼兒園各類活動形式的靈活性、活動程序的靈活性和活動時間安排的靈活性。
比如,各幼兒園可根據幼兒園、年齡班及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根據幼兒當前的興趣和需要,靈活確定半日活動的具體活動形式;在半日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對集體活動、活動區活動、戶外活動、生活活動等各類活動的順序、流程、時間安排等均無硬性要求,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狀況、以及活動現場狀況進行靈活調整。
注重具體實踐與理性思考的結合
教育活動是從設計、實施、反思到再設計的系統過程,體現了教師的教育實踐能力,也凝聚著教師的教育理想和價值觀念。本次對教育活動的評價采用半日活動中的觀察與對話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半日活動觀察用以考察教師半日活動的具體實施情況,了解教師的具體教育活動、教育行為等教育實踐能力;對話交流環節則重在了解活動設計的意圖、教師實施的感受和反思、對活動的理性思考和認識等,考察教師設計活動、開展活動和反思活動的思維過程。觀察與對話交流的結合從教育實踐和教育思考兩個角度綜合考察教師對教育的認識、對兒童的理解、對活動的把握等綜合素養,促進教師加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連接,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任何評價都是一種價值判斷,樹立正確的評價觀尤為重要。我們對教育活動進行評價的目的絕不是挑剔教師,給教師施加壓力,而是通過創設理解、包容、對話的研討氛圍,努力從關心教師的感受出發,將尊重、理解、平等、公正、差異等人文觀念融入評價過程中。
因此,我們在評價標準中,設置與教師對話交流的環節,通過與教師的平等對話,深入了解教育活動從設計到實施的整體設想和具體安排,理解教育意圖。
對話環節提問的維度包括以下方面。
1.環境創設和物質材料提供的互動性、有效性和發展適宜性方面;2.半日活動中集體活動、活動區活動、戶外體育活動、生活活動等各類型活動的設計及原因等,包括選擇某幾類活動的原因與思考、選擇某幾種活動對于幼兒發展價值的思考;3.半日活動中保教結合的思考與設計;4.半日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對中兒童發展規律、發展特點的考慮,包括集體活動的目標、內容、形式方法、評價等的適宜性,區域活動的活動設置、幼兒活動過程、活動效果以及教師支持等的適宜性,戶外體育活動開展的適宜性,戶外自由活動中教師的觀察、支持等師幼互動的適宜性,生活活動的科學適宜性;5.各領域整合和幼兒發展全面性的思考與設計;6.活動中如何充分發揮幼兒主動性的思考與設計;7.教師在活動中如何發揮作用、觀察幼兒、調整活動等方面的思考與設計。
同時,我們鼓勵評委在對話時與教師探討活動設計與活動實施效果之間的關系,以此激發教師主動思考如何設計有效的教育活動。我們一再強調,對話交流環節以理解教師的意圖為要務。
總之,我們注重導向性、宏觀性、靈活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原則,在評優過程中突出尊重、理解、對話,為一線教師創造好的教育生態發展系統,將幼兒園的實踐工作導向關注幼兒的發展,思考如何實現讓我們的孩子今天快樂、明天幸福的終極目標,讓教育回歸原點,使幼兒獲得最大化的發展。
同時,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捫心自問“我是誰”“我要做什么”“我該如何做”,這樣一些看似簡單、實則并不簡單的問題能讓我們在反思與追問中明確教育的要旨,自覺抵制一些外在要求、追求的束縛與綁架,少做、不做表面文章、花樣文章,而是更多地務孩子發展之本,求園所發展之實。總之,當我們行走干教育實踐之路,不論走多遠,切勿忘記了我們為什么而出發。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