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7-07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 2014年05期
作者:徐慧艷
幼兒園教師形象是其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研究者以4~6歲幼兒為對象,通過訪談法和繪畫作品分析法對幼兒心目中的教師形象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幼兒心目中教師的外在形象為黑色長直發,高瘦身材,喜歡穿裙子或顏色鮮艷的衣服,說話較溫和,語言大多為下指令和提要求,主要行為是教育行為的女性;幼兒心目中教師的內在形象則主要表現為有知識有能力,有一定權威性,與自己有良好的情感關系;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來自不同幼兒園或地域的幼兒心目中的教師形象存在一定的差異。
形象中的“形”是外在、可見的,而“象”則是內在、隱蔽的,但都會通過行為表現出來。教師形象是教師外顯和內在諸因素的統一,它是指在一定社會情境中,公眾對教師行為的印象與評價。〔1〕教師形象可分為表層形象、中層形象和深層形象三個層面,表層形象由儀表、談吐、舉止構成,中層形象由知識(文化基礎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科學知識)、能力、行為構成,深層形象由心理、觀念、情操構成。〔2〕
教師是幼兒最熟悉的他人,對于教師形象,幼兒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那么,幼兒心目中的教師形象究竟是怎樣的呢?研究這個問題對促進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選取291名4~6歲幼兒作為研究對象,他們分別來自湖北省5所不同性質、不同等級、不同地域的幼兒園。研究者主要采用訪談法及繪畫作品分析法,全面深入地探究幼兒心目中的教師形象。具體而言,研究者以半結構訪談法對幼兒進行訪談,并在這個過程中頻頻使用“追問”方式,同時,請幼兒以“老師”為題自由作畫(共收集到92幅繪畫作品),據此深入了解幼兒對教師形象的看法。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心目中教師的外在形象
1.外貌
這里的外貌包括性別、身材、發型、服飾等內容。96.9%的幼兒認為幼兒園教師是女性;87.7%的幼兒認為幼兒園教師應是長發飄飄的,其中,85.3%的幼兒認為應是黑色的,64.3%幼兒認為應是直發;分別有73.9%和87.5%的幼兒認為幼兒園教師應是纖瘦和高挑的;38.0%和30.8%的幼兒分別認為幼兒園教師應穿裙子和穿顏色鮮艷的衣服。
2.語言
幼兒心目中教師說話的方式可以總結為三類,分別是溫和的、兇兇的和沒有表情的。54.1%的幼兒認為教師說話時是笑瞇瞇、輕聲的,40.7%的幼兒則認為教師說話時兇兇的、聲音很大。教師的語言主要為解說教學內容、下指令以及表揚幼兒。從研究結果來看,幼兒記住較多的是教師發出的各種指令,比如吃飯、睡覺、上廁所等。
3.行為
68.3%的幼兒認為教師最常見的行為與教育教學有關,19.5%的幼兒則認為與保育有關。其中,與教育教學相關的內容包括講故事、唱歌、跳舞等,與保育有關的內容則包括洗碗、掃地、添飯等。還有幼兒認為教師最愛做的事情是打電話、聊天、化妝、照鏡子、吃飯、發脾氣,等等,這些與教育教學和保育其實都沒有直接關系。
(二)幼兒心目中教師的內在形象
研究發現,4~6歲幼兒對教師內在形象的認知水平有限,對于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操、個人品行等方面的認知并不深刻。幼兒心目中教師的內在形象通常表現為有知識有能力,有權威性,與自己有積極的情感聯系,幼兒會對教師作出好壞的形象描述。
1.權威性
研究發現,63.0%的幼兒認為教師會批評人。教師批評人的原因很多,通常是因小朋友表現不好(如不聽話、不乖)、犯錯誤(如推人、打架)、進食不好(如吃飯慢、飯吃不完)、技能不好(如歌唱不好、舞跳不好)、學習不好(如不會回答問題)。教師批評人的方式主要有言語批評、行為懲罰(如罰站、挨打)、威脅拋棄(如表示要將他們送到別的班去)等。
2.與自己的情感關系
幼兒對教師是否喜歡自己的判斷,可以反映出幼兒與教師之間的情感關系狀況。研究發現, 83.9%的幼兒認為教師是喜歡自己的,66.4%的幼兒認為教師是自己的好朋友。認為教師不是自己好朋友的幼兒,多數是將教師與小朋友區別開了的,即認為“老師就是老師,只有小朋友才可能成為自己的好朋友”。
3.知識與能力
統計表明,70.5%的幼兒認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當教師的,當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其中,14.7%的幼兒認為只有學習好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教師。幼兒心目中的教師應具有各項技能,例如教學技能(彈琴、唱歌、畫畫、跳舞、寫字等)、生活技能(掃地、拖地、洗碗、添飯等)、懲罰技能(打手、打屁股等)。
87.8%的幼兒認為教師會教給自己各種知識和技能,同時70.2%的幼兒認為自己學會了教師教的內容。而當問及教師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時,幼兒的回答主要有“很認真地教”“老師在黑板上寫,我在本子上寫”“跟著讀、跟著寫”“老師說,我們聽”“老師跳,我們跟著跳”等等。研究發現,教師的手部動作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幼兒在描繪教師行為時大多談到或畫出了教師手的動作。在幼兒看來,教師的手特別大,主要的作用是用來寫字,然后是用于掃地、添飯等(如下圖)。
4.對教師好壞形象的描述
研究發現,66.5%的幼兒認為教師有好壞之分,其余的幼兒則認為只要成了教師就是好人。幼兒對好教師和壞教師形象的描述通常從四個方面展開,分別是情感陪護、個人品行、生活照料和教育指導(詳見下表)。幼兒判斷教師的好壞,最重要的標準是教師的個人品行,其次是情感陪護和教育指導。
(三)幼兒心目中教師形象的差異
1.不同年齡幼兒心目中教師形象的差異
研究發現,不同年齡幼兒對教師外貌的認知并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對教師個人品行的描述,例如是否會批評幼兒、是否會教自己學本領兩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分別為p<0.01和p<0.05)。幼兒年齡越小,越傾向于認為教師會批評人,但會教自己學本領。此外,卡方檢驗表明,不同年齡幼兒對教師的情感陪護、個人品行、生活照料和教育指導的需求不同,但都比較關注教師的個人品行。
2.不同性別幼兒心目中教師形象的差異
統計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幼兒對教師形象的認知在很多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但是,對教師是否會批評自己的描述存在顯著差異(p<0.01),認為教師會批評自己的男幼兒有72.7%,女幼兒有53.2%。另外,不同性別幼兒對好教師的認知存在顯著差異,男幼兒認為生活照料好是好教師的主要特征之一,女幼兒認為教育指導好比生活照料好更重要。男女幼兒對壞教師主要特征的認知則不存在顯著差異。
3.城鄉幼兒心目中教師形象的差異
城鄉幼兒對教師形象的認知存在差異,主要表現在對教師語言、行為、與自己的情感關系等方面。 城市幼兒總體上對教師是肯定的,認為教師像父母一樣愛護和關心自己,教師打人的頻率較低,但有時候會抓人或揪人衣服。在鄉鎮幼兒心目中,教師總是拿著書本、筆和教鞭,會教小朋友讀書,并且會罵人、打人,教師打人的頻率高達92.6%,主要是打手、打屁股、揪耳朵。
三、討論與建議
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4~6歲幼兒對教師形象具有豐富且獨特的認識。幼兒對教師的外貌、語言、行為、權威性、學識品行、與自己的情感關系等方面有自己的看法,但受到了年齡、性別以及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其中,有三個較為明顯的問題值得探討。
第一,從幼兒對教師形象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幼兒園教師在語言和權威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高達40.7%的幼兒認為教師說話時很兇、聲音很大,語言內容也多為下指令、提要求,63%的幼兒認為教師會批評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師幼關系的不平等。已有研究表明,控制與服從是師幼關系的重要屬性之一,教師在師幼互動中表現出較高的控制性,把握著師幼互動過程中的主動權,幼兒則處于被動地位,扮演著服從和依賴的角色。〔3〕
第二,男女幼兒心目中好教師的主要特征存在顯著差異,女幼兒比男幼兒更加關注教育指導,可能是因為女幼兒更希望在幼兒園學知識,而男幼兒則更喜歡游戲。事實上,幼兒園教師也普遍反映,男幼兒對文本性知識的興趣比女幼兒低。
第三,結果顯示,鄉鎮幼兒心目中的教師經常打人,尤其喜歡打手心。這可能與鄉鎮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不高有關。當幼兒出現不合教師要求的言行時,鄉鎮幼兒園教師往往用壓制的方式來要求幼兒執行自己發出的指令,長此以往,恐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
基于幼兒心目中的教師形象所反映出來的問題,研究者認為,幼兒園教師的形象有待進一步提升。幼兒園教師形象的提升有賴于教師對自身形象重要性的充分認識。教師需要重視自身的形象,尤其是農村的幼兒園教師。幼兒園教師形象是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概言之,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改進。
首先,幼兒園教師應努力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教師著裝應該符合幼兒的審美心理特點,教師的語言要溫和、親切、清晰且富有感染力。此外,值得提出的是,教師的行為不能總是體現在手部動作上,肢體語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表達方式,除了手勢之外,教師還要善于運用身體接觸、眼神交流等交流方式,例如,可以適時地給幼兒以親切的擁抱或用溫柔的眼神看看幼兒。
其次,幼兒園教師的內在形象也亟待改善。第一,教師對幼兒的批評要有理有據,賞罰分明。教師不當的批評有可能導致幼兒形成對教師和幼兒園的不良情緒,甚至不愿意上幼兒園。因此,教師對幼兒的批評必須要有根據,盡可能少批評而多鼓勵,并且要有等待幼兒改正和進步的耐心,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第二,教師要關愛每一位幼兒,注重自我情緒的調節,快樂工作。
(供稿/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