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9-16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近年來,幼兒園逐漸重視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幾乎每個班級都創設了便于幼兒觀察的自然角,教師也逐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學探究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遺憾的是,雖然創設了觀察的環境,可孩子未必去觀察;組織了觀察的活動,可孩子的觀察能力也未必有所提升。班里的自然角形同虛設,孩子很少光顧,去了也不知看什么;或是草草做個記錄,但也不知為什么要記錄,怎么記錄。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對幼兒觀察力的認識也并不系統和深人,教師認為“看到了,并能說出來”就是觀察,忽視了觀察習慣的培養、觀察方法的分析,在如何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方面,教師的思考明顯不足。下面以我觀摩的幼兒園的科學探究活動為例,將教師們在培養幼兒觀察力方面的一些突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希望能以此引發大家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忽視觀察習慣的培養,影響觀察活動效果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良好的觀察習慣直接影響著幼兒探究的結果。如果孩子不會用正確的方法觀察事物,如果教師忽視對幼兒觀察習慣的培養,便會形成一系列不良的觀察習慣:毫無目的東看看、西瞧瞧,就會把要觀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遺漏;在觀察中缺少耐心,觀察記錄草草了事;觀察記錄潦草混亂,無法支持觀察結果的表達;觀察中的行為習慣影響觀察過程,比如紙與筆的收放,觀察的姿勢等等。
以下是某大班對天人菊和石竹的自然觀察活動后幼兒的觀察記錄,在20分鐘的觀察活動中,從幼兒記錄表(表1)的差異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的觀察習慣存在的問題。
教師忽視對幼兒觀察方法的引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幼兒的觀察能力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包括仔細觀察,發現明顯特征;能進行觀察比較,發現異同;發現并描述不同種類物體的特征或某個事物前后的變化;能根據觀察結果提出問題,并大膽猜測答案;能用圖畫或其他符號進行記錄等等。
從大班幼兒觀察比較天人菊和石竹兩種植物差異的活動中,通過幼兒的觀察記錄(見表2)和語言表達,我們不難發現幼兒能力發展的差異。有些幼兒只注重整體輪廓特征,忽視細節特征;有些幼兒能發現細節,但是只能發現1~2種重要特征;有些幼兒能發現6~7種重要特征;有些幼兒能清晰表達兩種植物的某些特征的差異;有些幼兒表述不清……這些觀察記錄和表達的差異,恰恰體現了幼兒觀察能力的差異。
因此,觀察活動后教師的講評活動對幼兒觀察方法的分析和指導尤其重要。教師可以引導兒童從物體的特征、形狀、顏色、空間關系、味覺、嗅覺等方面去觀察,提醒孩子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又看什么,是從整體到部分,還是從部分到整,本,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還是由表及里,這樣,孩子才知道怎樣觀察,觀察也會越來越細致。基于觀察方法的講評才能真正促進幼兒思維水平的發展。也就是說,觀察后的集體分享,是提升幼兒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有效梳理提升才能指向幼兒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集體記錄表(表3)、集體討論等方式,幫助幼兒發展觀察能力。
在觀察活動中,注重“觀”忽視“察”
“觀察”從心理學上是定義為有目的、有計劃,而且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是圍繞一定目標綜合運用感覺和知覺的活動。在多元智能理論中,加德納教授提出了“自然觀察智力”,認為自然觀察智力并不完全依賴視覺器官,它既有通過視覺器官的“觀”,還有通過其他多種感官的“察”。在多元智力的理論中,自然觀察智力的有效運用需要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
觀察活動中,教師往往對于觀察力的培養局限在視覺觀察上,容易忽視多種感官的參與。例如在比較天人菊和石竹的活動中,教師更多地強調你看到了什么,并通過記錄表你記錄了什么。其實,通過記錄表觀察事物,就培養觀察能力而言,容易使“記錄”受局限,忽視了嗅覺和觸覺的參與。因為這兩種感官比較的結果不容易通過記錄的方式表達出來。此時則可以采用語言表達的方式發散思維的廣度,使觀察的維度不斷拓展。
幼兒的觀察往往喜歡通過“眼睛看、尺子量”,觀察方式比較單一,因此教師要根據觀察能力發展培養要求,設計不同的活動支持幼兒能力的發展。在觀察中,要多鼓勵用眼看,用耳聽,用手觸摸,用鼻子聞,讓孩子將自己的身體作為“測量工具”,而不是僅僅依托眼睛看、尺子量,多種感官參加活動,才能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幼兒的發現才會越來越多。
觀察活動中忽視了與多種能力發展整合
觀察能力的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加德納教授認為,除了一般意義上的觀察能力,自然觀察智力還包括反思能力、建立聯系能力、分類能力、綜合能力、交流能力以及感知自然世界和人造世界的能力。因而,我們在培養幼兒觀察能力上,決不能只是孤立地培養思維習慣、發展觀察能力。只有通過與多種能力相結合的發展,才能促進幼兒觀察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在觀察過程中要發揮兒童語言的功能,運用兒童的多種語言記錄觀察過程,積累觀察經驗。多種語言,是指說、寫、唱、跳,利用兒童已有的知識經驗記錄觀察行為和結果,如觀察記錄、觀察日記、繪畫觀察過程中的關鍵點。可見,觀察能力的培養與幼兒的表達能力關系密切。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幼兒通過多種語言,繪畫、書寫、討論等等方式表達幼兒的觀察內容。
在觀察概括能力方面,我們通過幼兒觀察后的討論能發現幼兒的概括能力水平差異較大。有的幼兒的表述是零散的、片面的、缺乏內在聯系的,有的幼兒無法概括觀察的重點,
有的幼兒不能有順序地表達觀察的內容,有的幼兒不能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因此,教師要多開展觀察后的討論活動,使幼兒觀察的概括能力由弱變強。
在觀察記錄能力方面,繪畫能力的差異也直接影響幼兒觀察的細致程度。從幼兒觀察薰衣草和八瓣菊的記錄差異(見表4),不難看出兩名幼兒繪畫水平的差異對于觀察能力的影響。
在注重多種能力與觀察活動整合的同時,啟發幼兒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是教師容易忽視的內容。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讓幼兒單純進行一般意義上的觀察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讓幼兒進行觀察的同時,培養對所觀察的事物進行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必須培養幼兒在所觀察的事物之間建立聯系并進行分析概括的能力,必須培養幼兒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進行分析概括的能力,必須培養幼兒真正對所觀察事物有所感悟、有所發現并解決初步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我們可以在幼兒討論中多問問孩子,通過觀察活動,你想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發現等問題。這樣的觀察活動才能真正指向幼兒的生活,指向幼兒思維水平的提升。我們的觀察,不僅僅限于看一朵花,觀一片葉,要將孩子的視角和思考放到更為廣闊的大自然和生活中,去發現、去思考、去表達,逐漸體會到觀察的樂趣。這樣的觀察能力培養是具有伸展力的。
總而言之,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很多老師認為是極其簡單的事情,但其中卻蘊含著許多教師未曾思考過的內容。其實,孩子們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他們觀察能力的發展水平,只是我們的老師是否用心思考過,用心研究過。要系統而有效地培養觀察能力,決不是一兩次活動能提高的,需要教師分析每一位幼兒的發展水平,踏踏實實地從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人手,注重觀察能力培養,使每一次科學探究活動都因為孩子的發現而更加精彩。
(供稿:張潔瓊 校對:郭彤洋 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