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色”作為外在的標簽被要求和強調的時候,“特色”就成了一種負擔。特色不是強加上去的,而是和孩子們共同生活的過程中慢慢形成的。但無論這些特色怎么變化都應該有一些本質的、樸素的東西。自然的、溫暖的、回歸兒童的……只有把特色建立在這樣的坐標軸之上才是有意義的“特色”。
胡華園長說:
我園花草園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幼兒園。但今天你要問我,它的特色是什么?我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描述。
最強調特色的是家長,家長來做入園咨詢的時候,總是會問:你們的特色是什么?這時候,我總是語塞。我反問到:如果我們做得很專業,不算特色嗎?我認為“專業性”就是我們追求的特色。我不覺得我們一定要賦予一個幼兒園什么樣的功能性的特色,以滿足家長們功利性的需求。我想,我們的特色就是應該向內涵發展。
同行們總在問我們是什么特色,是閱讀特色嗎?是體育特色嗎?是藝術特色嗎?我在想,“特色”這個詞在這個行業里,好像是一個被賦予特殊意義的詞,似乎沒有“特色”就沒有內涵。縱使這些“特色”都是我們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但是你要讓我從中挑選出某一個做為標簽,還是有點困難的。因為我們追求的是為兒童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這些都應該是基本的內容。
樸素是我內心的最高追求。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機構,也許不需要那么多外在的東西,而是應該向內部扎根。就這樣,十多年過去了,花草園卻出人意料地有了自己的特色。花草園的特色是什么呢?在我看來,花草園特色形成的過程也是播撒種子,讓這些種子根植于大地,等待它慢慢長成一棵大樹的過程。這棵大樹上有很多分支,這些分支代表了我們的追求與努力,我認為也體現了幼兒教育的核心。
幼兒園孩子關于“特色”,是這樣討論的:
彤彤(6 歲):讓別人一眼就能認出來、讓人能記住的就叫特色。
逸逸(3 歲 11 個月):特色就是水,水本來沒有特色,噴出了噴泉就是特色。
軒軒(3 歲 8 個月):我覺得我就是“特色”,因為我和其他小朋友有不一樣的地方。每個小朋友也是“特色”。
淇淇 (5 歲 6 個月):特色就是傳統,就是那些能夠被傳承下來的東西。
恒恒(4 歲):特色是一種特別的顏色,是我們自己的顏色!
音音(5 歲 2 個月):所有的東西都需要有特色,因為那樣看起來每個東西都會很特別。
碩碩(4 歲):每個東西都要有特色,特色可以幫助它活好幾年。
……
從孩子們的話語中,可以重新定義“特色”:
很特別的。做得特別好的。別人都沒有的。能夠讓別人一眼看出來而且能記住的。有自己氣質的。能夠變成傳統、傳承下來的東西。幼兒園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嗎?我想還是需要的。因為,每一個幼兒園的辦學者不同,所處的區域不同,在辦學中都要將形成特色視為自己的辦學追求。但特色不是強加上去的,而是和孩子們共同生活的過程中慢慢形成的。但無論這些特色怎么變化都應該有一些本質的、樸素的東西。自然的、溫暖的、回歸兒童的……只有把特色建立在這樣的坐標軸之上才是有意義的“特色”。
“特色”無所謂好壞,本質上“特色”是一個中性的詞匯。你對“特色”的看法也反映了你對教育的認識與追求,因為,很多時候“特色”也是你的內涵所在。老子說,“絕圣棄智,絕巧棄利”,才能回歸大道。找尋到自己的發展之路,與特色相遇,才是一個幼兒園成長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