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獨特的自己
時間:2020-06-30
來源:Yojo幼兒園聯盟
作者:王方
點擊:次
作為倆寶的父母,我們會自認為有“經很長時間,我是個焦慮的媽媽驗”就會經常用“經驗”去做判斷,有判斷就有比較。當我只有大寶一個孩子時,還
能清醒地認識到:“好孩子是別人家的,我家孩子要和自己比!”可是有了二寶后,我就經常不經意地對兩個孩子進行比較,常常把大寶的發展當作衡量二寶的尺子,把帶大寶的經驗放大成可借鑒的育兒模式。
我常常會感慨:“大寶這么大的時候,早就能……”“二寶已經會……大寶
那時還不會”,盡管我不認為這是“比較”,但是說“二寶還不會……”的時
候,總是給家人帶來或多或少的焦慮,說“大寶還不會……”的時候,總是遭到
大寶的反抗:“你是說我沒有弟弟聰明嗎?”大寶的怒吼讓我警醒,我認為的聊
天其實是不自覺的比較,比較的背后折射的是潛藏于內心深處的焦慮。所以——
很長時間,我是個焦慮的媽媽
大寶是女孩,二寶是男孩,有先天的性別差異。大寶說話早,語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很強,1歲多和成人對話時就能準確地使用“你、我、他”,而二寶1歲半才說兩個字的詞,這讓我焦慮不已,甚至翻出當年給大寶記的日記,看大寶多大時會說兩個字的詞,大寶這么大的時候會說哪些話了,目的就是為了印證“二寶的語言表達不盡如人意”!大寶專注,7個月開始就能坐在我懷里耐心地聽我講書了。二寶不像大寶那樣能坐得住,看書時會使勁快速地翻書,根本就沒看那頁的內容,他只滿足于翻書的過程,還把書撕得七零八落。我又拿出大寶小時候看過的整齊的書,來證明大寶多熱愛讀書、二寶多沒耐心!二寶快10個月時才會爬,我又在想二寶的大肌肉動作發展是不是有點慢。
很長時間,我一直是個焦慮的媽媽,焦慮怎樣讓二寶的發展更快一些,焦慮自己怎樣做會更好地促進二寶的發展。
“發揚優勢,避免問題”是我一直以來在教育二寶時秉持的理念,“一定要讓他愛讀書,一定要讓他多和小伙伴接觸,一定不要讓他像姐姐那樣膽小……”所
有這些“一定要……”其實是在給二寶設立成長的“標準”,無形中也為自己設置了教育準則。在比較中,我認定二寶整體發展比大寶慢,并將此歸結為“家有兩個孩子,自己很忙,疏于教育”,于是我便增加和二寶的交流。他說話時,我不斷引導他“再多說幾個字”,二寶沒有多說,呆萌地看著我,仿佛在說:“為什么要說那么多?”我拉著他的手,試圖繪聲繪色地講書吸引他來聽,可他聽了兩句就把我手里的書搶走扔在一邊。我拿著很多玩具,拉著他找小伙伴,告訴他:“和小伙伴一起玩玩具。”可他看看小伙伴,甩開我的手跑開了。當我無奈地看著他時,我在想“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我期望他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孩子”;當我自責地審視自己時,我在想“我在用一種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我的教育方式會給他帶來什么”。
靜下心來,我看著二寶清澈的眼神和對我無比信任的依戀,看著他無所畏懼地對抗大寶,我意識到,他就是二寶,他不是大寶的復制品。
改變視角,發現孩子的獨特之處
當我用平靜的心態去看待二寶的發展時,我發現了他的許多與大寶的不同之處。
二寶不愛說話,有先天語言發展速度的差異,他也不愛粘著大人和大人交流。他不專注,是因為沒有找到感興趣的事物,但他在商店看小車時,就能專注地聽我講每輛小車的名字。他小肌肉發展很好,能用“撓”的方法撿起小紙片,會小心翼翼地把一輛小車放在另一輛小車上面。他對情緒的敏感度高,很小的時候看到姐姐不高興就能去抱住姐姐并拍拍她。
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認知方式。他最喜歡小車,我給他講《消防車本領大》,講到小車掉到水里了,他就用手指著消防車,再指著水中的小車,表示消防車救小車的意思;講到長頸鹿坐的小車出故障了,他就拿自己的小飛機放在長頸鹿的圖片邊上,指著長頸鹿再指著小車,他不僅僅是看書,還想著解決問題的辦法。他愛跑到遠處去找自己想玩的,不喜歡站在院子里或蹲在地上玩,所以他不愛和小朋友玩在一起。他關注機械類事物的構造和運行方式,比如圍著道路清掃車來回看,用手摸摸掃地的零件、噴水的零件。他會拿著螺絲刀擰玩具,會用笤帚去夠沙發下面的玩具……他的行動多于語言表達。
尊重興趣,順應孩子的學習風格
孩子是獨特的,教育同樣不能復制,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興趣,順應孩子認知世界的方式。
二寶的興趣點就是車,玩的玩具是車,看的也是關于車的書,到外面玩也會關注馬路上的車,甚至看動畫片也只選擇《托馬斯和他的朋友》。我和他一起看有關車的書,和他一起翻開每一頁,把畫面講成一件事,他聽得很認真;我讓他找書中的小車,他愿意和我互動;我和他一起玩“卡車裝貨、卸貨”的游戲,他樂于動手;我和他一起看挖土機工作,邊看邊和他說挖土機工作的過程,他愿意和我簡單回應。興趣點其實是一個載體,每個載體都有多元發展的可能。尊重孩子的興趣,孩子才能參與,只有參與,才使教育成為可能。
除了尊重興趣,還要尊重學習風格。提出“學習風格”理論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維多莉婭·霍德森認為:孩子的學習風格由5個方面構成,即個性傾向、天賦、興趣、感知覺模式和環境需求,孩子加工信息的方式獨特且具有多樣性。二寶行動多于語言,我會盡量帶他走得遠一點,看得多一點,體驗得多一點,他也樂于接觸新奇事物,樂于在新奇的環境中找到興趣點。我會給他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拿著安全的工具“修理”玩具;我會讓他在自然環境中去觸摸感知,不去在意他臟臟的小手和滿是灰塵的褲子。他獲取的經驗多了,就會很自然
地要表達他的發現。慢慢地,他說話多起來了,更活潑了,更愿意自己解決小問題了。
看待孩子的方式變了,我的心態也變了,我從焦慮變得平靜,再從平靜到欣喜地發現孩子的優勢。我意識到,我培養的是獨特的二寶,不是要培養“發揚大寶之優勢,避免大寶之不足”的完美二寶。
作為母親,我們總有過多的擔心,總是希望孩子的發展速度快些、水平高些,但所有這些希望都必須建立在我們對當下這個孩子的認識基礎之上。我很慶幸自己不再囿于標準,也很慶幸二寶不在我思維圈定的模式中發展。教育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識別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做順應孩子天性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有更廣闊的天地。