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一区二区三区_娇妻在厨房被朋友挺进_美国黑人一级毛片免费看的_在线看黄色小说

大型活動方案

你胖了是你腸內菌群出問題了

時間:2014-06-26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

  2014年06月26日 星期四 北京青年報

  “人體就是一個行走的‘發酵罐’。我們每天攝入的營養,既滋養自己,也培養腸道細菌。而不良的飲食會破壞腸道菌群結構,造成毒素入血,引發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6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趙立平教授作了主題為“以腸道菌群為核心的健康管理”演講,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胖丫貪吃是一種病態,正常人體內不超過1%的壞細菌,她則達到15%以上

  趙教授在講座的開頭講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令人深思。幾年前,在山西省運城市陶村鎮的一戶人家里,有個人稱胖丫的孩子,才2歲多,體重已經達到了83斤,更可怕的是小女孩每個月還長一兩斤。孩子的奶奶說,胖丫出生時8斤多,可三個月以后就長勢驚人。因為行動不便,不能和同齡人玩耍嬉戲,胖丫的運動量幾乎為零。她的愛好只有一個,吃,而且不挑食。由于胖丫身體負擔過重,她的腿已經變形,出去散步,都會不停地叫“腿疼”。

  一般來說,發胖的原因,一種是遺傳,可胖丫家人都很苗條。還有是攝入油炸食品和高熱量食品過多,可家人說胖丫很少吃肉,每天就是饅頭蔬菜。趙立平教授判斷,胖丫是腸道菌群失調。他說,大多數人生下來會獲得良好的腸道菌群,這些細菌可以幫助人們分解糖,遏止脂肪堆積,維持代謝穩定。胖丫可能因為飲食結構有問題,導致腸道內有害細菌過量,導致食物上癮,迅速增肥。經查,胖丫腸道里果然有一類壞細菌,正常人不超過1%,她則達到了15%以上,這樣一來,她吃飯的時候就會產生吸毒一樣的快感??磥砼盅矩澇允且环N病態。

  趙教授要求胖丫完全按照他指定的食譜進食,時間5個月。趙教授分析,不良細菌會調控人的脂肪代謝基因,清理了這些壞細菌,就可以讓脂肪代謝恢復正常,然后再減肥,才有可能。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期,不可能像大人一樣抽脂、節食或大量運動。只能完全按照實驗室的配方來飲食,這些配方食品取材天然植物,幫助有益細菌生長,抑制和消滅有害細菌,還能提供豐富的營養,保證孩子的身體生長需要。

  開始治療之前,胖丫在醫院的體檢結果十分嚇人。體重超過正常孩子3倍,還有可能患上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年病,甚至出現了胰島素抵抗問題,這可是2型糖尿病早期的表現,得不到控制,胖丫得糖尿病的時間就會大大提前。他們讓胖丫每天都吃燕麥、蕎麥、薏仁、黃豆、赤豆、扁豆等煮成的粥,雖然營養豐富,但口味單調。在實驗室的治療下,胖丫體內的病菌也越來越少,她開始不亂吃東西了。胖丫3歲生日時,食量開始減少,不再頻繁喊餓,體重下降了十幾斤。此外,她的脂肪肝、心率也恢復了正常。4個月后,胖丫體重下降了30斤,身體的各項指標也都恢復了正常。

  減肥成功的趙教授現身說法

  講述自己的“治腸之道”

  肥胖是困擾現代人的一大頑疾,減肥也是無數人終生的事業,而趙立平教授在自己的減肥經歷中無意中發現人類肥胖的罪魁禍首是“細菌”。

  1990年的趙立平體重已經從之前的60公斤增至80公斤。后來,在美國康乃爾大學讀博士后期間,他又長胖了 10 公斤。到 1995 年回國時,趙立平的腰圍有 110 厘米,體重達到了90公斤,整個人的健康狀況也極為糟糕。他通過飲食實施科學綠色減肥,親歷親為獲得了成功。憑借這個新成果,趙立平登上了美國《科學》雜志,而他自己兩年減肥40斤的經歷也讓眾多學者和普通百姓羨慕不已。

  他減肥的步驟從盡量少吃肉開始。趙教授解釋,長期吃肉多的人,在腸道里就培養出了喜歡吃肉的細菌,這些產毒菌和致病菌成為慢性病的主要誘發因素。他幾乎停掉了所有的葷菜,結果就出現這種“減肥綜合征”。“這個時候一定要堅持,否則就前功盡棄。”同時,盡量吃全糧,吃僅僅脫去了種子外面的硬殼,沒有再進一步做任何加工的谷類、豆類和堅果類的籽粒和果仁。趙教授建議,這部分在日常進食量中要占到60%以上;新鮮蔬菜占到30%;葷腥類不高于10%。他說,這樣做一頓飯首先把谷類和豆類按照3:1到2:1的比例混合。

  全糧為主、蔬菜水果為輔,是腸道健康的根本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營養吸收和免疫器官,人體60%—70%的免疫細胞都集中在腸道,是人體免疫的主戰場。人體腸道里生活著大約1000種細菌,統稱為腸道菌群,其總重量大約有1.5公斤。如此龐大的腸道菌群如何影響人體的健康?自諾貝爾獎獲得者梅契尼可夫提出腸道菌群產生的毒素是人體衰老和得病的主要原因以來,這一直是微生物學家關注的問題。

  趙立平教授是國內最早系統開展微生物分子生態學研究的學者,2010年提出了“慢性病的腸源性學說”——結構失調的腸道菌群可能是誘發慢性病的重要因素。

  趙立平教授的演講從2型糖尿病切入,討論以腸道菌群為核心的健康管理。他說,腸道細菌在生長活動中產生的代謝物可以進入人的血液,影響人的健康。有益菌可以產生消炎、鎮痛、抗氧化的物質,還可以合成維生素、氨基酸、丁酸鹽等營養成分,對人體有滋養和保護作用;有害菌則可以產生神經毒素、致癌物質和游離抗原。

  不合理的飲食會破壞腸道菌群結構。我們吃進去的各種營養,會在人體和腸道細菌之間進行分配,自己用掉一部分,剩下的就去培養細菌了。把什么樣的營養留給細菌,決定了什么種類的細菌能夠在身體里長起來。比如,攝入了太多的動物性食物,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來不及消化完全就進入大腸,會增加腸道里有害菌的數量,減少有益菌,最后使腸屏障功能下降,有害菌產生的毒素進入血液循環,會誘發慢性炎癥,導致胰島素抵抗,進而可能引發糖尿病。

  胰島素抵抗也是能量攝入過量的開始。趙立平教授說,產生胰島素抵抗后,你會特別容易餓,而且吃了很多也不覺著飽。這是因為,胰島素抵抗使你的細胞不能及時有效地從血液里吸收葡萄糖,需要等胰島素濃度升得很高以后,它們才開始吸收血糖,你才開始感覺肚子里有“貨”,但此時你已經吃得遠遠超過自己的需要了。

  日常生活中怎么才能了解自己的腸道是否健康呢?趙立平教授傳授了一個小竅門,那就是觀察大便。“大便的顏色、形狀、氣味可以較直觀地反映出一個人近期腸道健康狀況。若長期便秘或腹瀉,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這說明你的腸道菌群可能已經出現問題了。”

  當腸道菌群結構失衡后,所謂的通便“排毒”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即使是排空宿便,第二天毒素依然會產生,因為腸道菌群結構失衡的狀況并沒有獲得改善。唯有通過合理飲食,才能恢復和維持平衡的腸道菌群”。

  趙立平教授強調,以全糧為主食,學會全糧的加工和食用方法,配合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是保證腸道正常更新、健康運行的根本措施。另外,通過補充益生菌來增加腸內有益菌的數量,也可改善腸內菌群狀況。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入足夠數量時,能對宿主發揮有益健康的作用。但必須強調,益生菌的活性和有益作用,根據不同的菌株特性而有所區別,只有能抵抗胃液、膽汁考驗活著到達腸道的菌株才能真正發揮有益作用,例如養樂多中含有的“干酪乳桿菌代田株”就是益生菌的代表性菌株之一。

  文/本報記者 魏世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