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1-28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作者:陳宇華
在開始分享這次的小牛故事之前,我想和大家聊一個我聽過的有趣的事情:很多孩子都很喜歡用裝飾材料,其中一種是亮片,亮片有大有小,還有那種亮片粉,這種東西用起來漂亮,但是弄灑了收拾起來卻很麻煩。有一個孩子在收拾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問題:小桌子邊灑了很多亮粉,怎么收拾呢?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這個容易啊,用手掌邊或者紙巾一擦就好了,或者用尺子和板子的橫邊一掃就收到盒子里了!”
我想賣個關子,文章結尾,我會告訴大家這個孩子是如何做的,您一定想不到!
很多家長都知道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重要,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入手。生活中,家長們經常會遇到下面這些困惑。
我的孩子脾氣特別急,稍微弄不好,就扔東西,耍脾氣,該怎么辦?
我的孩子不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要成人幫忙,獨立性太差了,怎么辦?
我的孩子剛開始還能嘗試,可是試試就放棄了,沒耐心,怎么辦?
在支持孩子之前,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問題解決能力發展方面處于什么階段,只有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才能找到適宜的支持策略。
●不要說“你這孩子,怎么亂扔東西呢”,而要說“我知道穿不上珠子讓你很煩躁”。
很多家長還會說“你別急,再試一下就好了”,家長本意是想要告訴孩子不能亂發脾氣,要有耐性,想要鼓勵孩子再次嘗試。可孩子在想的是什么呢?“怎么也弄不上,太煩了,還告訴我不要急,還不讓我扔東西,太生氣了!你們都不理解我!”于是孩子就大哭起來。這個時候孩子特別需要家長的情緒支持,告訴孩子你理解他,然后再慢慢地幫助孩子擴充表達情緒的詞匯,如“你有點失去耐心了”“你感到生氣了”等等。接納并讓孩子認識自己產生的情緒比對孩子直接說教更有意義。
●不要說“你這樣做就行了,看,很簡單吧”,要說“看起來是因為繩子頭太短了,所以你沒有辦法穿過大個兒的珠子”。
描述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觀察并了解問題的所在,比單純地說“你這樣做就行了!”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和興趣。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在遇到困難時,情緒激動,不是因為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因為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沒有頭緒。家長“展示”自己的能力,包辦代替幫助孩子快速解決了問題,不僅讓孩子頓生挫敗感,還喪失了獨立思考和嘗試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依賴大人了。
●不要說“你再想想看怎么辦”,要說“你都做了哪些嘗試呢”。
鼓勵孩子具體地描述他做了些什么,哪些成功了,哪些有問題,這樣幫助孩子基于自己的行為去尋找問題的根源,比“你再試試”這樣寬泛的話更能促進孩子去思考,更有動力去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不要說“我們家沒有這么多綠色的紙了,做不了你要的東西”,而是“你認為咱家現在剩下的這些紙夠你做10棵圣誕樹嗎”。
與其告訴孩子他的想法不可行,可能會遇到問題,不如通過上述的具體問題來鼓勵孩子思考接下來會遇到的問題,學會預期問題,尋找替代方案。當我們這樣問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說“我可以做幾棵小的”或者“我可以用綠色蠟筆再涂幾張”。我們永遠不知道,原來孩子會有這么多的解決方案。
上面的策略都是在告訴各位家長:第一,不要覺得孩子的一些正常表現是問題;第二,要把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刻當成解決問題的時刻,家長自己首先不要煩躁;第三,不要替孩子解決問題和思考后續問題的解決方案。
當各位家長嘗試了上面的策略后,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就會有明顯的進步和發展。接下來各位家長就要做好準備,時刻成為孩子解決問題的支持者,支持孩子向下一個階段發展。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如何在家里支持孩子,我想同各位家長分享小牛在家里搭樂高時發生的一個案例。
問題解決能力發展三階段
第一階段:遇到困難時停止游戲;遇到問題時,通過簡單的詞語和手勢表現出煩躁的情緒。(例如:把拼不上的樂高扔到一邊,哭,或者走開。)
第二階段:意識到在與材料互動中遇到的問題并尋求幫助;能夠預期游戲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可能會嘗試1~2種方式來解決問題。(例如:有這么多小朋友,我可能排不上玩秋千了,我先玩別的吧!)
第三階段:能夠描述自己遇到的問題;嘗試3種以上的方式解決問題。對于潛在的問題有解決方案。(例如: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大積木,可以用大的紙盒來代替。)
所以,家長可以發現,其實您所擔心的都只是孩子在某一發展階段的表現。對于發展水平屬于初級階段的孩子,我建議可以試試下面的策略。
小牛想要給自己蓋一個房子,他說要蓋一個非常大的房子,計劃要做一個很大的后院,所以拿了兩塊大的樂高板來搭。問題來了,他希望把這兩塊板拼成一大塊。
在他把兩塊板連接在一起的時候,他發現這個連接的小的樂高零件總是會掉下來,不穩固。
他嘗試了幾次,自己都不太滿意,覺得這兩塊大板子始終連接得不夠穩固。我一直在旁邊蓋我自己的房子,看到這個情景,我心里很高興,因為小牛遇到困難了,小牛練習如何解決問題的機會又來了!
(牛媽旁白:我沒有馬上介入,我一直在觀察小牛自己如何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
他開始嘗試用一塊來連接,發現不穩固。然后就嘗試用不同大小的樂高零件來連接。他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中間的連接部分很容易掉下來,兩塊板再次分開。
他又反復嘗試了幾次后,有些氣餒了,想放棄,就自言自語地說:“我不想蓋大房子啦,我要蓋一個小房子。”
這時我終于介入了,說:“小牛,我看到你特別想把這兩大塊樂高板連接起來。”小牛點點頭,我接著說:“我看到你用這些小樂高塊來連接,但是樂高塊總是掉下來,你有些著急了。”小牛又點點頭。
(牛媽旁白:孩子遇到困難時,一定不要著急去幫孩子或替孩子解決問題。所以我上來先描述了小牛之前的行為,認可了他的努力,同時還幫他梳理了問題是什么,然后才陪著他一起來面對問題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和小牛說:“為什么中間的這些樂高塊總是容易掉下來呢?我也嘗試一下看看。”
(牛媽旁白:如果我這次直接“教”他如何解決問題,他會覺得自己不如媽媽,容易產生自卑感和依賴心理,以后遇到困難就容易去尋求成人的幫助。久而久之,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就越來越少了。當孩子獨立走向社會,獨立面對困難,如果沒有這種解決問題的勇氣和信心,怎么辦?)
我在模仿小牛的動作進行嘗試的時候故意放慢了動作,還自言自語地說:“這個地毯真軟啊,我每次把樂高按下去,都要把地毯按一個小洞。”小牛在旁邊睜大眼睛看著我,突然他對我說:“媽媽,我有一個好主意啦!”我說:“什么好主意啊?我都想聽一聽。”
小牛把這些樂高板都搬到了客廳里。客廳的地面是木地板,然后他在木地板上嘗試同樣的動作,手上的勁兒不夠,就用腳來踩,最后終于自己成功地把兩塊樂高板連接在一起了。
小牛高興地歡呼起來,拿著樂高板說:“媽媽,你看,不會掉下來了!”我說:“小牛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地毯很軟,木地板比較硬,所以小牛把樂高板搬到木地板上,就成功地解決問題了!”
(牛媽旁白:媽媽們一定要學會“裝傻”,一定要學會如何把“成功”的體驗和機會讓給孩子,當孩子在你的支持下享受到無數次解決問題的成功以后,未來當他獨立走向社會時,他就會自信滿滿了!)
小牛實現了自己的意圖,高高興興地繼續蓋自己的家。藍色區域是游泳池,綠色區域是后花園。每一次他自己解決問題后,這些經驗都將存入他的大腦中,在下次遇到類似問題時他就有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決方案。好了,到了揭曉開篇謎底的時候了!那個孩子最后用橡皮泥在桌子上面一滾,所有的閃粉就都粘在上面了!當我們給孩子機會,相信孩子可以有能力去解決問題的時候;當我們慢下來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給了我們別樣的答案,我們的世界也有了更多的可能!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