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6-29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3年12期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教師有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求,因為從骨子里,沒有一個教師是不愿意上進的。因此,園長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自已對教師的“外需”轉化為激勵教師自我成長的“內需”,最大限度地激發(fā)教師自我成長的內驅力,促使教師不斷努力地主動進取。我們引用中醫(yī)學上“望、聞、問、切”四診培養(yǎng)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
望——希望——自我期待——幫助教師確立自我成長的目標
幼教是個特殊的群體,大都以自聘教師為主,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后續(xù)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我們積極引導教師——不比起點比成長,以一種正面激勵的方式,傳遞“正能量”。如開展了“和大師在一起”活動,為教師推薦一些比較典型的教育大師的成長經歷及其作品,通過閱讀,激發(fā)教師自我成長的欲望。
其次,制訂自我發(fā)展規(guī)劃。規(guī)劃分二步,第一步:認識自我。讓教師用旁觀者的身份,看看鏡子中的自己,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班級管理或自身的人格魅力等方面的亮點、優(yōu)勢和不足。第二步:設計自我。規(guī)劃下階段的發(fā)展方向,根據(jù)自己的性格、愛好、特長,揚長避短,提出自己的發(fā)展愿景。然后園部結合教師的發(fā)展規(guī)劃,對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對于不合理的目標及時調整,抓住每位教師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他們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聞——聽見——博學多聞——教師提供多種途徑學習的機會
我們通過上、下、內、外等多種形式,為教師提供多種學習的機會。
1.上——向書本學習,提高自身學養(yǎng),滋養(yǎng)心靈。
開展“讀名著——做經典女人”活動,組織每月一次的讀書交流活動。教師們積極地將自己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文章、段落復印下來,推薦給同伴,并簡單介紹喜歡它的理由。
2.下——向家長、孩子學習,了解信息變化,增長內涵。
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采取“助教”的形式,汲取社會各行各業(yè)之長來補己之短。如請工程師爸爸講造房子;請醫(yī)生媽媽講保護牙齒;請爺爺奶奶講他們小時候玩過的游戲。
3.內——同伴間互助學習,發(fā)揮共生效應,共進雙贏。
(1)項目建設 合作共享
我們把企業(yè)文化中的項目管理引進幼兒園,讓一群有共同愛好的人組成一個學習共同體,研究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項目管理者必須具備全局意識、發(fā)展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引領組內成員朝既定的方向發(fā)展。項目組活動,我們給的就是一個方向,一種激勵,一種幫助。管理者可以根據(jù)成員的需要和發(fā)展隨時調整活動,不局限于次數(shù),只要活動有效,迎合了教師發(fā)展的需要,提高了組員的整體水平,那這個項目組的預期目標就達到了。同時,為了使項目組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我們還成立了項目監(jiān)管小組,促進交流學習和監(jiān)督管理。
(2)菜單培訓 補己所需
“問題庫”的建立,有利于多途徑問題的收集。我們定期對問題進行梳理和歸類,分析現(xiàn)狀,科學編排菜單,由全體教師自主選擇,并充分利用園內特長教師資源,開展自培。如針對班主任工作的多樣性,請三位優(yōu)秀班主任分別從“班級常規(guī)管理”“家園聯(lián)動”“環(huán)境互動”等不同角度,從工作中碰到的實際案例說起,談自身體會;請善長于電腦的老師分層分批對全體教師進行“課件制作”培訓。
草根式自培活動是雙贏的,對于講課的教師而言既是一次已有經驗的梳理,又是一次學習提升的過程。另外,聽課的教師可以獲得直接經驗,具有學習與借鑒意義。
4.外——向專家學習,共享學習盛宴,更新觀念。
教師的成長需要名師的引領,三年來邀請縣內外名師講座、培訓近二十次。我們還派教師到上海、南京等地學習,嚴格落實培訓后的反思匯報工作——“信息分享”。讓教師明確指出哪些是我聽到的?哪些是我看到的?哪些是我想到的?等等。一段時間下來,教師們理性思辨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問——問題——實踐反思——搭建教師實踐練兵的舞臺
“學”來的理論、“思”得的感悟,都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得以驗證。當理念與實踐對接時,可能會出現(xiàn)諸多問題。筆者認為,問題即課題,關鍵是每個人要有面對問題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
1.課題研究 彰顯特色
為提升區(qū)域內幼兒園辦園品質,彰顯“一園一品”辦園特色,課題研究是一項很好的推進策略。我們召集園長和骨干教師,進行多次論證。因地制宜落實各園特色創(chuàng)建目標,圍繞“真善美”育人環(huán)境的營造這一核心理念,申報了省級教研課題《基于一園一品農村幼兒園環(huán)境建設的研究》,每園承擔一個子課題,由園長或業(yè)務園長負責,全體教師共同參與。課題實踐的過程就是深化內涵特色的過程,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各園的特色也日趨明晰。
2.現(xiàn)場診斷 導航引路
我們改變過去為教研而教研的做法,把更多的視角放在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從教師們不經意的言談中,從家長的一句反饋中,從孩子的某個行為中去考察教師的觀念與行為,去尋找有價值的教研資源。此類觀摩有二個目的:針對好的,現(xiàn)場示范借鑒;針對存在傾向性問題的,現(xiàn)場解剖、診斷,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進而提出更為合理的建議。時間長了,教師們也善于在日常教學中捕捉問題,學習交流氛圍越來越濃厚。
3.集體備課 形式多樣
我們在大組教研的基礎上,鼓勵教師采用年級集體備課、學科集體備課等不同的教研形式,進行了形式多樣的研討。在我們的園本教研中,有一種教研是一部分教師不直接參與教研,她們只是傾聽,傾聽他人反思,傾聽他人解釋,這樣的方式同樣有助于教師內化。
切——診斷——多元評價——立足師幼共同發(fā)展的評價
在多元社會背景下,教師會因年齡、性格、智力以及技能、工作年限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差異,這些差異直接導致每個教師成長軌跡的多樣性。我們充分肯定每個人的不一樣,因此在“大人才”觀的基礎上,構建多元教師評價體系。
1.成長檔案 一展風采
我們開展每年一次的成長檔案展評活動。教師們將平時的教學計劃、精彩案例、教學中的感人故事、教育隨筆、讀書心得、研究課題、教育教學成果等都納入其中。成長檔案不求形式的統(tǒng)一,只要教師覺得這是她成長路上值得記憶的東西,都可以留存。它記載著教師的所思所想,所學所悟,所能所求。
2.多元評價 個性發(fā)展
跟所有學校一樣,對教師的考核我們有整體綜合性評價,如教師在業(yè)務能力、思想水平、執(zhí)行制度、教學科研、對外宣傳、家長工作等各方面內容統(tǒng)計,以此建立平等的人才使用、監(jiān)督、獎懲制度。同時我們又有單項的考核獎勵,像每年11月份,我們定為“教師風采展示月”,每個教師進行特長項目的展示,從保教工作、班級管理、家長工作、教學能手、信息報道、陽光教師等單項的具體工作出發(fā),幫助教師獲得有效適時的獎勵,旨在給教師一個平臺,展現(xiàn)教師的優(yōu)點,以此來增強教師的自信心和對職業(yè)的歸屬感。
(供稿/校對:張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