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這六個方面要舍得
時間:2020-07-14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父母給予的教育,是孩子一生發展的起源,每個孩子身上都具有父母深深的印記。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些方面是必須教給他們的,不僅對他們自身性格與情商的養成大有益處,也會延續給下一代的親子教育。以下六個方面,作為父母一定要舍得給予孩子。
1、舍得花
這里所說的“花錢”不是指物質方面的過度滿足,而是指在興趣、精神方面的培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物質滿足應該結合家庭情況與周邊小朋友的平均值,太少了可能會讓孩子受到孤立、萌生自卑感,太多了又會讓孩子大手大腳、不知節儉。
而精神方面舍得花是指讓孩子有條件培養自己興趣。比如當父母發現孩子熱愛讀書時,就可以創造一切條件讓他/她有書可讀;當發現孩子喜歡音樂時,就送他/她去進一步學習……有了興趣作為基礎,以后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會具有明確的方向。
2、舍得誠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的行為其實就是家長自身的一面鏡子。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后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也要做到實事求是。
不要輕易對孩子許下諾言,答應了孩子的一定要做到。如果不想給孩子買昂貴的玩具,應該跟孩子說清楚原因,而不是為了敷衍孩子說“下次給買”;如果不想孩子出去玩,可以明白告訴孩子,而不是對孩子說“把作業寫完就讓你出去”,以此拖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原本是一個偉大的形象的,但是父母一次次的不誠信會讓孩子的心受到傷害,對父母產生懷疑和不信任的心理。
還有一種致命的情況是有些家長喜歡虛假的謙辭,在外人面前只會說自己孩子的不足——“比不上你家孩子,差遠了!”可是孩子是不知道這種謙辭的真正含義的,往往會信以為真,久而久之就成為他們心中抹不去的心理暗示,逐漸變得自卑、不敢嘗試。孩子需要得到家長的認可,尤其是在公眾面前。
其實實事求是對于家長來說真的那么難嗎?希望各位家長改掉這一陋習,孩子將會獲得更為健康快樂的成長。
3、舍得放
有些東西是你認為孩子應該做的,而其實是孩子不想做的,那么該如何抉擇?確實,作為成人的經驗與認知都比一個小孩子要豐富、成熟得多,所以我們才會更想要替孩子做出決定,讓他走一條更好的路。但是其實我們是不是在把孩子當成我們人生的附屬品,在讓孩子延續我們的想法?
孩子是獨立的人格,具備自己的選擇權。如果他真的不喜歡學物理化學,成績提不上去,作為家長就不要再給他們過多心理負擔,告訴他們:“就算是考不上大學,那又怎么樣呢?不要拿自己的短板去比別人的長板,我相信你會有更好的人生!”而不再帶著負擔去面對那些難學的課程,孩子往往會發現并不那么可怕了。
4、舍得陪
不管孩子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與父母的關系是親密還是疏遠,他們內心深處其實都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而這種陪伴還伴隨著花心思的呵護。
孩子的自尊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所以在陪伴時一定要保證“人在心亦在”。如果你沒有專心致志的陪伴、一心一意的付出,對于孩子來說效果可能是適得其反的。
5、舍得接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習慣:當孩子將東西分享給他們時,會因為物品價值高而拒絕一同享用。其實這一行為會給孩子留下不好的行為印記,因為付出得不到回饋,孩子就會不再想要付出與分享,得到好東西會想要獨享,變得愈來愈自私。
不管東西多么珍貴,父母都應該回應這種分享的行為,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又能引導孩子進一步分享。
6、舍得說
經常與孩子溝通,是親子關系得以保鮮的秘訣。尤其是當孩子受到挫折時、進入青春期時,跟父母多多談話是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但是有些家長在孩子沒考好、失去學習信心時反而責怪與訓斥,在孩子收到情書、內心產生情愫時一味監視與數落,讓孩子以后再遇到這些時無處傾訴,形成心理上的傷害,而這種傷害往往會伴隨他們的一生。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良性溝通、正向引導——“就算你是個學不好的笨小孩,又能怎么樣呢?”“誰家孩子這么有眼光?”在這種輕松、正面的溝通中,孩子會獲得更多向上的力量而不是打擊。
做好以上六件事,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內心一定是充足而富饒的,人格一定是獨立而健康的。這樣的父母,給孩子的成長注入了溫暖的陽光,并將持續照耀孩子的一生,讓孩子更加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