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4-30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4年12期 胡娟
幼兒園常規教育是幼兒園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夠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自控能力和規則意識,還能讓幼兒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我班就以做到家校教育原則一致性、建立輕松愉悅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成為制定規則的主人以及激發每個孩子遵守規則的積極性幾方面來進行常規教育,旨在讓幼兒逐漸由“他律”慢慢過渡到一種“自律”行為,從而真正達到讓幼兒受益終生的目的。
古言道:“立志言為本,修身行乃先”,因此,常規教育可以堪稱是幼兒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然而幼兒的常規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好的,下面就以我班為例談一談常規的培養。
竅門一:和家長精誠合作
案例:開學第一天,欣欣第一個沖進教室,和我匆忙問早后,就跑到區角玩起來,還沒等我說話,欣欣奶奶就進教室又是給欣欣擦背又是叮囑要吃早飯。這時陸陸續續又來了三四個家長,一會兒看看餐桌上準備的什么吃的,一會兒檢查杯子是否干凈等等,讓我們正常的晨間活動難以進行。于是,我向園長申請讓一些不放心的家長留下,了解一下我的教學。在觀看了一個半日活動以后,家長們都十分滿意地離開了。
之后,我組織召開了家長會,讓家長們推選一些積極主動的家長當助教,并讓助教及時地給其他的家長講孩子們的情況。慢慢地我和家長們的關系越來越近,他們對我也越來越放心了。
反思:班級常規工作做得好不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比如家長給孩子正面的引導,對孩子在幼兒園的適應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常規教育中幼兒的問題行為,教師與家長的教育原則應基本達成一致,否則再多的教育也只能事倍功半。作為專業的幼兒教師必須耐心給家長作指導和解釋工作,以取得全體家長的支持與信任,才能把班級常規工作做好。
竅門二:與孩子親密無間
案例:一次餐前活動,我要請一個小朋友來做手指游戲,于是就用激勵的口吻說:“胡老師要請一名坐得最乖的小朋友。”頓時孩子們都坐得直直的,希望我能看到他。我覺得孩子們都準備好了,就隨口叫了一個小朋友瑞杰,而此時我感覺到沒有被叫到的孩子都很氣餒。我的這一舉動不但沒有培養孩子們的自我管理能力,還嚴重打擊了孩子們的自信心。于是,我又說:“凡是愿意當小老師的小朋友,都可以自學手指游戲,只要學會了都可以來當小老師,以后的餐前活動就由你們來教小朋友們學習新的手指游戲”。之后的時間里,一些小朋友對手指游戲特別感興趣,而我也成了他們的“學生”,還會得到這些“小老師”的表揚。
反思:有句古言說得好:“親其師則親其道。”孩子們只有發自內心的喜歡這個老師,才會聽這個老師的話。就拿這次活動來說,我只請了瑞杰一個小朋友,就會給孩子們發出這樣的一個信息:“胡老師只喜歡瑞杰,不喜歡我”,如果我當時不及時改正,可能就會導致一部分的孩子和我越來越疏遠,而我之后的改變,就會讓孩子們覺得只要努力學習,老師對每個小朋友都是一樣的喜歡。事實也證明了,我和孩子們的關系也變得也來越好,很多時候孩子們會心疼我的嗓子,只要我一說話就會靜下來仔細地聽。
竅門三:讓孩子自我管理
案例:區域活動時,軒軒生氣地沖著瑞瑞大吼:“我們區人都滿了,你到其他區去玩嘛”,瑞瑞沒有理他,這時鵬鵬過來對瑞瑞說:“你可以到醫院來看病”,瑞瑞很不高興地說道:“我才不當病人”,“那一會兒我們再換著當。”貌似他們達成了協議,瑞瑞就跟著去了角色區,由于這是好不容易找來的“病人”,大家都格外優待,瑞瑞愉快地進行了他的區域游戲活動。活動結束后,我在班上組織了一次“有序的區域活動”的討論,我決定讓孩子們自主管理區域活動,使他們由被管理者轉變為管理者,根據孩子們的想法,制作了門禁卡,每個區域必須要有門禁卡才能進入,每個區規定了一次容納人數,以及只要兩個小朋友協商好就可以互換位置等等。
反思:大班的孩子其實已經知道什么是規則,我們老師要做的是培養他們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們有了這樣一種自律行為,對他們的一生將會非常有利。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放手給孩子們主動權,讓他們自己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他們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感覺到自身的力量。那么,孩子們在活動中不但不會故意地違反規則,還會努力地去保護他們的“成果”。
竅門四:制度切實可行的目標
案例:我們制定了班級的獎懲制度,如遵守規則一次可得一顆星,違反規則一次減一顆星,得五顆小星星換一顆大星星,三個大星星換一件神秘大獎。然而前幾次的評比都不順利,每個孩子總有一點小問題被其他孩子抗議:“茜茜今天沒睡覺”“小康區域活動大聲喧嘩”等等。很多小朋友由于無論怎樣努力都得不到星星就漸漸地失去熱情。后來我每次活動只提出一條要求,只要能達到這一條要求就可以得到星星,漸漸孩子們遵守規則的意識增強了,班級常規也越來越好了。
反思:對孩子們的要求太高,常會使一些努力了還是達不到要求的孩子失去信心。所以我們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們先達到一定要求,再努力地把更多的事情做好,既能讓孩子們有一定的成就感,又有努力奮斗的目標,慢慢地就會越來越好。同時,規則必須有堅持性,一旦制定了,就要堅持執行下去,這樣規則對于孩子們來說才具有約束力,遵守規則才更有積極性。
總之,作為一線老師的我們需要用心、用腦隨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方法,才能把這一項十分細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工作做得更好。我們才能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向,讓幼兒受益終生。
?。ㄗ髡邌挝唬褐貞c市巴南區李家沱幼兒園)
鏈接>>
班級常規管理三策略
策略一:情境暗示,建立常規
實踐告訴了我,常規的建立要科學、合理,不能由成人包辦,應尊重幼兒個性發展,讓幼兒獲得充分的自由和被尊重的感覺。因此,在建立常規時,要運用情境的暗示,讓幼兒在一日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樂于參與班級規則的制定,間接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
策略二:環境圖標暗示,理解常規
瑞吉歐教育工作者把環境稱做除了班上兩位老師之外的“第三位老師”,它賦予了種種特殊意義,雖然環境不會說話,但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所以,在建立幼兒常規時,針對幼兒由于大腦皮層抑制機能的發育尚未完善的特點,要采用由枯燥、單調的語言提示轉化為隱性的環境提示,通過充分發揮圖標暗示環境的教育價值,讓幼兒理解規則,并內化常規意識。
策略三:角色暗示,養成常規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角色暗示的方法對于幫助幼兒自覺遵守常規有著極大地促進作用,是最好的實現幼兒自我管理的策略。
心理學家的研究也表明,人的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習慣、態度、傾向往往是在幼兒期培養起來的。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教師應做“有心人”,把握好常規教育的度,不應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更不應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應探索適合幼兒建立其年齡特征,能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科學合理的常規。
(供稿:崔柳 校對:崔柳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