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一区二区三区_娇妻在厨房被朋友挺进_美国黑人一级毛片免费看的_在线看黄色小说

大型活動方案

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新策略

時間:2015-08-20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

   21世紀是個嶄新、充滿挑戰的時代,各種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潮猶如縷縷清風一般撲面而來,新的課程理念沖擊著教師已有的班級管理觀念。作為在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教師來說,我們在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討下,已逐步理解和領會新課程理念蘊涵的教育思想和基本理念,并嘗試著在班級管理活動中應用,譜寫一部新的教育樂章。

  幼兒園教育應當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全面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標。而班級的管理就是落實保教目地的一個載體。要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需要較好的師資、設備和足夠的資金。然而,這些資源能否充分利用,能否發揮應有的效益還依賴于管理,依賴于管理者對人、財、物諸因素的合理組織和調配。只有利用恰當,才能發揮應有效能,否則,保教質量的提高就無法得到保障。班級管理是搞好幼兒園管理工作的基礎工程,是提高保教質量的基本保證。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幼兒園班級管理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老師高高在上,說一是一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現代幼兒園班級管理的需要,這一切都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特殊性

  目前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維度定義班級管理,學者們大都贊同“由教師主導來管理、逐步引導學生參與管理,班級管理最終實現班級常規良好,維持教學和學習順利進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觀點。綜合文獻資料將幼兒園班級管理定義為:幼兒教師以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為依據,以學前教育原則與觀念為指導,實現班級中的人、事、物的互動,進而實現各種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的動態過程。主要涉及到幼兒園班級的生活常規、教學、班級環境、班級氣氛、人際關系的管理五個方面,其中各個方面的管理都是緊緊圍繞幼兒養育的生活管理而展開,目的是對幼兒的引導和濡染。

  幼兒園班級管理有其特殊性,管理的工作既平凡、瑣碎、服務性強,又具有十分嚴密的教育性和科學性。幼兒園班級是幼兒生活的情境,同時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了學前教育的目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對幼兒進行生活管理與教育,促進幼兒的自律與合作,最終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等。可以說,幼兒園班級管理是幼兒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重大意義。由于現代教育理念倡導要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個性,因此幼兒教師往往會考慮“管多了是不是會限制幼兒的個性”、“要不要管理班級”,并且在具體的班級管理過程中遭遇很多困難。同時,在幼兒園里不同的教師所管理的班級存在差異性,表現為不同類型的班級呈現不同的特點,發揮著不同的教育功能,起著促進或阻礙幼兒發展的作用。教師是幼兒園班級管理的主導,并對班級里的人、事、物進行全面的管理。幼兒教師是否能在自己班級文化的矛盾、沖突與不一致性等現象中進行教學與班級管理,這些問題的解決主要取決于真正進行班級管理的教師,影響與考驗著教師的領導能力。

  二、幼兒園班級管理的起點——務實、創新

  幼兒園教育的對象是一群3-6歲的幼兒,他們天真活潑、聰明可愛。在傳統的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有些教師認為幼兒還小,什么都不懂,一味地進行“填鴨式”教育和班級制度的強制執行;教師的關注點更在于幼兒的“補短”。毫無疑問,關注薄弱環節對幼兒是有所幫助的,但這種關注往往伴隨著對其優勢項目投入的減少。這樣一來,幼兒的發展就有可能不是我們所強調的全面發展。而現在的班級管理,提倡的是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個幼兒,人人都是班級小主人;教師意識到,幼兒的全面發展只能是一種應然狀態,而不是實然狀態,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種理想,而不是現實,教師應該創造條件鼓勵幼兒個性的發展。

  (一)讓幼兒做環境的主人——規劃開放自取、豐富有序的教學空間

  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材料的互動中實現的,教師應依據幼兒的興趣,運用整體規劃原則將活動室布置為多個活動區,如語言區、認知區、角色區、美工區、音樂區、科學區、建筑區等。每個活動區都提供數量充分、種類齊全的玩具及操作材料,其中材料物品的擺放是開放的,學習資源柜架結構可以移動并便于物品分類和幼兒自由觀察、取用與學習。提供的學具、材料應有挑戰性,符合幼兒興趣及能力發展,并隨課程內容定期更換。

  課堂的布置要能滿足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需要,配合主題內容的需要作定期更換,布置的過程要使幼兒充分參與。例如可以師生共同商量、計劃與布置,也可以教師規劃好位置,提供背景,讓幼兒隨活動的進展逐步把自己的學習成果或作品布置上去,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

  (二)使幼兒學會管理自己——制定師生共同遵守的規則

  有效的規則秩序有益于班級活動的管理和師生互動,一個班級混亂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幼兒不知道該做什么,教師的期望是什么。教師應和幼兒共同討論:哪些行為是班級所接受和贊賞的,哪些行為是班級所不允許、應該被禁止的,違反班規的結果將會如何,教師要盡量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參與討論、表達意見的機會,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師生共同規劃、訂立全班遵守的班級常規。班規一經訂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師也不例外,若班規改變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

  由于幼兒大腦皮層抑制機能的發育尚未完善,在規定幼兒遵守班規時可由枯燥、單調的語言提示轉化為隱性的環境提示。例如在樓梯上貼上小腳印,提醒幼兒順一邊上下樓梯;洗手處貼上洗手順序圖;班級內用圖畫標明各個活動區域;游戲場景上貼上行車路線、斑馬線,提示幼兒遵守交通規則。對于小年齡幼兒,用標記告訴他們坐半圓的位置等,這種方法可避免幼兒因無事可干而吵鬧,也可避免教師的過多指揮和干預,讓幼兒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項活動互不干擾、有序地進行。

  在訂立班規時應注意項目不要太多,因為太多的規則會讓幼兒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或無所適從,收不到實質性的效果。在執行過程中,教師要公平、守信,多鼓勵、少處罰,培養幼兒養成自覺遵守團體規定的習慣。

  幼兒園班集體中的幼兒一道生活、學習和娛樂,他們雖然具有相同的年齡特征,但各自的個性、品質、生活經驗和能力卻多種多樣。要保證集體中每個幼兒較自覺地接受生活教育管理,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規和知識技能,從而達到幼兒保育目標,我們可以采用這樣的規則引導法,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暗示中自然地習得各項規則。

  (三)讓幼兒享有平等的權利——實行公開、公正的民主教育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班級面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班上應努力營造一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這樣才能使統一、嚴肅的日常教學活動變得既認真又活潑,使班上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例如平時應讓幼兒輪流當值日生、小老師;節日表演、慶祝活動盡量讓幼兒全部參與,人數有限的應讓幼兒自我推薦經集體同意或公平競爭;評好幼兒、獎五角星讓幼兒自評經集體同意或互評等。幼兒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師的一切教育行為應讓他們心悅誠服。幼兒從小在一個非常公正、民主的氛圍里生活,會積極主動地行使自己的權利,變得更有主見。

  (四)使幼兒成為自信的人——搭建賞識教育的平臺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同時又是十分脆弱的。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創造意識猶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師備加呵護,要是再經過教師的“放大”,那就會變成學習的動力、積極的上進心,這些幼兒就會在教師的欣賞和關愛中獲得長足的進步,逐漸成為自信的人。我班有個小朋友叫肖嘉寶,平時小椅子上坐不住,學本領時也是一種無所謂的樣子,在大家的眼中她是一個并不出眾的幼兒??墒窃谟⒄Z活動時,我卻發現這個幼兒對學英語的興趣卻很高漲。于是,我就抓住她的這個亮點不斷去肯定、鼓勵和引導。后來,她不但參加興趣班更投入,而且有時還做起了“小老師”呢,她的自信心增強了。當然,我還逐漸把她的興趣點轉移到其它的方面上,讓她各方面都有進步。

  又有一次語言活動,我組織幼兒說說自己的和同伴的優缺點,并讓他們嘗試用表格的形式記錄下自己和同伴的優缺點。平時不太言語的佳閱小朋友也不禁說開了:“我欣賞陳宇伸,因為他認識很多的字,而且他會說很多的英語……”。宇伸小朋友至從聽了同伴這樣的評價后,變得學習英語更加積極主動,也特別愛幫助身邊的小朋友說英語。這樣平凡的一句話,普通的一堂語言活動,卻深深影響著每個幼兒稚嫩的心靈。人人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渴望賞識。我們教師可以利用“找亮點”法則發現和挖掘幼兒潛在的能力,因為隱藏在人性深處被認可和尊重的渴望,只要被找到,被點燃,積極性就會像火光一樣照亮自己和周圍的人,快樂和激情彼此感染……

  (五)更有效地創造藝術的、合適的教學方法,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首先,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創造藝術的、有效的方法以完成教學任務和面對教學挑戰。教學藝術是教師個人綜合藝術的反映,它表明教師在關心幼兒、教學熱情、內容把握、應用能力、豐富知識和創新實踐等方面均已十分成熟。她能把對幼兒的了解、學科知識的掌握和教學方面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并將其滲透在有凝聚力的、優秀的、令人激動的課堂教學中;也能通過提供多個切入點和多種途徑,使幼兒的所有技能以及幼兒目前所能達到最高水平都在學習中得到充分體現。對提問十分精通,知道什么問題有利于幼兒探索和理解,以幫助幼兒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技能。

  其次,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學習”。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對幼兒的主體性活動,教師不可替代,也不可直接控制,而應給予尊重和保護。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的“發現學習”,即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親自實踐、與人交往,去發現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從而獲得關于物質世界和人際交往中的種種直接經驗、體驗及思維方式。例如在角色游戲區,幼兒憑借著各行各業及家中人物角色的扮演,學習各種人際溝通的態度和技巧。在幼兒期,這種方式更能激發幼兒的主動學習,培養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態度。

  第三,應根據幼兒學習方式的變化,進行多元化的角色轉換。現代幼兒教育倡導一種民主、平等、信任的師生互動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幼兒學習方式及教育情境的變化,進行多元化的角色轉換。例如當幼兒“接受學習”時,教師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當幼兒“發現學習”時,教師是環境的創設者、材料的提供者、活動的支持者;當幼兒在自主活動時,教師是活動的觀察者、參與者(幼兒的玩伴);當幼兒尋求幫助時,教師是學習的咨商者、活動的指導者。同時教師也由過去的教材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研究者、設計者、幼兒學習的評量者。

  最后,還應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空間局限于幼兒園,幼兒的學習受到極大的限制,幼兒被剝奪了對外界的探索機會?,F在,教師把教學空間擴大到大自然、社會中,擴展了幼兒發展的空間,豐富了幼兒的經驗,實現了“教學內容生活化”課程學習目標。

  三、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突破——轉變、關注

  (一)師生共同創建寬松、愉悅的家庭式氛圍是班級管理的前提

  新課程理念倡導的是一種民主、和諧的環境,因此,我覺得幼兒園的班級管理首先應該注意這種氛圍的創設。眾所周知,小年齡的幼兒情感依戀強烈,這就更要求我們營造與家庭相似的寬松、安全、溫馨的物質和心理環境,以便讓他們在這種環境中自由、快樂的發展。我平時除了提供輕巧、方便、柔性的生活設施,便于幼兒休息和隨意活動外,還著重創設心理環境,和他們近距離地接觸,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幼兒溝通與交流,以此拉近和幼兒的距離。幼兒會很快從對家人的依戀轉移到和老師的親近上——抱抱你的身體、摸摸你的衣服、牽牽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這些動作都是他們表達對你的接受。除了動作,他們還從語言上來表達對你的認同“老師,我給你買一件漂亮的衣服”、“老師,我帶你去吃麥當勞”。雖然他們的承諾遙遙無期,但是,在我看來卻無比激動,這是我們共同創建的寬松、愉悅的氛圍的作用,是班級管理的前提。教師很容易把握幼兒的情感特點,容易從幼兒情感著手,對幼兒的行為加以影響和引導,以達到管理的目的。另外,幼兒的情感伴隨于幼兒身心活動的全過程。所以,與幼兒情感溝通的方法可以輻射到幼兒的全部生活、教育、游戲活動中去,它既能加強對幼兒的管理,有能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

  除了心理環境外,物質環境當然也很重要。陳鶴琴先生指出:“通過幼兒的思想和雙手布置的環境,可使他們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認識,也更加愛護。”因此,我在創設物質環境時讓幼兒積極參與,每個區角擺放些什么?怎樣擺?墻面如何布置?都與幼兒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擺放。雖然,讓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比教師本人獨立完成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就其教育效果來說,這樣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創造性,使幼兒有改變環境的成功感和責任感,也有助于對幼兒進行愛惜勞動成果的教育。

  與幼兒情感溝通、創設溫馨的心理和物質氛圍的基礎是教師對幼兒的理解和愛。了解幼兒需要教師有童心、有愛心。幼兒的情感反應都是以幼兒的現實感受為基礎的。對教師而言,不要輕易判斷幼兒的情感及相應的行為,而應把他們間的活動情景聯系起來,這樣對幼兒的引導才會有針對性。

  (二)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管理行為是班級管理有效方法

  在許多情況下,教師是管理的主體,幼兒是管理的客體或對象,這是一個基本事實。而幼兒作為被管理者,并不意味著就失去了其在管理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及主體性。在任何時候,幼兒必然是也應該是學習和游戲活動的主體。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身份。英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等。

  1、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過去,教師是幼兒園活動設計者、組織者,而今教師們將幼兒園活動設計部分空間讓給了幼兒,讓幼兒們在各種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師則只是從中擷取幼兒興趣所致、幼兒發展所需、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課題生成新的課程,為幼兒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等,再次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準備教具原是教師的工作,可現在為了發展幼兒的自主性、能動性,我發動幼兒采用自己的方式收集資料,然后在教學活動中和幼兒一起對資料進行整理,在整理資料過程中逐步接近知識本源。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探索式教學打破教師中心的傾向,讓幼兒帶著問題、懸念采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思考、探索,充分體現對幼兒的信任。這種信任建立在對幼兒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定位在現有能力之上力所能及能力之內,能激起幼兒學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在學習探索活動中充滿自信,調動已有的知識能力積累去尋找獲得新的知識,此間家長資源也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2、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我們教師要以幼兒發展為本,要特別關注幼兒的主體意識和初步的社會意識的孕育,倡導為幼兒學會生活、學會探索、學會表達提供靈活多樣的課程及其活動空間?,F在幼兒的學習探索活動已從課堂拓展到了家庭、社區、社會,滲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兒在生活游戲化的教學活動中自由自在地表達表現,在生活游戲活動中輕松自然地學習。幼兒從平面的相對單調的課堂,走向立體的豐富、廣闊的多元環境,從與學習環境單項的或多向接觸,部分感覺器官參與活動,到與學習環境放射型接觸,所有器官參與活動。他們感受到的信息量大了,信息的內容廣泛了,全方位、大容量的刺激,激起了他們對世界多縱的探索的需要。教師在期間主要是“引”,但是“引”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捕捉最佳的教育時機,把“研究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一種激勵。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幼兒學習的參與者。幼兒雖小,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們自己的愿望、要求興趣和愛好。我們教師要學會洞察他們內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與幼兒交流,要多站在幼兒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幼兒,不能因為幼兒小而隨意斥責、批評,要尊重他們。然而“要尊重幼兒”這句話經常掛在我們教師的嘴邊,但有時我們教師卻沒能很好地做到。有一次,我和小朋友們一起在做花,當我在講解示范時,發現王宇軒好幾次想站起來,并且不時地看我的腳,我走過去,摸摸她的小腦袋,想提醒她一下,可是她卻說“老師……”“別說,好好聽。”沒等她說完,我打斷了她的話,王宇軒不說話低下了頭。小朋友們開始自己動手做花了,可是宇軒卻還坐著不動,于是我走上去,彎下了腰問“你怎么還不做?我拿走了!”看我想真的要拿走,宇軒哭起來并搖搖頭??吹接變嚎蘖?,我又問“剛才你在做什么?”他邊哭邊說“我看見老師的腳底下有一張紙”。我一看,真的,不知什么時候腳底粘到了一張紙,原來剛才幼兒想告訴我這件事,可是我卻沒有給她機會,沒有問清楚,就批評她。想到這,我放下手工紙,對幼兒說“對不起!剛才老師不對,現在我們一起來做紅花送給媽媽爸爸,好嗎?”幼兒爽快地答應了。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我們在心里應先問問自己“這樣做行不行”?

  現在,我們教師開展的是主題式活動,在每個環節都應把幼兒當成學習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主動參與活動,了解幼兒的需要,傾聽他們的需要,進行探討、互相交流。教師在每個環節都應創設引起他們感知、探索學習的環境,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內容。我們教師的集體教學活動,已從分科式向整合型過度,從原先單科、無可選擇內容方式的集中教學,到多學科有機融合,其中,個性化的布置深得幼兒喜愛。

  另外,我們教師在主題的工作坊活動中要將選擇與操作的權利完全交給了幼兒,讓他們融入一個小小社會中。幼兒們不僅可以根據喜好選擇活動內容,還可以按自己的能力選擇活動方式,在一個多縱的自由選擇的環境中,幼兒們自由性得到了充分發展,他們在自由選擇中漸漸認識了周圍世界,認識了自己,也真正喚醒了他們內心深處探索世界的興趣。在此,教師參與的行為方式主要是:傾聽、觀察、交流。教師傾聽幼兒的心聲,是尊重幼兒的表現;教師觀察幼兒,可以適當地調整內容、計劃,照顧個別、發現“火花”;教師與幼兒交流,既有認知上的更有情感上的,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對于小年齡的幼兒來說,表情、動作更能使他們縮近與教師的距離,從而更好地把你當成他們的朋友。

  這個過程中幼兒們的變化顯而易見,他們更開朗、自信、敢想敢做、富有想象、對學習及新奇的事物充滿探索欲望,這不僅有利于幼兒今天的成長,也有利于幼兒未來的發展,更有利于我們開展班級管理。

  (三)關注幼兒的個性發展是班級管理的重點

  幼兒是一個社會的人,他生來就具有人的尊嚴和價值,每個幼兒又各具有自己的特點和需要,他們有自主性、獨立性、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他們是發展著的,能動的個體。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多角度地去評價每一位幼兒。

  個性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和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個人品格,是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獨特之處。良好的個性意識和個性特征強烈地影響個人創造力的發展,是人才成功的關鍵素質之一。人與人由于成長環境和生活經歷的不同,在體質、氣質、性格和個人愛好等方面會有一定差異,這些差異造就了人們的不同個性,也使人們對事物的理解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有所不同,而個人的獨創性正是在這種各自不同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基礎之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差異性與多樣性乃是創造思維生成、發展所必須的環境和土壤。沒有不同觀念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就不可能產生新的思想,發展也就將趨于停滯。正如同一種元素不能合成新的化合物一樣,同一種思想也難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個充滿差異的多樣化社會才更加具有活力。今天,我們的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創造性,需要有新的方法、新的發明和新的思想觀念。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一直比較重視對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行為準則和集體意識的宣傳和培養,卻相對忽視了個體意志品質和獨立自主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質特別是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方面的意義與作用。我們固然需要統一意志和良好的秩序,但我們也不應忘記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即集體創造力始終是個體創造力的有機組合,是個人能動性的綜合反映。長期整齊劃一的同化性訓練,會嚴重束縛人的個性發展,扼殺個人獨創性,其結果也會削弱了集體的生機與省略。基于以上原因,我們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應該加強對個性化的教育。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幼兒各種能力得到更好地發展。另外,幼兒的個性形成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這就需要每個教師有教書之熱情和育人之愛心,有耐心,有奉獻精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四)教師的自身素質是提高班級管理的關鍵

  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使一個班級有好的面貌,使幼兒能得到主動的發展,作為管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掌握幼兒發展的腳步。那么應如何做?如何使自己適應這千變萬化的時代潮流呢?首先,我們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終身學習系統的構建、完善。教育學家陶行知也曾說過:“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因此,新形勢下教師既是幼兒的引路人,也是終身學習的主體之一。因為,沒有教師的學習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確地運作,教育質量也難以保證。想讓幼兒有一瓶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教師要勤于向書本學習、勤于向幼兒學習、勤于向專家和家長們學習……其次,我們教師要善于觀察,向經驗學習。幼兒本身就是一本生動的書,每天呈現給我們一幅幅活潑的畫。每個教師對這本書要認真地“看”,仔細地“讀”,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實踐中,教師應善于運用多種手段進行觀察,及時記錄,遇到問題時能積極思考、分析應對,以積累更多更好的經驗。最后,我們教師要善于總結,從反思中提升。在認識、觀念調整之后,管理行為過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教師應該對自己的工作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綱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么樣?”“班級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師提升自己的關鍵,在不斷的思考與實踐過程中,一點點積累自己,豐富自己,教師就會逐漸地充實和能干起來。

  四、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促進班級管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從中可以看到,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是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的。于是,我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嘗試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管理。

  (一)明確家園結合與班級管理的關系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幼兒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越來越顯示它的特有地位,許多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園合作這一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我們覺得幼兒園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是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兒園的班級管理中,有些活動我或征求家長的意見,或讓家長參與指導。例如,在2004年度的第二學期,我園開展了“藝術月”活動,其中有一個內容是“巧手繪中華”,為了更好體現我班的實力,我把家長召集起來,大家共同商討對策,家長們紛紛反映用各種形式來展現,有的說“畫”、有的說“折”、有的說“用布做”……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由于家長參與的面廣、展現的作品表現形式多樣而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與幼兒家長為此而歡呼雀躍。由此看出幼兒園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是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根據以上情況,我確定了在班級管理中家園結合的目的:指導家長配合開展班級管理的工作,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行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的目標、要求,以便家園合作形成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二)家園合作形式的多樣性有利于班級管理的開展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了解到:許多家長都認為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是幼兒園的事、是教師的事;另外,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幼兒在家都是嬌生慣養,因此有些工作開展的不是很好。為了保證班級管理的順利進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我在學期初召開了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了我將要開展的一些工作、幼兒開學來的一些情況、家長將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等,讓家長了解到,只有家長切實地參與,才能促使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才能使班級管理得更好。

  為了使家長進一步明確配合的內容,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還設計了家長園地、推選了家長委員、確定了家長開放日、開展了親子活動等。

  我在“家長園地”中根據班級情況和所要開展的活動情況,在欄內提出家園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兒的表現,許多家長對此很關注,使得這個欄目充分發揮了其作用。家園間要建立經常性的雙向溝通,在家園雙方隨時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上,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情況,從而在教育上達到共識,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