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8-06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學前教育新視野》2015.03 作者:陸曉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寄予了較高的期望,要求教師必須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與幼兒互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我們立足本園實際,采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開展形式多樣的園本教研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專業引領。促觀念更新
教師的教育理念決定教育質量。為了幫助教師轉變觀念,我園分別組織了“如何解讀《幼兒園教育綱要》”“教學反思與專業成長”等專題講座,并邀請幼教專家和知名園長進行“幼兒成長檔案評估”“幼兒園班級管理”的講座,并讓教師談談自己的體會,寫心得。同時利用網絡平臺學習、分享他人的教育教學經驗,有效地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二、集中問題,促教師研討
我們針對教師的實際問題,每周年級組進行一次“頭腦風暴”,隔周進行一次大組教研活動,專門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活動前教師先提出問題、困惑,對教學行為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審視、自我分析,再通過研討、交流、總結,尋求解決的辦法,然后根據討論意見開展教學實踐——再研討——再實踐活動,為教師注重教學研究、促進專業成長搭建平臺。
三、好書推薦,促學習內化
我們從每位教師的發展及需求出發,推薦最符合教師發展需要的文章、書籍,引導教師有選擇地去閱讀,幫助教師將閱讀的內容內化到教育理念中,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如推薦新教師閱讀《新手老師上路嘍!——幼兒教師入門必讀》;對于部分轉崗的青年教師推薦《窗邊的小豆豆》,幫助她們確立可感可知的具體的兒童觀、教育觀。
四、案例分析,促教學反思
教師的成長之路應是經驗加反思的過程,備課一聽課——說課——評課——議課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我們經常把教學現場作為案例,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對教師教育行為進行診斷、評價與質疑,一改“只評不議、只有他評、沒有自評”的傳統模式,將關注點更多地集中在教師的自我反思和集體反思上,有效促進教師實現共同成長。
五、一課三研,促教師發展
“一課三研”是我園教研活動的特色,每月由教研組教師共同選擇一個活動,制訂出最合適的教學方案,推選一位5年內上崗的教師上“靶子課”,進行“一研”,對活動中教師的回應策略、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孩子與孩子的互動等進行評定。之后,由同一位教師再次執教“實踐課”,課后進行“二研”,再次評析、修正。之后,由該組教研組長或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執教同一課題的“示范課”,課后對比分析。教師們通過層層反思,不斷解讀自己與他人教學行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有效的教育策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六、交流研究,促教學特色
我們每月組織一次以年級組為單位的教學辯論活動(園領導分別進入三個年級組),教師在寬松的氛圍中針對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手段等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種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使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辯證地看待我們的教育行為,有利于互相取長補短,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同時,結合我園的課題研究,讓每一位教師參與到市級立項課題,鼓勵教師以課題為載體,做到研討經常化、問題解決及時化、經驗總結提升化,使教師逐步從“實踐型”向“科研型”轉變。
七、分層培訓。促共同提高
我園教師的起點差異較大,我們在園本培訓中對教師們進行分層培訓,又不失時機地捕捉和把握外界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經驗,為教師提供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使教師多方位地獲取教育信息。每次外出回來的教師我們都要求把寶貴的學習內容和自己的體會與全體教師分享,這樣的學習方式帶來的是教師眼界和思路的開闊、理念的提升以及經驗的豐富,更拓寬了教育工作中的思路。
我們的園本教研堅持從幼兒園實際出發、從教師的需求出發,以人為本,實施人性化管理,使教研走近教師,形成凝聚力,發揮、互幫互助的作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供稿:張潔瓊 校對:張潔瓊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