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教師也需要心理關懷與支持
時間:2020-02-27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舉國上下每個人的心,也牽動著幼兒園每一名教師關心幼兒及家長的心。老師們每天早上準點起床打卡,時刻盯著手機、守候在電腦旁,不僅要在幼兒園的各種微信工作群、班級微信群輪番群發信息、接龍回復發送信息、篩選落實各個事項,而且要通過電話、視頻、短信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和孩子溝通聯系、核實孩子們的安全與健康情況、制作表格統計、準時準確上報信息,聯系不上的各種方法找催;為了讓孩子們居家生活不再枯燥,變得更有意義,老師們要使出“渾身解數”,與孩子開展線上互動:講故事,朗誦兒歌,陪孩子看書、畫畫、做手工、做游戲、做運動,制作小視頻、微信推送;為“延期開學”抓緊備課、寫工作計劃、教案;有些老師還要為守護幼兒園的健康環境奔波操勞……
教師也是“疫”情中人,在這個特殊的假期,既要擔心和照顧好自己和家人,還要做好線上工作,可以說,教師的身心承擔了很大的壓力,需要得到心理關懷與心理支持,才能助力教師做好積極的自我調適,守護身心健康。
做好自身防護,增強教師防疫信息的控制感。引導教師收看、收聽中國政府網、國家衛健委、央視等官方途徑發布的疫情信息,不信謠不傳謠,減少因信息過載和不可靠信息帶來的心理負擔和干擾。同時,提高教師對疫情防控的重視程度和自我保護意識,熟悉相關防控的政策、措施、求助通道、物資信息等信息,掌握疫情防控的身心應對措施,增強生活的掌控感。
簡化工作要求,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感。幼兒園作為教師的“主心骨”,要關注教師的心理負荷。首先,要避免“撒網式”、重復式的工作,明確任務,簡化程序,減少教師因工作無序和繁瑣而帶來的焦慮。其次,要充分意識到疫情期間,教師在家缺乏活動材料、自己要完成活動、視頻錄制、剪輯等方面存在的客觀困難,降低教師因線上教學帶來的工作負荷,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集思廣益,共同尋找和篩選出有價值的、適宜于本園使用的資源素材。
家長理解支持,增強教師工作付出的價值感。一日一報的統計工作,了解每個幼兒的安全和健康狀況,對每個家庭傳遞著教師的關愛和幼兒園的溫暖。“作戰”數據匯集要求實時更新,教師24小時待命狀態只有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會感到辛苦付出的價值所在。教師精心制作推送的材料,也許家長只是看到一段幾分鐘的短視頻,教師在背后卻要花一整天,找材料、做活動、錄制、剪輯、做推送。在有限條件下,要想出適合室內開展的游戲和活動,又不能太過麻煩,還要讓孩子有所收獲,對老師來說是一種超越時空的新挑戰,也需要得到家長的認可與支持。
團隊互促共進,發揮教師發展共同體的歸屬感。充分發揮教師成長共同體和教研組的團體作用。一方面,教師通過與同事分享疫期生活,交流情感,在心理上相互關心、互相支持、加油打氣。另一方面,通過開展線上教研活動,網上讀書會,圍繞疫期家園互動的有效性、如何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共讀一本好書等,同伴之間相互切磋、相互研討,發揮集體智慧和團體力量,可以實現很好的合作互補、互促共進。
開展必要培訓,增強教師自我調適的獲得感。隨著疫情時間的推移加長,需要一些更科學的心理咨詢和指導服務。一方面,要開展必要的健康心理輔導和培訓,讓教師了解面對威脅到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心生不安全感、焦慮、恐懼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并掌握積極自我調適的方法,盡可能減少疫情帶來的不必要的負面情緒和壓力。另一方面,應開設針對基層教師的心理咨詢熱線,可針對重點老師開展及時有效的咨詢服務和心理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