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9-01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造型藝術教學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幼兒園造型藝術教學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包括造型藝術內容的選擇、教學氛圍的創設和教學規則的制定;其次要把握好造型藝術教學的組織形式、表現形式和評價尺度;第三要突破造型藝術教學的難點,創設良好的藝術環境,處理好靜與動的關系,交互采用多種造型藝術形式。
造型藝術;藝術教學;幼兒園教育
造型藝術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創造出的靜態空間形象藝術。[1]這些物質材料包括顏料、紙、木板、石頭、泥巴等。幼兒園進行造型藝術教學具有天然的優勢,首先是因為幼兒對該類活動比較感興趣,其次是因為該類活動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以此為依托的美育價值更是顯著。德國哲學家和美學家黑格爾曾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筑”。[2]成功的、令人難忘的造型藝術正如同建筑、音樂及其他門類的藝術一樣,都蘊含著使人回味無窮的審美價值。
一、幼兒園造型藝術教學的準備
(一)貼近幼兒經驗的造型藝術內容選擇
造型藝術教學的秘密就藏在生活中處處可尋的藝術對象之中。[3]找尋貼近幼兒經驗的造型藝術內容,讓他們在創造藝術的過程中再現自己的生活經驗,并樂在其中,是幼兒園造型藝術教學的首要準備工作。藝術本就與生活密不可分,一方面藝術來源于生活,任何藝術形式如音樂、舞蹈、美術等都能在人們生活的現實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藝術都不是生活形式的簡單模仿和照搬,都融入了人們后天的創造和想象。換言之,藝術都高于生活,無論形式還是表達的主題。幼兒園造型藝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更應該如此,因為幼兒對事物和社會的認知正是源于其生活的環境,幼兒的身心發展正是對其生活的適應和超越,而且造型藝術有廣闊的生活空間,其所需要的材料、造型形式等都來源于生活,也是對生活的反映,因此它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幼兒的藝術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造型藝術教學氛圍的創設
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不是憑空而來的,就其產生環境而言,藝術創造通常要求一個自由、寬松的精神環境。教師應為幼兒創設運用各種感觀去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創設自由寬松的游戲活動意境,才能拓寬幼兒的想象空間,從而為幼兒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提供感性材料。
(三)造型藝術教學規則的制定
幼兒的藝術表現本質雖然應該是其自由性的創造表現,但并非沒有規則,它強調個體在一定的規則和規律指導下進行自由創造和發揮,[4]因此在造型藝術教學活動中,一方面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注重幼兒個體的心理活動和意愿,尊重幼兒自己對內容和畫法的選擇,著眼于幼兒的自我表現和創新;另一方面,環境必須具有一定的規則,體現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與藝術的種類劃分及其邊界,以便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創造規則和社會規則意識,并能按照一定的規則和規律,將幼兒的藝術創造潛力在一定的藝術層面上激發出來。
二、幼兒園造型藝術教學的過程
(一)把握活動的組織形式
幼兒園藝術造型教學活動組織形式的特點就在于以造型藝術為中心,整合各種藝術形式,創設適宜于幼兒藝術學習的活動環境。在教學中,教師要使藝術活動與生活環境相互交融,可以嘗試將音樂活動、美術活動與造型藝術活動熔于一爐的教學組織模式,通過教學導人、教學演示、教具展示、兒童示范等形式,將包含文學、造型、繪畫、手工等形式的教學開展起來。
(二)把握活動的表現形式
形式是內容的載體,是內容的顯現方式,也是兒童感知美的重要途徑。[5]教師應該注意造型藝術美的形式對激發孩子審美體驗的重要作用。幼兒園藝術活動的表現形式通常為“感知”“欣賞”“表現”和“創造”。每種藝術活動表現形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突破常規、把握活動創新的藝術形式,關鍵就是依據幼兒藝術學習的需要和幼兒的藝術心理過程,為幼兒藝術學習心理的合理展現提供適宜的活動平臺。教師可以“感知”和“欣賞”造型藝術為鋪墊,以“表現”和“創造”造型藝術為基點和主軸,促進幼兒藝術情感的有效發展,進而提高幼兒的藝術素養。
(三)把握活動的評價尺度
在藝術整合活動的評價中,應以動態的過程評價為主,把對幼兒的評價過程融合在藝術學習活動之中,毗幼兒有一個充分表現自己的舞臺,自由創作屬于自己的作品。如中班“詠鵝活動”即是通過活動中“美麗荷塘”的舞臺氛圍營造,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熱情,同時引發了幼兒美術創作的興趣。他們大膽創作、表現,手套白色的襪子,把自己的小手造型成一只只神氣的大白鵝,在舞臺場景中哼唱著歌曲,盡興地表演。教師則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觀察與肯定每位幼兒的主動表現,如此將作品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既關注作品這種實在的可視形象的創造,更關注創作過程中幼兒心理意象的形成與特點。
三、幼兒園造型藝術教學的難點突破
(一)創設有利于造型藝術教學開展的大環境
營造多樣化的藝術環境,能對幼兒的審美能力的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了營造一個好的藝術感受環境,為造型藝術教學活動的開展創設良好的環境,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與條件,讓藝術造型的諸種元素滲透到幼兒園的各個角落,讓幼兒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深入感知精心布置于幼兒園室外環境、班級環境、走廊環境、操場等場所中的各種藝術造型,并讓幼兒在觀察中相互交流,發現美的特征,交流美的感受,在欣賞中接受審美教育,進而激發幼兒審美欣賞的興趣,刺激他們的藝術創作動機。
(二)處理好靜與動的關系
對幼兒來說,造型藝術不是機械的模仿,也不是被動的學習,而是一種貫通感觸、想象和創造的過程。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強調藝術知識和藝術技能的學習,對于幼兒熟悉的生活化的體驗和感悟強調不足。造型藝術既要發揮固有的美化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讓造型藝術飛舞靈動起來,能夠真正“走進”幼兒的學習過程中,因此必須堅持動靜結合的教學原則。
而要將“動”與“靜”有機地結合起來,就需要科學地、巧妙地去把握適度的、足夠的動,以維持幼兒一定的興奮度,但如果學習過程中動靜結合不到位、不協調,就會出現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內涵不足、內化不到位的情況。同樣,長久靜呆著不動,肯定又會讓幼兒感覺乏味。正確處理好造型藝術活動中的動靜關系,對于培育幼兒園造型藝術的教學過程尤為重要。教師只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握好動與靜的度,動靜結合,才能讓幼兒雖置身在靜態的藝術氛圍中,但也能被各種靈動的創意造型藝術所感染。
(三)交互采用多種造型藝術形式
培育幼兒的造型藝術能力,需要融合多種藝術形式才能有效。如美術,可以運用色彩、線條加以表現;音樂則立足于用意境、旋律加于詮釋;建構則側重于造型變化、材料替代;造型表演強調幼兒自由創編與教師精心啟發相結合。幼兒也需要從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體驗相同的藝術感受,從而悟其精髓。可以說,無論單一的造型藝術形式有多美,都是有先天不足與缺陷的,惟有多種藝術形式的交互作用,才能造就一個多姿多彩、創意飛揚的藝術境界。沉浸在這樣的造型藝術情境中,幼兒每天都有很多機會跟這些非常特殊的對象對話。也只有在這樣的對話中,幼兒的心靈才能得以愜意地舒展,藝術素養才能得到培養;也只有在這樣的對話中,幼兒才能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大腦、自己的方式表現屬于自己的感覺與體驗,并產生創作的沖動,從而漸漸學會創造性地表現藝術形式的內涵和情趣。
總之,造型藝術可以陶冶幼兒的性情,如果他們能夠長期耳濡目染于美好的造型藝術的影響之下,其品行和審美趣味必會得到打磨,讓其終身受益。從幼兒全面發展看,以藝術為媒介,培育幼兒造型藝術審美能力是豐富幼兒精神生活、幫助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徑。在幼兒園里,從生意盎然的園林園藝、活靈活現的童話雕塑、典雅脫俗的名家名畫、稚嫩可愛的兒童繪畫、精彩紛呈的活動照片,到使人迷醉的視聽欣賞及變化萬千的擺設作品,都能多角度地對幼兒起到藝術素養的培育作用,讓幼兒充分感受藝術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社會的美好。此外,幼兒園也可以通過行為藝術教育引導幼兒,將內外圍墻上的藝術音符造型轉換成幼兒生活習慣養成、安全教育等宣傳版塊,有效地敦促幼兒養成各種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讓幼兒在與人交往中體驗到和諧真誠的情感美。
(供稿:張潔瓊 校對:郭彤洋 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