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還有誰沒有添第二碗”引發的思考 時間:2009-02-18 16:56來源: 作者: 點擊:
次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孫永霞) 在午餐時間,我們經常會聽到教師對幼兒說:“還有誰沒添第二碗?沒添的快過來添!”剛開始,我覺得這并沒有什么不好,教師為幼兒的健康著想,想讓幼兒多吃點。直到有一天我觀察到一個事件讓我改變了想法。 那天,點點早早吃完了第一碗,卻坐在那兒遲遲不去添第二碗。于是我輕聲問她:“點點怎么不去添飯呀?”她搖頭說:“我不想添飯了,沒胃口。”我說:“那你不想吃就別添了吧。”這時教師仍在高聲提醒:“還沒有添第二碗的快來添!點點,你是不是還沒添過,快過來!”點點聽后,很不情愿地拿起碗,添完飯又回到座位上吃起來。吃完時點點深深地嘆了口氣,好像在說:“我終于把它吃完了。”事后,我問園長:“為什么教師總是讓孩子添第二碗?”園長無可奈何地說:“教師和保育員本著一心為孩子的想法,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吃得飽、吃得好。而且兒童保健所建議教師每天都要問幼兒‘今天你添飯了嗎’。” 飲食對幼兒的健康非常重要。在幼兒園,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用適當的方法引導幼兒進食,使幼兒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根據這一理念,我重新審視了教師在幼兒進餐時的引導語。“看某某小朋友都吃第三碗了,真能干!”“某某第一個吃完,一會兒獎勵他一顆小紅星。”“某某第一個吃完,老師喜歡。”……這些都是教師在幼兒進餐時頻繁使用的語言。這些話語表面上好像有助于幼兒多吃、快吃,但實際上異化了幼兒進餐的動機,如為了得到小紅花、小星星、教師的稱贊,等等。筆者在觀察中發現,許多幼兒園都為幼兒吃飯設了“小紅花”或“紅五星”評比欄,吃飯吃得好的幼兒可以得到小紅花或紅五星。而所謂“吃得好”主要表現在幼兒“吃得快”、“吃得多”、“吃得干凈”、“吃飯不說話”和“不挑食偏食”等幾個方面。其中“吃得快”和“吃得多”是主要的衡量標準。有研究者分析了教師在幼兒進餐中的引導語,發現教師有關讓幼兒盡快吃完的引導語出現頻率最高。其實幼兒的胃腸功能還未發育完善,對食物的消化能力比較弱。教師應給予幼兒足夠的進餐時間,盡量細嚼慢咽,不要在不經意間鼓勵幼兒比賽,這樣會影響幼兒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讓幼兒聽教師的話把飯吃完,已經吃飽的幼兒在不自愿的情況下也要完成“任務”,這是教師權威的體現。顯然,教師的關心轉變成了強迫性行為,或異化了幼兒的吃飯動機。美國心理學家多拉德和米勒認為:“如果孩子常常在主動狀態下進食,即對主動的強化,他們有可能成為積極主動的人;如果孩子常常在被動狀態,下進食,即對被動的強化,那么他們可能成為被動的人或感情淡漠的人。”所以,幼兒進餐不是小事,“還有誰沒有添第二碗”值得我們反思。 來源:《幼兒教育》2007.1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
|
加盟紅纓 | 紅纓產品 | 金牌園長 | 楊瑛博客 | 新聞中心 | 園長資源 | 教師資源 | 戰略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上地東路1號環洋大廈2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58851550 傳真:010-58851526 Email:web#hoing.ne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