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1-21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中華女子學院附屬實驗幼兒園 胡華
這幾年,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幼兒園不只是一個知識輸出的場所,還應該是一個不斷形成思想的地方。我們對兒童的尊重越多、越是能夠傾聽他們的聲音、越是重視呈現他們的思想及思想的變化過程,他們也就越能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眾所周知,影響一所教育機構辦學質量的核心是課程。我們一直在探尋,什么樣的課程不僅能夠滿足兒童學習的需要,更能夠促進他們智慧與心靈的成長?三年前,我們注意到:孩子們對于教師“教”的東西并不那么滿足,他們總是有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們試著選擇每個周五,放下所有預設,傾聽孩子們的想法,滿足他們自由游戲的愿望,那一天,被命名為“暢游日”。這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如果孩子們每一天的生活學習都是如此,他們是不是能獲得更大的發展?至此,創建一套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兒童發展需要的“新課程”的想法應運而生。但新課程到底是什么樣的,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明晰,應該有幾個關鍵要點。
生活即學習
對于兒童來說,生活既是學習的內容,也是學習的方式;既是他們當下的存在,也是構建學習能力的基本要素。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即使不借助符號認知,兒童也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完成學習。在孩子們眼中,生活有著無窮無盡的變化與樂趣,激發著他們探索的欲望,他們會主動運用感官,在思維層面進行判斷、推理、整合與加工。新課程以兒童發展為核
心,通過還原兒童生活,幫助他們從不同層面完成學習,課程的表現形式也是生活化的。教師們和孩子一起感受生活,用孩子的方式學習與探索,幫助他們將零散的知識經驗結構化,進一步內化為知識與覺知。總之,新課程就是要用生活來完成“學習”,而不是用“學習”來替代生活。
讓孩子們愛上學習
傳統的教學,大部分時候是教師在教,兒童在學。兒童自身學習的愿望與積極性并不被重視。其實,兒童學習的方式非常多樣,他們對世界有自己的探索方式,對自然也更敏感。兒童思想的開闊性、對事物探究的積極態度,以及精神世界的豐滿程度都是成人望塵莫及的。因此,新課程以兒童自身的學習規律、特點為出發點,在兒童學習中,老師與家長更多地是傾聽、記錄與歸納,滿足兒童自主學習的需要。總之,新課程不需要孩子們重復我們知道的知識,而是要運用恰當的方式保留原本就屬于他們的豐富思想與情感、創造性的大腦以及開放和建設性的心態。
所有人都是課程的貢獻者
每個人身上都帶著豐富的文化密碼,兒童也是如此。當我們將目標聚焦在兒童發展上時,我們的關注點不再是他們掌握知識的多少,此時,兒童能感受到你愿意真誠地理解他,他開始與教師與父母分享他的感受。當成人和孩子們一起完成學習討論時,所有人都成為了學習者。當然,在教師的幫助下,家長也可以運用自身的文化優勢參與到課程中,與孩子互動。在參與的過程中,我們看到,通過課程,成人可以真實地覺察到孩子作為有靈性的生命存在。他們開始學著反思、調整自己的行為,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孩子、教師、家長共同成長
新課程主題的開放性與形式的“空筐結構”決定了所有人在其中都能夠獲得滿足。對教師們而言,新課程需要他們擁有開放的、有生成感的、有成長性的寬泛眼界。家長們的參與,也讓課程擁有了更豐富的內涵。這樣的課程,每個人都開始關注內心,學會清晰地體察、認識自己。當所有人內在的力量都被激發出來且通過課程的兒童發展目標聯結在一起的時候,一定有一個看不見、卻能夠感受到的強大教育氣場。
這個課程體現的是對兒童本真生活的高度認同與尊重,因此,我們將其命名為“回歸與還原兒童生活”的新課程。在新課程里,兒童發出的聲音每天都被不斷地傾聽與記錄。當我們與兒童的關系體現在思想可以碰撞的層面上時,課程中的每個人內心豐富的感受、對事物的認識與觀點、生命深處的期待與渴望都會被激發并表達出來。至此,教育才變得特別有生命力,呈現出一幅美妙動人的畫卷!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