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一区二区三区_娇妻在厨房被朋友挺进_美国黑人一级毛片免费看的_在线看黄色小说

聯盟園長 權威發布 聯盟速遞 月工作重點 大型活動 教研活動 教學主任 后勤主任 下載中心 yojo大家庭 標準平臺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家長工作 ? 長大后容易變壞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些征兆
長大后容易變壞的孩子,小時候都有這些征兆
時間:2022-06-22   來源:紅纓教育   作者:客戶中心   點擊:

   

  養育孩子長大,除了學習方面,家長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變壞,做事不計后果,誤入歧途。

  近些年,校園霸凌、青少年犯罪事件屢見不鮮,為學校、家庭教育敲響了警鐘:

  在知識教育之外,孩子的人格、品德教育是重中之重。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童年時期的教育和經歷,對他的性格和三觀形成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出現一些問題行為,家長就要及時糾正,給他正確的引導。否則,等到孩子長大了,就為時晚矣。

  那些長大后變壞的孩子,往往在小時候就顯露出某些特征,最典型的有以下3種,出現一個家長就需警惕。

  一、缺乏同理心

  去年有一則視頻在網上引發討論:四川宜賓,一個8歲男孩趁店主不注意,偷偷將寵物店剛出生不久的小狗帶出,瘋狂虐待了一番。

  視頻中看到,男孩多次將小狗拎起來,重重地摔到地上,并用腳踢。要不是路人及時制止,這場傷害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經醫院檢查,小狗雙腿股骨斷裂,后續治療費用超6000元。男孩媽媽帶著他和店主協商時,男孩竟然毫無悔過之心,一直嬉皮笑臉覺得很自豪。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湖南長沙,一名小男孩將同他一起出電梯的2歲女孩強行抱回電梯,讓她獨自留在電梯內,并按下18層的按鍵,致使女孩不幸從18樓墜亡。

  還有一個孩子,故意猛推孕婦,只是因為“想看看她會不會流產”。

  不管是虐待動物,還是不顧他人感受的惡作劇,本質上反映的都是孩子同理心的缺乏,僅憑自己的愛好做事,絲毫不考慮自身言行對他人帶來的影響。

  很多時候,家長會以“孩子還小,不懂事”、“天真”掩蓋了問題的嚴重性,導致“惡”的種子不斷在孩子內心生根、生長,給未來埋下巨大隱患。

  同理心,是指能夠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感。

  缺乏同理心的孩子,通常比較冷漠,輕則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言行沒有分寸,影響人際關系;重則漠視生命、做出傷害人或動物的事情。

  而具有同理心的孩子,總是能夠體察其他個體的情緒和感受,善良而溫暖,他們會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給別人帶來麻煩或傷害。

  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記得曾看過一張圖,一個小男孩看到小狗在臺階下爬不上去,輕輕地抱起小狗,放上臺階,孩子的善良和純真讓人感動。

  一個7歲的孩子和爸爸在餐廳吃飯,看到爸爸對推銷員語氣很生硬,把人趕走,孩子難過地哭了,并“教育”爸爸:“太不尊重人了,他又沒錢,把人家趕跑,要溫和地對待別人,如果推銷員換做是自己呢?別人這樣對待自己,心理會很受傷的。”

  與之前的案例對比之下,反映的正是家庭教育的好壞。

  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傷害動物、或是嘲笑、攻擊他人的行為時,家長應當及時制止,讓孩子明白這樣是錯誤的,并教孩子換位思考,體會他人的感受。

  家長還可以通過優質的繪本、故事,來對孩子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就是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質,也是根植于心的修養。這樣的孩子,永遠不會學壞,因為他懂得尊重和愛護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個體。

  二、自私、以自我為中心

  每個人在0-6個月的嬰幼兒階段,都有一種全能自戀心理。

  即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世界與我渾然一體,我一動念頭,外部世界就會按照我的意愿來運轉;一旦撫養者不能給予及時回應,或者和自己的想法相違背時,就產生自戀性暴怒,恨不得毀了這個世界。

  隨著人的認知和身心發展,這種心理會逐漸減弱,他開始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會遇到很多事與愿違的事情,慢慢形成正確、成熟的思維模式。

  一個人的成長,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就是擺脫以自我為中心,學會與他人、世界和諧相處的過程。

  而有些孩子,由于后天養育方式的不當,被過度滿足、溺愛、縱容,依然受全能自戀心理的影響,形成了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對自身的成長十分不利。

  主要表現為:

  占有欲強,愛吃的東西只能自己一個人吃,別人碰都不能碰;

  想要什么一定要得到,如果父母滿足不了,就發脾氣、甚至打人;

  什么事都要按自己的想法來,不管別人,比如玩游戲時隨意插隊,搶別人的東西,沒有規則意識;

  只顧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一點也不尊重、體貼父母。

  在孩子6歲前,偶爾表現出“利己”的傾向,是正常的。但是如果7、8歲以后,甚至到了11、12歲,孩子還經常呈現出自私、霸道的特點,家長就需要多加注意。

  家長愛得太滿,會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讓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看不見父母的辛苦和付出,眼里只有自己。當有一天,父母滿足不了他,就會心生怨恨。

  還記得2011年曾轟動全國的“留學生弒母”事件。

  24歲的留學生汪佳晶,在日本5年的生活費全部靠母親每月7000元的工資收入,他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母親省吃儉用提供的溫室生活,大好年華從未打過一份工,只知沒錢時跟母親伸手要。

  當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拿不出錢,抱怨他花費太高,稱自己“只有一條命”時,他便心生怨恨,向前來接機的母親連捅9刀。記者調查發現,汪佳晶家境并不是很好,可是母親從小卻特別寵愛他,不僅一手包辦了孩子生活中的各種瑣碎事,還努力掙錢供孩子讀書。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孩子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這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養育孩子,從來不是只要愛就夠的,愛的方式要正確,要幫助孩子適應這個社會。

  在家里,該有的規矩一定要有,做錯事就要接受懲罰,或是承擔相應后果,讓孩子學會明辨是非善惡,形成正確的觀念。

  另外,不要想方設法滿足孩子所有要求,不合理的、滿足不了的,可以拒絕孩子,讓他體會挫折感,并學習處理負面情緒。

  最后,家長不要只知道為孩子付出,也要給孩子關懷自己、關懷他人的機會,讓孩子學會去愛人,在其中感受到快樂和自己的價值。

  三、情緒管理能力差有暴力傾向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一切犯罪的根源在于情緒控制能力——促使行動的關鍵因素往往是浮躁、憤恨、咽不下這口氣……真正決定他們犯罪的原因不是智商,不是價值判斷,是情緒。

  人是情緒動物,開心、興奮、悲傷、憂愁、嫉妒、后悔······情緒時時刻刻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情緒管理能力差的人,很容易做出一些不計后果的事,給自己或他人帶來不利的影響。

  這一點,在孩子身上也有所體現。

  四川雅安的一所幼兒園,一個小孩因吃飯不老實,被老師批評了兩句,便開始扔凳子砸老師。

  江蘇一個男孩因為調皮弄壞了飯店的餐具,媽媽替他賠償后訓斥了幾句,結果這個孩子憤怒地打媽媽,用手掐媽媽脖子。

  內蒙古通遼的一名15歲少年,由于父母拒絕給他零用錢,又把他獨自留在家里,他越想越氣,情緒一激動就把自己家給燒了。冷靜下來的男孩回到家,看到一片廢墟和忙碌的消防員,站在門口不知所措。

  人的情緒控制和管理能力是后天習得的,尤其是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育引導和自身示范。

  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孩子一點小事不如意就大發脾氣、摔東西、甚至動手打人,有暴力傾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家長需及早干預。

  孩子年齡小,大腦發育不完善、認知和溝通能力不足,愛發脾氣、哭鬧,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采用暴力的方式來發泄情緒一定是不對的,需要及時糾正。家長要做的,是在接納和理解孩子情緒的基礎上,教孩子用恰當的方式去發泄、紓解情緒。“我知道,老師批評你,你很難過,還有點生氣,但拿凳子砸人是不對的,別人會受傷,是不是?”

  再告訴孩子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發泄情緒:一個人安靜待一會兒、在紙上亂畫、聽歌、看電影、大哭一場、打打枕頭、沙袋······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在“負面”情緒中待太久。

  還可以教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玩具被搶走,不能動手打人,而是告訴對方:這是我的玩具,你搶走是不對的。

  被父母嚴厲批評,感覺很難受,也可以表達自己的心聲:我認識到錯誤了,但是你這樣說我我覺得很受傷。更重要的一點是,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示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隨便發脾氣、訴諸暴力,心平氣和地溝通。

標準平臺 點擊進入 產品中心 點擊進入 學習平臺 點擊進入 代理專區 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