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29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次
2014年05月27日 星期二 北京青年報
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主題是“腸道微環境在健康與疾病預防中的重要性”。
導讀:忙碌的您是否經常受到便秘、腹瀉、腹痛等問題的困擾?您知道嗎,這些問題和腸道不健康有關,這還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和很多慢病的發生。每個人體的腸道長度大約有6米-8米,這之中有1013個-1015個細菌,種類高達1800個屬和15000-36000個種,這之中生長著很多好細菌、壞細菌和中細菌,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微生物環境。“腸道微生物是人體的必要器官,它們為人體提供養分,促進腸道細胞的發育和免疫系統的發展。”美國科學家大衛·雷蒙這樣指出。腸道菌群基因組信息占人體基因組信息的90%,是人類的另一個基因組,也叫“人體腸道元基因組”。因此諾貝爾獎得主里德伯格把人體稱為“超級生物體”。
腸內菌群失衡是發生慢病主要原因
美國醫學會2013年通過決議,承認肥胖是一種疾病。肥胖在全世界范圍內大流行,已經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同時也證明,腸道菌群可能就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肥胖病發生必經的一個“哨卡”。結構異常的腸道菌群是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發生的直接誘因。上周,第九屆乳酸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在天津召開,多名學者就益生菌與慢病的問題展開了研討。
肥胖只是身體內壞細菌增多的一個信號,但并不能說,怎么吃都不胖的人是健康人群。幾年前,美國一個學者提出,那些怎么吃都不胖的人群,其實更是潛在慢病的危險人群,因為,他們連肥胖的“信號”都沒有發出,直接就可能成為癌癥、神經系統等疾病的人群。南方醫科大學陳燁教授說,人體好壞菌群對中間菌群的競爭,使人體產生了致癌物質。1977年,德國學者首次提出微生物生態學這一學科概念,同時建立了第一個微生物學研究所。隨后,我國學者更進一步研究顯示,東方人的腸道菌群比西方人更加多樣性,這和我們食物雜、濫用抗生素、環境污染、不科學的生活方式等多種原因有關,這就導致至少15種慢病的產生。
“腸道菌群也對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有著遠程調節作用,體內菌群的平衡對抑郁癥和類風濕病都有調節作用。”江南大學陳衛教授更進一步闡述說。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任發政說,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于2001年將益生菌定義為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入足夠數量時,能對宿主發揮有益健康的作用。益生菌可以通過外源性補充,但必須強調,益生菌的活性和有益作用,只有能抵抗胃液、膽汁的考驗,活著到達腸道的菌株,才能真正發揮有益作用。
近年來,日本乳腺癌患病率已經排在女性癌癥患病率的第一位。他們開始展開以干酪乳桿菌代田株為代表的益生菌,與預防乳腺癌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干酪乳桿菌代田株”乳酸菌有抑制和降低乳腺癌發生的作用。此外,人體內的益生菌也就是好細菌,不但能調節體內菌群,還能幫助體內維生素K和葉酸的合成。
中國有利用益生菌呵護健康的悠久歷史
很多研究證明,奶酪里含有大量的益生菌,而過去很多資料顯示,歐洲人是發明和食用奶酪最早的民族。但是,內蒙古農業大學的張和平教授經過對蒙古、歐洲和我國多地考察,釆集的俄、蒙、中及我國不同少數民族菌群樣本比較,均有差異。我國不同民族比較,漢族人與白族人的菌群譜最接近。瑞典考古發現最早的干酪不是出現在歐洲,而是新疆,在一位小公主的木乃伊身前發現的殘片成分鑒定認為是以酪蛋白為主的小塊兒奶酪,年代考證在3600年以前。也就是說,我們的祖先有著悠久利用益生菌呵護自己健康的歷史。
亞洲很多國家的百姓都有制作泡菜的習慣,這種用天然菌發酵有著特殊風味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益生菌,具有抗衰老、減肥等多種功能。我國典型的四川泡菜制作距今已有3100年的歷史,傳統的四川人的餐桌上少不了幾碟泡菜開胃解葷。上世紀80年代之前,通常都是食用自己家庭制作的泡菜,一度還背上了“亞硝酸鹽”超標的致癌食品之名。很多研究證明,亞硝酸鹽在泡菜腌制20天以后含量已經很低。“四川泡菜和韓國泡菜同屬于含有益生菌的食物,但韓國營養界對韓國泡菜中的乳酸菌菌種應用及益生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臨床試驗。我國食品產業要繼承發展傳統四川泡菜,還需要開展更深入的研究,并應加強產學的合作。”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邵薇說。目前,工業化的四川泡菜在2013年已經達到了200億的產值,老壇酸菜面的加入,使它走出了國門,邁向了世界,但這更需要安全和標準的保駕護航。
“世界腸道健康日”中國也開始行動
前不久,我國在對近1460人的調查中顯示,只有5%的人沒有出現過腸道問題,23%的人出現過腹瀉、腹脹等普通的腸道疾病,40%的人有腸道營養吸收問題,有60%的人沒有引起重視,25%的人表示不太重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指出,腸道是人體重要的營養吸收和免疫器官,亞健康的腸道易引起多種腸道不適癥狀,譬如反復的便秘、腹瀉、腹痛等,甚至抵御力下降。通過科學平衡的膳食,合理攝入益生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改善腸道微環境,提升腸道健康水平,增強人體抵御力。
5月29日是第10個世界腸道健康日,今年的主題是“腸道微環境在健康與疾病預防中的重要性”。近日,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主辦,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指導,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改善微環境 健腸益起來——全民腸道健康認知促進計劃”在北京成功啟動。活動將歷時3年,包括培訓志愿者掌握基本的腸道健康、腸道微環境理論知識,鼓勵志愿者深入公眾中傳遞“健腸”知識,引導公眾完成“一分鐘腸道微環境自測”,了解自身腸道健康狀況。活動還將邀請消化、營養領域的醫護人員參與,開展腸道健康關愛行動,并希望通過專業醫護人員的示范作用,引導公眾建立腸道健康意識,掌握呵護腸道健康的技能。文/布衣
提示
便便是告知你
健康狀態的“通知書”
當你排便之后,請不要馬上沖走,應觀察一下。如果顏色、氣味異常就應引起注意。有害菌如果優先發酵腸內則產生腐敗氣體,便便會發出惡臭氣味。
每天排便1-2次為最佳,1周3次也屬于正常范圍內。香蕉狀為最理想,顏色接近黃褐色表示腸內雙歧桿菌和益生菌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