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9-24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在很多家長眼中,孩子能很好地適應小學生活,首要的標準就是能夠跟上小學的學習內(nèi)容和難度。在這種思想的下,家長往往將幼小銜接理解為“學習知識銜接”,希望孩子在大班開始學習本該在小學學習的內(nèi)容,如拼音、算術等,部分家長還會利用假期,把孩子送進專門的學前班。而且,很多幼兒園教學也有小學化的傾向。在幼小銜接過程中,讓孩子提前學習某些內(nèi)容,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小學的生活,但是這種提前學習的優(yōu)勢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逝。孩子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是否能夠更好適應小學的節(jié)奏,與其學習品質(zhì)的高低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在幫助孩子進行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更應關注孩子學習品質(zhì)的培養(yǎng),為其提供持續(xù)學習的“發(fā)動機”,讓他們真正適應小學學習要求。從兒童發(fā)展的角度,幼小銜接尤其要關注以下學習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一、注意力
在幼兒園中,孩子的活動以游戲為主,教師會通過有趣的游戲或材料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這種注意更多是與有趣的畫面和聲音聯(lián)系在一起,時間長度要求也不高。進入小學后,學習任務對孩子注意力的時間和穩(wěn)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注意力是學習的前提,也是認知世界的保障。現(xiàn)代家庭中,普遍存在四二一或二二一等家庭結構,使得孩子受到“過度關注”。頻繁地與孩子進行互動,其實是對孩子“注意力”的干擾。當孩子在專心玩耍時,家人應給予安靜的氛圍直至孩子自行停止游戲。當孩子沉浸在活動中時,家長應該。適度忽略”,不用語言或行為與孩子產(chǎn)生所謂的互動。孩子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時間越長,說明其注意力的時間和穩(wěn)定性越好。
孩子進入小學后,學習方式較幼兒園有了很大的改變。首先,體現(xiàn)為“聽課”的時間延長,在整個上課過程中要求孩子能夠跟隨教師的指令,完成各種學習任務。這種學習方式對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孩子在小學課堂上屁股“坐不住一,與其沒有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有著很大的關系。有意注意更多依靠言語發(fā)揮作用,其前提就是孩子能夠傾聽外界的語言指令,并能產(chǎn)生相應的行為,這就對孩子的傾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和家長可以根據(jù)年齡階段的不同為孩子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通過閱讀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傾聽能力,在閱讀過程中,也能增強孩子的語言敏感性,不斷提升語感,為其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任務定向與完成
任務定向與完成,一方面是指孩子具有明確的任務意識,另一方面是孩子明確這些任務應由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定向與完成的發(fā)展水平低,孩子往往不能主動、獨立地完成任務,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yè)。任務定向與完成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和建立,對于孩子后續(xù)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這是個體責任感形成的基礎。
從小學開始,每天教師都會布置一些明確的任務,要求孩子在課內(nèi)或課后完成。不少剛入學的孩子任務意識薄弱,體現(xiàn)為對教師布置的任務記不清楚或忘記,也就無法按要求完成。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任務定向能力顯得比較重要。
事實上,在孩子讀大班時,教師會給孩子布置一些學習任務。家長可以對這些任務有選擇性地“盲聽”,告訴孩子老師布置的任務你自己要記牢。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有明確的“任務取向”,學會將老師布置的任務或者事情記在心上。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提升,老師和家長交付給孩子的任務應逐漸擴展。在日常生活中,列出任務清單,讓孩子明確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而且是可以完成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恰當鼓勵,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讓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得以充分發(fā)揮,并鞏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
三、時間管理
與幼兒園不同,小學每天的學習科目清晰,學習任務也非常明確,要求孩子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這就對他們的時間運用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出了要求。很多孩子進入小學的不適應,體現(xiàn)為沒有辦法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學習任務,拖拖拉拉,一項任務沒有完成又影響下一項任務,進而受到老師的負面評價。有的孩子家庭作業(yè)拖至很晚,甚至影響了睡眠時間。固然,由于個體差異,孩子的做事速度的確有快慢之分,但是很多孩子動作慢與其沒有時間觀念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因此,在學前期,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建立時間觀念,提升其運用時間的合理性。
很多孩子日常生活的時間概念是模糊的,往往不知道自己做事花的時間是長還是短。到了大班以后,可以幫助孩子學會看鐘表,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讓孩子知道,自己做事情應該花多少時間是合適的,也可以明確定出完成任務需要的時間。開始可以是教師和家長提醒,當孩子認識鐘表后,就可以讓其進行時間管理,自己控制做事的時間。建立起時間觀念后,孩子就會有快和慢的明確感知,也就能夠逐步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
很多孩子之所以做事拖拖拉拉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并不明確這件事情完不成,會影響到下一件事情。因為在幼兒園,明確的學習任務不多,即使動作慢一點,老師也會寬容待之,最多只是給予必要的提醒。進入小學后,孩子如果沒有時間觀念,動作拖拉,就容易因為一個活動的慢,影響到后面學習任務的完成。在孩子讀幼兒園時,就可以嘗試通過讓孩子體驗自己行為后果的方式,使其明確“時間聯(lián)系"的觀念。晚上時間,家長可以先明確給孩子交代要完成的任務,比如先吃飯再出去玩、看動畫片、閱讀等。然后告訴孩子,如果吃飯?zhí)?,那么就占用了出去玩的時間,本來能玩3吩鐘,可能就只能玩20分鐘,甚至取消。這樣孩子就能夠樹立“時間聯(lián)系”的觀念,知道每件任務不是有無限的時間。長久下來,孩子就逐步學會控制完成時間。這樣,進入小學后,就能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節(jié)奏。
(供稿:張潔瓊 校對:郭彤洋 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